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178节

  “不,不,伯常……”荀彧艰难的摆了摆手,“不可,应当将城门大开,行日常之效即可。”

  “我并无大碍,无需担忧……”

  “只是,区区一令君,怎敢扰世之安宁,我休养数日,便可再去尚书台。”

  曹操听完这话眉头紧皱,几乎是一股怒火猛然窜了起来,但看到荀彧真诚的眼神,却又生生地压了下去。

  他刚想要发脾气再执拗的骂几句,但是张韩马上拦在了身前,不断以眼神示意,各种使眼色让曹操别说话。

  见状,曹操深吸一口气,瞪了张韩一眼,愤恨的转过头去。

  “荀令君,那就听伱的,”张韩蹲伏到荀彧身边,微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背,“你在家中好生休养,尚书台之事,暂请他人暂代。”

  “何人能代?”荀彧反手用力抓住了张韩,还是忧心忡忡,时至今日,曹操和张韩再看到他着内服的模样,已发现荀彧不再如当年那般英俊挺拔,儒雅留香。

  而是瘦削了不少,眼窝也颇为深陷,头上有了苍发。

  他觉得郭嘉和戏忠两人来暂代此职,都会难以招架日夜繁复的公务,且还有上通下达之监察。

  这需要有非凡的心力,以及对朝野上下,举国礼仪都极为熟悉的学识。

  无人能暂代呀。

  “没事,没事,”张韩又拍了拍手,“令君您放心便是,学生可以请前太尉杨彪,暂代此职。”

  荀彧一听,率先看向曹操,他心里有些担忧,杨彪身份特殊,丞相能否接受。

  曹操似乎懂他的意思,不客气的沉声道:“杨德祖在五官中郎将收下为侍郎,无妨也。”

  “那,那……”荀彧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张韩连忙握住他的手:“令君在家中休息便是,我一定按照您的想法,力劝我岳父。”

  “也力主向西边的关外诸侯,派出使者安抚、拉拢,一定以大局为重。”

  “丞相,也不会因为一时的气愤,放弃当下大好局势的。”

  “再者说了,丞相这般动怒,实则是对令君关心非常,此乃是情谊无价方才关切至深。”

  “我明白,”荀彧淡淡的点点头,面露笑意。

  ……

  从内屋出来,曹操叫住了张韩,愠怒的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呵呵,真要忍下这口气,定为西凉诸侯,借此派出使者?”

  “是,”张韩连忙转过头来,走到身旁来,堆满了笑意,道:“然后再派遣校事守在府邸附近,再多派守卫在此地。”

  “之后,关闭许都城门,三日内不允许任何人通行。”

  “诶,你刚才不是答应文若——”

  张韩理所当然的眨了眨眼,“对,我答应的,和丞相并没有关系,和府君、祭酒都没有关系,你们可以封城。”

  曹操:“……”

  “另外,查出凶手之后,无论结果如何,说辞如何,交送大理寺审讯。”

  “我会写出刺客为董承、伏完等所派的供词,交尚书台。”

  “到时候,会由前太尉杨彪,这位弘农杨氏之长,递送给陛下,岳父只需要向陛下求情,同时告知荀令君之言,以感天动地即可。”

  “最终,会由丞相府、尚书台、大理寺共同求情,让这两位有救驾之功的功臣,免除死罪,降职为令,调任往淮南。”

  “到达淮南之后,他们会死于山贼之手,尸骨无存。”

  “而广陵现任太守陈登,会在山野之中找到他们的尸骨,再当地以礼厚葬之。”

  张韩一路说完,发现曹操早已顿住了脚步,在身后笑着看他。

  “丞相?”

  “嗯,”曹操的笑容越发欣赏,沉声道:“伯常成长了。”

  “谬赞了,”张韩拱手而下,“荀令君也是小婿尊敬之人,而且他心里其实一直向汉。”

  “可是,你这般计策,恐怕文若日后知晓,还是会怪罪于你。”

  “不怕,”张韩咧嘴道:“丞相只管推给奉孝、志才二位兄长,我年纪小,和他也不是莫逆之交,背不起这种责。”

  他说到最后的时候,脸都褶皱起来,真诚不已,一点都不亏心。

  见曹操就看着他不说话,连忙又补充道:“他们三友,在颖水的时候就已经互相钦佩,府君和祭酒的关系您也都见到了。”

  “其实只有他们能劝说令君,而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令君好生休息。”

  “至于我骗他这事……没关系的,反正我年轻活得长,文若先生他记恨不了我一辈子。”

  曹操苦笑摇头:“你倒是想得通透,好,依你之计,那就如此。”

  “先行回去吧……”

  ……

  当天夜里,许都封城之后,百姓得知尚书台荀令君遭到刺杀,纷纷帮忙抓捕,并不私藏。

  在一番骚乱之后,校事很快抓捕到了十六名逃走的刺客,还有一些问不清来路的探子大致数十人,也算是意外收获了。

  在校事府用刑之后,交送给了大理寺审讯,最后关押在许都牢狱中,交给满宠看管。

  夜间,张韩披着一件大氅,伏案在大理寺正堂中,整夜操劳,甚至已经眼皮打架,就快睡着了。

  他自回来之后,就一直在正堂忙碌,主要是盯着孙乾帮他写刺客的供词。

  审讯之处送来的供词根本看都不看,一进来就一根笔,一张锦布,其余的全靠编。

  “君侯,如此不是欲加之罪……难以令人信服。”

  “而且日后查阅卷宗,您在青史上的名望恐怕会有所折损。”

  “没事,我不在乎那个。”

  张韩打了个呵欠,摆了摆手,非常的疲惫,“我睡了多久?”

  典韦无语至极,嘴角抽搐的看了他几眼,“人家写了多久,你就睡了多久。”

  “真的,不知道还以为是你在忙碌呢?君侯,要点脸吧!”

  “啧,他就他,还人家……”张韩白了典韦一眼,怎么跟个姑娘似的。

  “唉!”典韦被这一眼就看到气抖冷了。

  写完了供词之后,连夜送去尚书台,杨彪因被好几名位高权重的人相请,并且知晓刺杀一事之后又极其气愤。

  于是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怒而代为尚书令,等他拿到这封供词的时候就明白上了贼船。

  深思熟虑数个时辰,在天亮之前还是送交给了内侍,递到天子面前。

  刘协勃然大怒,当即下令派遣羽林卫去鲁阳抓捕董承、伏完。

  朝野震动,百官非议,大部分人是震怒于荀彧这样的人也遭刺杀之事。

  而且,在此前曹操也遭到伏击刺杀,张韩也说他遭到过刺杀。

  这许都境内,竟使得凶徒不断嚣张跋扈,逍遥法外,岂不是人人自危!?

  不到朝议散去,伏完、董承就被捉拿回来,两人甚至还在大殿上叫嚣对峙,不肯认罪,甚至大放厥词,认为是曹操构陷。

  但此刻,却没人相信他们。

  连刘协看向他们的眼神都无比冰冷,当堂怒喝道:“丞相难道还会自己派人去刺杀荀令君吗?朝堂之乱始于尔等,便该消弭于尔等!”

  “你二人,本是有功之臣,又是朕的亲族,居然暗中残害忠良,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校事府、大理寺之供词皆在,还有什么可说的!”

  刘协拍案之下,要重罚两人,不过曹操却站出来拱手道:“陛下,他们毕竟有功绩在身,赐死恐寒了功臣之心,还是降职为好。”

  “曹操!你少惺惺作态!!”董承大喝之下,面红耳赤:“你于堂上构陷,欲置我于死地,日后可独霸朝堂!”

  “你有不臣之心!我岂会不知!?!”

  “董承!”刘协双目圆凳,亦是大怒摔打奏表,狠砸在董承身上,“不可胡言乱语!”

  至此,朝堂态势许多人都看在眼里,但是却不好多言表态。

  最终还是听曹操的劝说,让他们两人降职调任到扬州偏远之地,立刻赶赴上任不允拖延,且其麾下部众,皆交由朝廷兵马统率,也就是曹操之手。

  朝堂的争端争论,算是颇为热烈,特别是董承、伏完还敢当堂对峙,扬言要揭穿曹操面目。

  此事传到了张韩的耳中。

  彼时正在大理寺查阅审讯录事的张韩觉得耐人寻味,因此从南临山军营叫来了贾诩。

  一同参详。

  “君侯,此事的确蹊跷,按照审讯来看,这些死士虽然什么都没透露,可口音难改啊。”

  贾诩苦笑了起来:“倒的确是夹杂着些许西凉口音,改不全的。”

  他就是西凉人,这些所谓死士再怎么装,贾诩也能听出端倪。

  而且方才他还亲自去狱中看了几眼,问询些许微不足道的小事。

第187章 酒色财,气得他嗷嗷叫

  “你确定?”张韩再次问及了贾诩,“可以断定是西凉人吗?”

  “可以断定,西凉口音假装出来的中原话就是如此,我去询问的时候,发现他们还刻意加上了豫州口音。”

  “豫州口音?”张韩眉头一皱:“是说的,妮儿~这种吗?”

  张韩学了一句。

  贾诩咋舌道:“是这么个味道,他学得还不如君侯像呢。”

  “也就是说,这些人可能真是西凉派遣而来的杀手,又或者是当年李傕郭汜的残部,跟随天子到许都来。”

  “不应该啊,这么远依旧安排伏杀,他们难道就不觉得麻烦吗?”

  贾诩稍稍后仰了一下,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君侯这话,理太偏。”

  谁说……张韩又下意识的想起了一句唱词,娘的,贾诩怎么老爱说这种顺口。

  “怎么偏了?”

  “当年天子在长安,君侯人在兖州,照样也是将董公仁派到了长安,可自行主持诸多事务,自然也不包括伏杀,既然他能做到,为什么西凉的人做不到呢?”

  “嗯,”张韩点了点头,无话可说。

  “那岂不是冤枉了董承、伏完了?”

  “不算,”贾诩挠了挠下巴的胡须,“不管是谁人的计策,却还是给了个机会,把屠刀放到了我们手中。”

  “至于是杀朝臣,还是排除异己,都可自行选择,这不是挺好的。”

  “而且,趁势可以再多招些校事,日夜操训起来,用保护朝臣之名,安插在各官吏的府邸门口。”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此时机,对关外诸多事宜做出安排,以天子诏书责备关外诸侯,再拉拢安抚,老夫知道他们心思,马氏如今乃是马腾当家,世代公侯,不敢不尊圣意,其余的人都要听从他的吩咐。”

  “而,董承、伏完二人,此前暗中中伤过君侯,如今失势,则最好不要让他们活着走到淮南境地。”

  “哦,你的意思是,应该……”张韩颇为讶异的回过头来,盯着贾诩一直看:“你真觉得,要这样做?”

首节 上一节 178/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