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宋 第36节

直到一条河,一条被称为黄河的湍急河流。

梁方平跑得最快,已经过了河,见敌军将要追上。

也许是因为酒水的麻痹,还有对金军的极度恐惧,居然不管浮桥上士兵们的死活,当场下令烧掉浮桥。

第52章 北宋末年那些事2

而浮桥之上和对岸,还有三千多个正陆续过桥的士兵。

在梁方平的军令下,火最终还是燃起来了,浮桥上的士兵看到前方的熊熊火光,直接傻眼。

最前面的一个士兵惊慌之下大喊:“兄弟们,别再往前跑了,桥被烧了,回头杀了这些金狗,杀啊,杀……”

话音刚落,他就被后方汹涌而来的兄弟们推入河中。

大年初一,黄河是个什么情况不言而喻。河水湍急寒冷。

人们还在陆续落水,陆续让黄河带走生命。

可悲的是,这样千钧一发,往前就死的情况下,三千士兵竟没一人敢回头举刀拼杀。

最终,宋军死了三千多人,郭药师率领的四千先锋死了三人,就三人。估计还是自己骑马摔死的,或者是心脏病突发而死,还有被宋军这种前仆后继跳河寻死的场面吓死。(反正史书上没交代这三人怎么死的,我想这样去理解。)

(丢不丢人啊,嗐。真是印证了那句老话,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

翌日清晨,正月初二。

拥兵两万,负责镇守黄河渡口白马津的所谓名将何灌,所谓宋朝第一神箭手的何灌,听说金兵来势汹涌,梁方平已经跑了,惊恐之下,自己也率众南逃,至华州(今陕西渭南市,那里有一座山,名华山)

梁方平望风而逃,名将何灌则是闻风而逃。(这样一对比,梁方平还是略胜一筹的,大家为他鼓掌吧。毕竟梁方平看到了常胜军的影子才跑的,何灌却只是听说金军来了就跑。)

一路逃到华州的何灌见金兵没有追来,长长舒了口气。

想到金军终究南下,到时华州也不安全,便继续往南逃,最后逃回汴梁城。

至此,金军获得了黄河的摆渡权,只损失了三个兵,三个【伪】兵。

这标志着金军发兵汴梁的最后一道,最易守难攻的一道防线就这么没了。黄河天险,不攻自破。

正月初三。

何灌一到汴梁,就带来了金军渡河的消息。

汴梁城内,顿时人心惶惶。

是日夜晚,宋徽宗心惊胆战,寻路逃跑,这便是他为什么将皇位禅让出去的原因。

宋徽宗领着身边宠幸的妃子,太上皇后,帝姬(公主)皇子,曾经最亲近的大臣(童贯,高俅,蔡攸,女婿蔡鞗等),在几千士兵的护送下连夜南逃。

宋徽宗坐在轿子上,被人抬着跑。

心中想到金军骑马,便认为自己跑不过金军的骑兵,心中恐慌之下,便提出坐船逃跑的想法。(金军还在渡河呢,怕死的宋徽宗就怕到这种程度。)

可是三更半夜的,去哪里弄船,实在是难为人。

最终在蔡攸的努力下,终于找来了一艘运货的大船。

童贯护送,高俅断后的情况下。

宋徽宗就坐着船继续逃,一直到天明,宋徽宗一行人才逃到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

但应天府也不安全,宋徽宗便想往扬州(今江苏一带)逃。

身边士卒一听说宋徽宗要逃去扬州,纷纷不理解。

毕竟其他地方比较适合如今逃难的情况,而且去扬州要坐船,没有那么多船,跟着他跑出来的士卒不可能游到扬州。

河水冰冷湍急,而且应天距离扬州相距千里。

众士卒出于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便哭着劝宋徽宗逃去其他地方。

宋徽宗不答应,就是要去扬州,因为那里富庶,风光好,是个旅游的好去处。(这就是宋徽宗,逃命还想着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

童贯也是无奈,但太上皇发令,自己也只能护送太上皇去扬州,再说了,自己也能去扬州,何乐而不为呢?

宋徽宗上了船,被留在应天府的士卒拼命拉住停泊时用的绳子,不想让宋徽宗走。

最后,童贯让自己的亲兵,也就是从太原逃跑时,带出来的两千胜捷军放箭。

史籍记载,中箭倒地者百余人。

正月十五,太上皇顺利坐船到达扬州,这是后话了。

回到正月初四,也就是宋徽宗逃跑的第二天。

汴梁城上下知道宋徽宗逃跑的消息,全城百姓人心惶惶,生怕宋钦宗也逃了。

别说百姓慌了,连宋钦宗也慌。

自己刚刚接过皇位,金兵就已经渡河了,一想到从黄河边上逃回来的何灌和梁方平,他心中大怒。

下令诛杀梁方平,又因为何灌再怎么说也是个名将,便让何灌日日夜夜守在城墙上,不得懈怠守城。

做完这一切之后,他还是慌。

是日午时,御书房内。

一个大臣出言道:“官家,太上皇走的时候跟臣说过,汴梁是守不住的,让官家您去陕西征募士卒,收复失地。”

宋钦宗听后心中大怒,暗道:你自己往南逃了,让朕去打仗,还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

转念一想,这是个挺不错的借口。

不管怎么样,陕西比汴梁城安全,那边还有宋朝最能打的军队之一:西军。

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都在陕西那边。

最主要的是,自己去陕西不但不算逃跑,还能美其名曰收复失地,民心不至于丢。

思虑至此,宋钦宗便决定,放弃汴梁城,明日便前去陕西征募士卒。(其实就是害怕汴梁城守不住,借口逃跑。)

李纲,字伯纪,今年四十三岁。

是日晚上得知宋钦宗要跑的决定,火急火燎往皇宫御书房赶去,生怕完一步宋钦宗就跑了。

到达御书房门前,被守门的宦官给拦住了。

“为何要拦本官,本官有急事,现在就要面圣。”李刚急道。

那守门的宦官不急不慢地说道:“李大人候着,众宰相大人正和官家商议着呢,再说了,想要面圣要有诏书才行。”

李纲这时还不是右相,官职也比不上那些宰相,可谓人微言轻。

“都这种时候了,还去管那些规矩吗?”

李纲怒斥一声,直接冲进御书房。

众宰相和宋钦宗见到冲进门的李纲,微微一愣。

随后宰相白时中怒斥李钢:“李纲,随意窜入,你要以下犯上吗?”

李纲没有理会白时中,直接跪求宋钦宗:“官家可不能离开汴梁,只有官家在这,将士们才能守住汴梁城啊。”

还没等宋钦宗说话,白时中再次怒喝:“休要多言,官家已经做了决定,岂是你三言两语就能改变的?”

宦官陈良壁也说道:“汴梁城如何能守,如若被攻陷了,官家怎么办?你这是置官家性命于不顾。”

李纲依旧没去理会其他人,再次进言道:“官家,汴梁乃是我朝最坚固之城池,若是汴梁都守不住,哪里又能守得住?望官家三思啊!”

宋钦宗听李纲这话,似乎有些道理。

第53章 北宋末年那些事3

不仅是宋钦宗,众宰相也觉得是这个理。

当然,就算李纲不说,这点道理谁都知道,但是这些宰相宦官都极度怕死。

劝宋钦宗逃,其实就是想跟宋钦宗一起逃。

因为宋钦宗如果不逃,他们却逃了,那是会落一个逃跑的罪名。

但跟着宋钦宗逃,那就没人敢定罪了,除非宋钦宗也给自己定一个死罪。

白时中见势不妙,又因为李纲是文官,便出言激道:“李纲,你说汴梁城能守,有能耐就亲自上阵啊。”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李纲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官家,臣愿意亲率士卒守城,只是臣,人微官卑,恐将士们不听令于臣。”

宋钦宗见李纲愿意站出来扛下这个守城的重担,一时间也是感动。

当场提拔李纲为尚书右丞,官拜正二品,兼总领汴梁二十万禁军。(所谓八十万禁军是没有的)

旁边的一名宦官见宋钦宗要留,带着哭腔说:“官家,你怎可留在此处啊?”

说完就跪地呜呜大哭,众宰相都想劝宋钦宗,见状也跪地痛哭流涕,目的就是劝宋钦宗离开。

宋钦宗这时又从李纲的那一丝感动中回过神来,也哭嗓道:“朕不能留,朕要走,朕是天子,朕不能死。”

李纲跪地叩首,也是跟着哭,但他和那些宰相宦官不一样,他哭是想留住宋钦宗。(文言文里是这样写的:纲泣拜,以死邀之。)

御书房内,一群大老爷们儿,哭声震天。

宋钦宗要走,李纲就劝。一走一劝,直至二更天,所有人都哭得没力气了。

宋钦宗才叹气道:“今天就先这样,众爱卿去吧,朕要就寝了。”

李纲抬头,声音沙哑道:“官家,您不走了吧?”

“不走了不走了。”宋钦宗实在不想再纠结这个问题,随意摆手回道。

李纲闻言,这才稍微安心地离开御书房。

下半夜。

宋钦宗寝宫。

“爱妃……”

一声惊喊,宋钦宗从噩梦中惊醒,梦里面,他看到自己的皇后,嫔妃被无数金兵凌辱,最后自己被砍下了头颅,头骨被金人做成酒杯用来喝酒作乐。

黄袍睡衣被汗水打湿,他一想到那恐怖的噩梦依旧在发抖。

就在这时,门被敲响了,声音传了进来:“官家,官家您睡了吗?”

他听出那是身边内侍的声音,便问道:“何事?”

门外的十几个太监也不管规矩,直接推门进来。

宋钦宗有些害怕,心中暗道:这多事之秋,你等莫非要逼宫不成。

“你,你等有何事向朕禀告。”宋钦宗声音有些颤抖。

话音刚落,十几个太监连忙跪地,为首的老太监带着哭腔道:“官家,金军勇猛凶狠,汴梁城守不住的,老奴叩请官家离开汴梁。”

还没等宋钦宗回应,另一个比较年轻的太监又道:“官家,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啊。”

“官家,辽国与我朝对立那么多年,两年的时间就被金军灭了国,天祚帝还在金人手中呢,官家三思啊?”

……

(天祚帝,辽国亡国之君。史册记载,宋钦宗和天祚帝同为金国俘虏时,两人相识于金国,于金国参加马球比赛。最终,不擅马术的宋钦宗摔入马下,被马踩死。天祚帝借此机会,纵马想逃,被乱箭射死。当然这只是历史的一个版本。)

首节 上一节 36/1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