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109节

  就这样胡思乱想着,蔡琰失眠了。

  她闭着眼睛,听着旁边均匀的呼吸声。

  终于,在她不知不觉间,她总算真的入睡了。

  等蔡琰再次睁开眼,天已经亮了。

  猛然间她意识到了什么,摸了摸身侧,只有被褥。

  这一刻,蔡琰甚至以为昨日的事情是在做梦。

  侍奉她的婢女是蔡琰从家带来的,见她醒了,忙高兴地道:“贵人,陛下今早起时,特意嘱咐,让奴婢不要叫醒贵人。”

  婢女很高兴,自家女公子能得到天子的宠爱,那是家主和夫人期待的事,她也能沾上光。

  自她家女公子被封为贵人以来,她感觉身边都是好人。

  蔡琰听到婢女的话,彻底清醒过来,她伸出双手捂住了泛红的脸,避免让自己发出奇怪的声音。

  起床用膳之后,蔡琰捧着往日里让她手不释卷的书籍,却总也静不下心来,许久之后,她才将书中的内容看到心里去。

  但这种状况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知晓皇帝昨夜宿在此处的何太后来了。

  ……

  当日傍晚,位于云台殿的刘辩忽然听闻何太后相召。

  但去的不是西宫,而是中宫刘辩原本居住的宫殿。来见他的也不是宦官,而是何太后身边的宫女。

  刘辩还以为是什么急事,便放下手中不算急迫的政务,带着人直奔中宫,但进殿之后他却没发现何太后的身影。

  只有一个看起来二三十岁、相貌平平的宫女正端坐在榻前,她身前的桌案上放着一块折叠好的锦帛,见刘辩到了,她赶忙行礼。

  刘辩对殿中很熟悉,除她之外,再无旁人。

  跟着他的郭直忽然说道:“陛下,臣告退。”

  这时,刘辩才留意到,宫女穿的衣服十分宽松,似乎只要撤下衣带,衣服就能被顺势解开。

  他总算明白过来何太后叫他过来是要做什么事了。

  不就是了解人体结构吗?

  他能不了解?

  刘辩最终只留下了那份春宫图,留作欣赏。

  以当代的眼光来看,上面的绘画还算不错,刘辩记住了其中的几个动作。

  另一边。

  “皇帝当真是这么说的?”何太后问道。

  “绝不敢有欺瞒太后!”

  何太后只是随口一问,倒不觉得有人敢欺骗她,她疑惑地喃喃自语道:“过早接触女色对身体不好?此言当真?这史道人怎么什么都教辩儿啊!”

  这个说法不免让她想到了宪帝,何太后暂时息了想要抱孙子的念头。

  原本她听闻刘辩夜宿蔡贵人殿中,甚是欣喜,而今看来,还得等啊!

第191章 皇甫嵩回京

  在刘协被刘辩安排搭配东观读书之后,董贵人取代了刘协,几乎每天都陪伴在董太后身边。

  孙子白天常常不在身边,董太后便将她的一部分关爱放到了族孙女身上。

  刘辩也乐得如此,省得董太后又把注意力放到钱上。

  而董太后在知道刘辩夜宿蔡贵人处后,遂也将董贵人安排在了中宫。

  在她看来,放到中宫就意味着有了角逐皇后之位的资格。不过她在白天依旧会把董贵人叫到身边。

  何太后对此虽有些不满,但终归没有发作。

  她在刘辩的劝说下决定用实际行动告诉董太后,她是如何对待新妇的。

  何太后心心念念着,她下次再与董太后吵架时,一定要提及此事,定能让董太后无言以对。

  对于刘辩来说,只要两人的吵架时不说出让谁摸不到脑袋的话,他也就听之任之了。

  ……

  州郡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因为州刺史的最初使命就是监察郡国,若是州郡双方和谐相处,反而更值得警惕。

  只是当州郡之间的矛盾压过对郡国事务的正常处理,刘辩就不得不干涉了。

  青州刺史焦和笃信巫卜,延误战机,坐视北海国贼众肆虐,就地免官,押往雒阳治罪。

  若非刘辩念在其终究为州郡兵扩了军,焦和死罪难逃。

  其后刘辩又下诏曰:自三公以下,笃信巫卜之术者,皆不用。

  被刘辩拜为新青州刺史的乃是侍中陈纪,这位和荀爽一同入京的大儒学问是实打实的,相较于荀氏,陈纪家境不算富贵。

  历史上,陈纪的儿子陈群在曹丕的支持下制定了九品中正制,但陈群的后人在传承了数代后,在门阀政治的顶峰时期,反倒排不上号了,不得不说这也是种历史的讽刺。

  陈纪治学的态度颇为务实,虽然缺乏为官的履历,但刘辩有时遇事召他询问时屡屡有收获,所以对他寄予厚望。

  刘辩说道:“以陈公为刺史,朕思来想去,总觉得大材小用。可是青州情况特殊,至今仍有黄巾作祟,州郡矛盾累积多年,朕实在找不出比陈公这样的大儒更合适的人了。”

  陈纪很是上道,答道:“青州之事事关百姓民生,陛下所命,臣责无旁贷。且官秩于臣不过虚名耳,更何况刺史位卑权重,贤者可使一州百姓得安。”

  陈纪小时候就以会说话闻名,一时间君臣俱欢。

  刘辩明白,在这个能以拒绝朝廷征辟来提升名望的时代,陈纪等人选择接受他的征辟,背后一定会有人嘲讽他们贪图富贵,晚节不保。

  这种社会风气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刘辩也只能慢慢来。

  刘辩又道:“侍御史司马防上书弹劾北海相王方在平叛时表现不佳,陈公此去,还当查明王方是否当得北海国相!”

  陈纪应下不提。

  在陈纪外任之后,刘辩便将陈群调进尚书台,守尚书郎。

  尚书台每天处理这么多文书,是培养人才的好地方。

  五月,小麦入仓。

  三辅屯田的收获没出现什么意外,京兆尹皇甫嵩则带着成果进京述职。

  皇甫嵩坐镇三辅,屯田、援助凉州作战,兢兢业业,唯诏命是从,从未怨言,堪称关西的定海神针。

  这还是刘辩登基之后第一次见到皇甫嵩,他对皇甫嵩的到来很是重视,让尚书台的荀彧代表自己出城迎接。

  而皇甫嵩拜见刘辩后的第一句话便是:“陛下,凉州可复矣!”

  自打当初定下应对凉州叛军的方略,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两年半了。

  这两年半,当初定下的一年七八千万钱的军费一直未曾中断过,而因为其中有一小部分钱出自西园,无论是当初的宪帝还是现在的刘辩,对这笔钱用到了何处都很重视。

  与三辅不同,凉州算上傅燮为汉阳太守时,屯田时间已经超过了三年。

  更别说傅燮愿意让羌人学习经典,担任州郡县吏,放开了他们在汉室官僚体系内的上升通道。

  这些,已经足以让傅燮的名声传遍凉州的羌人部族了。

  历史已经多次的证明过,羌人不是天生反叛,他们反汉,只是因为汉官和汉人豪强将他们压迫的活不下去了。

  让羌人种地没问题,但不能把羌人们强行迁徙到一片未开垦的荒地,水利、农具、种子啥也不提供,尤其是后两者,必须要羌人们拿杂畜来换。如此,羌人不反才怪。

  当凉州再次出现像傅燮这样愿意善待羌人的官员时,许多已经与当地汉人豪强合流的羌人还是转投向了汉室。

  “陛下,在三辅以胡人屯田,当真是良策,今年二三月开陈仓放粮之际,便有北地匈奴与安定羌遣人言其向汉之心。”

  “今陇西郡大部已复,陇西羌大都愿在凉州屯田。臣来时,凉州叛贼贼首之一的马腾曾写私信,言辞中有投降之意,只求赦免。”

  “臣以为,马腾约莫是被不赦贼首的诏令所慑,不敢再负隅顽抗。”

  而且有朝廷的军费作为底气,除非出现军事上的大胜,否则凉州叛军无论如何都是耗不过汉军的。

  “好!朕今日就知会卢师他们,明日开朝会,商议此事!”

  皇甫嵩欲言又止,最后还是问道:“陛下,今年三辅屯田的产出还需用于新迁来的百姓,不能供养大军,汉阳郡屯田也不会有多少剩余,这军费……”

  刘辩此时忽然又想到了当初自己向宪帝求取西园钱的时候。

  他咬了咬牙:“少府,西园皆有些余钱,加上国库,凑一凑总是能凑出来的!”

  只能说,感谢十常侍送的家产。

  实在不行,他就再卖一卖郎官、抄一抄家。

  凉州拖了这么久,也该解决了。

  刘辩忍不住畅想起来,凉州西边就是西域了,等到凉州平复,到时就可以尝试一下用丝绸之路充实一下的虚弱的国库。

  而且西域可是种棉花的好地方,棉花与麻的的抗寒性不可相提并论。

  随着气候日益变冷,大汉不能没有棉花。

193.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

  新年写给书友的一封信

  月末小节,顺带着参加活动。

  过去两个月的码字数的成绩并不理想。

  很惭愧,没实现三更的小目标不说,二更都没保持住,以致于没好意思写小节。

  本来还想多说点的,但忽然感觉不管说什么承诺都是flag,总之继续努力吧。

  最后,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感谢订阅。

  感谢一只外八的名井南、雨夜响杨主身、DrMango的五百打赏。感谢早安清、朕躬万万岁、大汉迷、书友20170214121131957、书友20200410093424482的一百打赏。感谢书友20231014214834348、凉风吹散此间少年的一千五百打赏。感谢我的貂蝉呢的六六六打赏、感谢老亚瑟的三百打赏。

第192章 凉州

  金城郡,马腾正在校场看着他年少的儿子马超英武的身姿。

  马超不过十四五岁,正是最有活力的时候,手持一把单手剑,舞起来飒飒生风。

  另一边,更年少的马铁和马休在为他们的兄长欢呼雀跃。

  如此和谐的一幕,放到马腾眼中,却让他开心不起来。

  月前,他接到消息,朝廷出了新的诏令,对官吏反叛的诛三族,不得赦。

  这让他分外焦虑,韩遂当时用了化名,他可没有。

  中平年间,汉室衰微,这是智谋之士都能看出来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109/3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