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107节

  “没有。”

  那你说得特么高深莫测的……张韩心里一大口老槽,真想吐董昭脸上。

  局势你拉拢了,心里建设也做好了,现在万事俱备,就差计谋了是吧?

  “你,你……”张韩给气笑了,几次想开口没说成,只能问道:“当下局势,你先分析一番。”

  “眭固有三千兵马,死忠于他,乃是当初白波旧部跟随而来,至于张杨,有三万兵马分散在各处,驻守河内,但野王屯积旧部,半数人都会听从于杨丑将军。”

  这就是底牌了。

  杨丑可以调集一半,就足以和张杨分庭抗礼,若是起亲卫忽然而叛,必然能得手,问题就在于起事之后了。

  董昭此时趋步起身,到了张韩的面前,双手相迭拱手鞠躬而下,朗声道:“在下久闻君侯大名,听闻君侯乃是文武双全,极善领兵作战,布局谋划。”

  “在下,与杨丑将军都想知道,如此局势,你会如何奇计取河内!”

  此时,曹仁、曹纯两宗亲在汝南驻军扫寇,定今年稳固南方大计,曹公又要驻守雒阳以震慑诸公。

  而且,天子封赏河内张杨,定然无理由动兵马,那么还会有何助力?又该怎样抉择?

  现在再回去商议,或许时日已经不足了,等到今年过去,张杨必定会抉择投向一方,而看眭固等人逐渐受宠,他极有可能会和袁绍冰释前嫌,先行靠向河北。

  毕竟,袁氏是一棵大树,当今世上,需要倚靠一方者定难以拒绝。

  特别是在他几乎已经拿下整个幽州的情况下……

  “呵呵呵,”张韩端起酒觥喝了一口,此时大家的目光也都看向了他。

  喝完后,他伸袖一抹嘴,颇为豪迈的扫视众人,沉声道:“若是我的话,我会让你们看看,什么叫做‘叫父’!”

  “叫……”

  典韦:“……”

  高顺:“……”

  ……

  深夜,喝完酒之后,张韩趁夜色到营中骑军处,令纪伯骁点出十骑。

  “此去雒阳东南,我的叔叔曹洪,驻军于此,把此信告诉他。”

  张韩拿出了一大张布,纪伯骁都看得心惊胆战,这得写多少内容。

  感觉是扯了一张大旗来写似的……

第125章 君侯缦红缨,银龙霜雪明

  张韩写的亲笔书信,基本上不可能有人模仿,因为写毛笔字他掌控不了,所以每一次字都只能大小不一,粗细难均。

  写着写着,就发现纸张、布匹已经用完了,只能另取一张,要是写上头了用起寸劲,还要废一张案几……

  纪伯骁可能认为内容非常多,但其实并不然,里面就写了较为简短的一段话而已。

  也就是钟繇没看见,若是看见了估计要气得自己掐人中。

  张伯常号称文武兼备,而钟繇也夸了这么久张韩的文治才情,要是被人知道他吹的张韩书法竟然是如此造诣,脸都要羞红。

  张韩因在河内野王不能待太久,所以必须连夜送达,让曹洪做好准备。

  作为已经没有外快的曹洪叔父,他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所以他一定会来。

  主要是,出事了可以让曹昂去劝,大不了就是大家一起挨顿骂,然后一起罚俸,罚完了之后,而后所得分去犒劳将士,等他们拿完了,剩下开宴席。

  又三日,张韩几乎都在拜访贤才,于河内的田间走动,看似丝毫不曾对之前安排美人入其院中的事情发难。

  但其实张杨等人暗中都越发的不安,张杨属于武猛从事出身,入仕就是武职,戎马半生几起几落,对于危险的察觉,比一般人要敏锐很多。

  但却又找不到破绽所在,因为张韩几乎将他麾下的部将都结识了一遍,哪怕是在军营遇到眭固时,也不曾恶语相向,始终笑脸相迎。

  现在的结果就是,他花费了大概七日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豪迈,赠送金银从不手软。

  而金银,却大多出自眭固在第一夜赠予张韩的那一间宅邸。

  也就是说,他如此豪迈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钱本来就不是他的,眭固积攒下来的钱财,赠予张韩。

  而张韩再转送出去,分给河内野王的诸多将领,这样人情是属于张韩的,但钱实际上是眭固来付。

  看明白这道理后,眭固几次心疼肉疼,明知道张韩在收买人心,但却无可奈何。

  这时,在雒阳东南部三十里,玉泉山附近,便是曹洪的屯兵之地,因在此四面贴城,又方便粮道通达,地貌宽阔,适合骑兵、弓兵演练战阵,同时防备许都之西北,故而遣军至此。

  而且可随时通行大道回东郡、许都两地,乃可扼守要道之处。

  曹操秋收之后得粮食几十万斛于军,其中十万屯于附近,以备不时之需。

  曹洪坚守的要务中,有一项便是要守住此粮仓,逐年囤积粮草在此,用于建造日后北上行军的粮道开拓。

  此刻,他得到了张韩送来的消息,最初看到纪伯骁拿出来的时候,他还以为是一面锦旗。

  心说这小子为了感谢当时督建许都上报财政的事情,居然还送一面旗子来。

  后来听到说是张韩送来的书信,整个脸的表情都揪到了一块儿。

  这写信的布匹,已经可以用来做一件成衣了。

  打开之后,看书信更是沉默了很久,在这书信之前久久不语。

  “这写的什么玩意儿!?你,你口述。”曹洪怀疑自己不识字,只能靠纪伯骁口述。

  “君侯说,现在野王屯兵之中,有半数欲脱离张杨,转而归于主公麾下,但张杨在军中威望甚笃,又收有三万兵马在河内,恐遭追杀难行。”

  “他说,请他最亲爱的叔叔子廉,前去支援相助,在十一月初六时抵达即可,届时请直接击眭固后军,占据射犬翁城,遥相呼应。”

  “如事可成,则河内归于主公也,反之则可能为袁绍所得,河内属战略之地,望叔父大局为重,不必等待主公请示,因功绩已足够抵消惩处。”

  “这信上写了这么多?”曹洪皱着眉头去看布匹,满脸难以置信。

  纪伯骁抱拳道:“那倒没有,信上应当只是写了,我的叔叔子廉,人傻钱多速来。”

  “嗯,”曹洪挠着头深思着,不敢轻易的下决断,但在纪伯骁的帮助下,确实看懂了书信。

  张韩的字是丑,也并不是看都看不出形状。

  现在一听说又可以搞钱,曹洪甚至觉得字都顺眼了起来。

  此事若是告知营中将校,他们绝对都愿意去。

  上一次伯常给的钱财,足够犒军两次,军中上下都对他十分满意。

  这个人,并非是那些假仁假义、见利忘义之人,得到了钱财之后,也舍得分于下属亲友。

  没有理由不帮他。

  “你好好吃一顿酒,睡一觉起来,明日出发。”

  曹洪算了算日子,距离十一月初六还有四日,足够慢慢行军集结到射犬附近,然后突然发起奔袭,整个过程不会超过两个时辰。

  河内的射犬附近的兵马,他还是清楚的,其实就是得了一些军备的贼寇。

  这几年曹军各部接连交战,胜多于败,兵锋正盛,根本无惧这些贼寇出身的人。

  此刻,徐晃从帐中得召见后进来,听闻是张韩和典韦求援,他咧嘴一笑,道:“早年和张杨的兵马打过交道,他人虽勇猛,但性格却有些优柔寡断,且困守河内多年,又不能治理得壮大,已逐渐失去军民之心。”

  “即便得到天子亲拜为大司马,依旧难以服众,左右为难,河内偌大的地盘,给主公驻军再好不过,末将愿为先锋。”

  徐晃自归降之后,便被曹操重用,那匹“乌雪”也是现下在军中颇为出名的快马。

  这次总算有上战场的机会了。

  曹洪摸了摸鼻子,苦涩道:“不过,这次可没有主公的军令,飞骑赶往许都传令,回来时差不多要六日,这还要算我大兄考虑商议的时间,所以只能先行军,再去请示。”

  “那这就……”徐晃眉头一挑,心里咯噔一下。

  这曹营的人怎么回事?一个个都喜欢擅离职守,孤军深入去立功吗?

  典韦是这样,这宗亲将军曹洪也是这样。

  而且每次都要裹挟着人家张先生,他这个谋臣当得,有点不省心啊。

  怪不得说曹氏为乱世之雄,他们家的将军都是极其善于作战,且论断果决的人,如此胆略,堪称人人都是英雄。

  不得不说,这种果决,非常豪迈,令人敬佩。

  曹洪沉吟了片刻,道:“他既然求援,我们也以去营救的名义,今夜子时,点兵将出发,公明为先锋,辟路探险。”

  “得令!”徐晃抱拳躬身,立刻转身离去。

  ……

  三日后。

  天子使团准备撤离,按礼仪,张杨等,需要遣部将送离十里。

  而张杨并不打算亲自来送,又因为眭固和张韩有仇,临门一脚就可以送走张韩了,他自然不愿意节外生枝,于是让杨丑相送。

  毕竟这段时日张韩的确很是老实,每日就是喝酒交友,纵情高歌,白日随钟繇拜访各路贤才,晚上要么在宅邸里不走动,要么就是在宴席上。

  确实没有再提和眭固之间的仇怨,这让张杨的不安得到了些许缓解,也算放下心来让眭固先领本部兵马退出了野王,转回射犬附近。

  射犬这座城,有翁城堡垒,建箭塔十数座,城墙不算高厚,但建制较为完整,临河虽然较远,但沿途设下几座大营,进可守河,退可回城,地势也很开阔,是个不错的练兵之地。

  眭固已经驻守了许久,附近关隘都已占住,没有关口的要害处,也建立了几座隘口。

  想要完全攻下这座横在黄河与野王之间的要地,上万兵马非三日不可,若是将士不乱,上下一心,或许能守更久!

  此时杨丑率军送出了十里,张韩陡然领黑袍甲骑脱离了使团队伍,转向射犬方向狂奔。

  杨丑派人回去将此时告知张杨,而后领麾下五百骑军跟随在后,又派出飞骑持兵符剑印至各营召集兵马。

  一时间,尘土飞扬,马蹄飞踏,漆黑的影子宛如一把利剑,直插向东北方向。

  到半途稍稍慢跑的时候,杨丑追了上来,在张韩身旁大声道:“君侯!此法会否过于冒险了!?我们可以从长计议!”

  “若是,眭固在射犬城内,而不是在军营,那将会极其难以攻杀!”

  “或许,我们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况!”

  “将军若是知道君侯奔射犬去,一定会依照此前预计,领兵前来调停!!”

  “而我城中兄弟不知能否得胜,现在收手还来得及!”

  杨丑虽说不是胆怯之人,也想奔一个好前程,但却不放心张韩之计策,他觉得太险了。

  此计最险的一环不是援军无法按约到达,而是眭固在城中,不在军营,若是如此,死守之下必定万般艰难!

  他们又都是骑兵,能野战不好攻坚!久而久之,可想而知局势会陷入何等地步。

  “无妨!”张韩早已经得到了曹洪的回复,更是知晓先锋为徐晃,所以此刻成竹在胸。

  他嘴角上扬微微侧脸来看向杨丑,自信满满、豪气万丈的大声道:“我运气一向很好!!”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身去,深藏身与名!”

  随着吟诗大喝,此声中气十足,竟在驳杂的马蹄声中清晰可见。

  典韦当即大笑,“好!好!好!说的是俺!!”

  他听懂了最后一句!那就是他当年豪勇杀人,出逃乡里的影子!

首节 上一节 107/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