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236节

  他看向那个在殿上人群的角落里,那个看着黑不溜秋和武臣一样的壮汉。

  手中的笔,已经提起来。

  他在游师雄的告身下面,加了一行字。

  然后将其告身收起来,

  ……

  退朝之后,赵煦跟着两宫回到保慈宫。

  太皇太后就见着赵煦手里,拿着一张中书特制的中绫纸,这种纸只有一个用途——用来写官员的告身。

  一般来说,每个官员的告身,都由七张中绫纸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一张纸,会写上其差遣、除授官职的日期、除授人以及签押人(如选人改京官则还要写上五个举主的官职、名字、时间)。

  显然,赵煦手上拿着的就是一张这样的纸。

  “官家怎带了一张官员的告身纸回来了?”太皇太后微笑着问道。

  向太后也好奇的看过来。

  赵煦将手里拿着的纸放到两宫面前,道:“孙儿无聊,便尝试着学着中书的格式,模仿了一下告身的文书……”

  “哦……”向太后笑起来,拿着那张纸,看了看。

  然后,她就知道,这是一个名叫游师雄的小官的告身。

  他上一个差遣,还是环庆路经略使赵卨征辟的环庆路经略判官。

  寄禄官也不过是一个通直郎而已。

  年纪的话,也有些大了,都已经四十八岁了!

  四十八岁的朝请郎,光靠磨勘,这辈子都没有希望升待制。

  而文臣不到待制级别,基本上不可能有机会御前奏事。

  所以,她也就没放在心上,甚至抱着欣赏的态度,看起了赵煦在这张告身上写的文字。

  赵煦的字是很好认的。

  因为他总是用馆阁楷书,写的端端正正,但字迹很浅。

  “娘娘,六哥的字,越发的好了!”向太后看完就和太皇太后道:“便连这中书省的公文格式,也是写的极好!”

  太皇太后接过来,看了看中绫纸上那最后的一段文字。

  也忍不住点头,格式上确实是无可挑剔的!

  然后她便微笑着轻声念起来:“告:通直郎、环庆路经略判官游师雄,权发遣熙河兰会路公事,兼知熙州!”

  赵煦接下来写的字,更是让太皇太后忍俊不禁的笑了一声:“朕敕,转中书侍郎张璪,文到奉行!”

  向太后也跟着笑起来。

  两宫笑完,就都意识到了一个同样的问题。

  这告身怎么办?

  向太后拉着赵煦的手,问道:“六哥怎忽然想起,要给官员写告身了?”

  赵煦答道:“儿只是好奇……而且……看这个游师雄的告身履历,觉得还不错,就想着写写玩玩……”

  两宫互相看了看彼此。

  然后,向太后就和赵煦道:“六哥以后,可不能随意再在官员的告身上随便写字了!”

  “须知,天子不可有戏言,何况是落于纸上的除授文字!”

  赵煦点点头,乖巧的说道:“母后,儿记住了!”

  向太后回头和太皇太后道:“娘娘,六哥是天子,君无戏言,何况落到了告身上的文字?”

  “不如,便依六哥所批,将这游官儿,任命为熙州知州如何?”

  太皇太后拿着手里的告身,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个官儿,履历很丰富,而且是从选海里杀出来的!

  这种人,没有简单的!

  大宋天下选人数以万计!

  但每年,不过二三十人可以从选海超脱出来!

  这些人,若是年纪还算年轻的话,基本都能做出一番事业。

  最著名的就是仁庙时代的范文正公了!

  于是,也没有意见,点头说道:“就依太后的吧!”

  两宫于是命人将这张告身送去了中书省,交到赵煦批示的张璪手里,让他照着赵煦的意思签押、存档,然后让中书舍人写好具官除授诏书,以完成这次天子的特旨除授程序!

  注:北宋选人升到三京判官、节度观察推官这个所谓的幕职官的顶点时,就有碍止法禁止他继续磨勘升迁,需要集齐五个举主的举荐状或者得到皇帝特旨,才可以改官,改官后就是京官,京官升朝官需要特旨,朝官升待制也是一样。

第202章 加一分

  张璪最近一直在整个开封府到处跑。

  主要是按照右相韩绛的意思,派手下的官吏去那些形势户的家里,挨家挨户的询问——各位耆老对役法/免行法有什么看法?

  突出一个战战兢兢,礼下于人。

  总算是将京畿一带的数百家形势户,都跑了一遍。

  得到了各家形势户的答复。

  大部分人,话都说的很好听。

  就是一旦涉及钱的事情,就开始哭穷喊苦了。

  特别是汴京城中各大行会的会首们,恨不得告诉张璪——俺们都要吃糠咽菜了!

  张璪自然是一个都不信!

  因为,前不久这些人家家里,都有人娶了县主回去。

  那彩礼钱给的可大方了!

  一个县主彩礼就肯给两千贯!一些县主甚至都要三千贯彩礼了!

  要知道去年可才一千五百贯上下!

  宗室们因此都发了一笔!

  奈何,这些人的影响力很大!

  和宗室们的关系也很密切——这京畿的形势户,谁家没有一个县马?

  那些顶级的奢遮人家,每年祭祖的时候,甚至可以跪一祠堂的县马。

  所以,张璪知道他还有的忙!

  今天好不容易可以回都堂休息,可他还来没得及喘气呢。

  一张告身,就从宫里面送到他手中。

  “这是?”张璪不懂的看着。

  “天子特旨除授此官!”太皇太后身边的大貂铛梁从政微笑着说道:“两宫慈圣也都准了!请省佐依旨意办事吧!”

  张璪眨眨眼睛,然后看向他面前的告身。

  天子亲笔御书的文字,还是很好辨认的。

  张璪拱手对大内福宁殿方向拱手一拜:“臣恭从旨意!”

  接着,他小声的对梁从政问道:“粱押班……这个事情……怎么回事?”

  天子特旨除授,自然有程序,绝不会是随笔在吏部告身上写旨意。

  有专门的特旨用纸,那是特制的绢纸,上面有金线织造的龙纹。

  梁从政道:“省佐不必多问,只需遵旨就是!”

  张璪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送走梁从政,他看向告身上的官员。

  “游师雄……”

  “一个通直郎……”

  “真是好运道啊!”

  他差不多能猜到一些大概。

  通直郎为知州,而且是熙河路治所所在的熙州知州,就算是权发遣也很勉强!

  想了想,张璪就拿着这份告身,到了右相韩绛处,将事情和韩绛说了。

  韩绛听完,看着告身上官家的字迹。

  他眯起眼睛来:“游师雄……”

  “老夫记得,此子是张横渠的学生吧!”

  张璪眉头跳动了一下,他想起来了,官家曾在两宫面前,说过吕大防的好话。

  原话似乎就是——此大儒子弟,必君子正人也。

  所以……

  官家对横渠门下有特殊好感?

  张璪不知道,他更不敢问。

  他只能拱手问道:“相公,此事怎么办?”

  “这游师雄,只是通直郎,权发遣也不能知一路经略司治所啊!”

  一般来说,要出任经略司治所所在的军州知州,即使是权发遣,一个通直郎也不够,远远不够,起码再升两级!

  韩绛顿时笑了起来对张璪道:“天子特旨除授,本就是超拔选用人才之法!岂能以循例而论?!”

  前些天,少主特旨赐吕希哲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字,为承务郎。

  人家入仕就是京官了!

  谁比的了?

  而且,这游师雄都已经四十八岁,马上知天命了。

  看他的履历,历任地方县、军、州各级职务,表现都很好!

  天子特旨超拔这样的人,没有人会说闲话的。

  韩绛便道:“上书请奏,升其为朝奉郎吧!”

  张璪想了想,也觉得有理,于是请升游师雄威朝奉郎。

  两宫自然诏可。

  当天,相关文书送到了中书舍人杨景略手中,杨景略草制具官诏书后,就送到了门下省,给事中陆佃一看是天子特旨直接签押。

首节 上一节 236/6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