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397节

缺乏粮食的广东、福建,都是买米大户,那里的市民有钱也能花钱到吃食上。因此二国都司光转运暹罗大米就已经赚的盆满钵满,创造数十万两的收益。

今年,二国都司不满足于转卖了。

扶南行军司的丰收,湄公河三角洲一年三熟的肥沃土地也孕育了巨量的大米,让二国都司甚至将广州城的米价拉爆到了往年的一半,使得广东的各级官员吓坏了,急忙警告二国都司,再这么拉米价,广东农民可是要暴动的。

在会议室里,李洮指着地图开炮:

“瓦永的大帆船贸易船这几天就要回家了。他带回新的白银之后,就要注意这些白银流入的方向。不能全都给国内吸走。我们也要建设我们自己的南洋贸易圈。大吕宋的大块岛屿基本都已经在开发了,我现在选两个方向,扶南行军司,或者加里曼丹岛。你们选。”

大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扶南行军司。

加里曼丹岛还是太热了,只有少量华人村镇在那边操持贸易,和土著苏丹国做生意。反观高棉王国,本身就已经是傀儡了,国土还分割,湄公河三角洲丰收,这些因素已经决定了,还是这里好。

“杀杀杀!”蓝理的手做出切割状,支持南洋都督府和大吕宋宣抚司,彻底傀儡高棉王国,将其变成扶南行军司辖地的决定。

只有倒霉的朝鲜移民,被天南海北的分散一方。

在此时的许多人看来,二国都司就像一个九头蛇般,分开不同的蛇头咬向不同方向,他们的眼里好像只有扩张,再扩张。

第六百九十章 余秦桧

但要说二国都司辖下哪里最特立独行的话,那大概还是南洲开拓司。

南洲开拓司,一个名义上是殖民机构,实际上就是大监狱的部门。开拓使是囚犯里的带头老大赵良栋,下面各级官员,大大小小都是八旗将官。

12月的南方,正是酷热的时候。

“他妈的,这地方冷热和北方反着来!白种地了。”

赵良栋气呼呼的将手里的黄历扔在地上,还踩了两脚。

不过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严重,澳大利亚的温度一直都挺高,他们最多只是收成不好,还没有恶劣到收不上粮食。

“赵大头,咱们还吃大鼠啊?”

大鼠,就是满澳大利亚跑的袋鼠。自从发现袋鼠们也能出点肉后,八旗大头兵们都快吃吐了。

“不然呢?你们谁会捕鱼,自己造个小船去啊。”赵良栋拍着大腿骂道。

与其他地方不同。南洲开拓司的镇南城是要啥啥没有。

不是没有开拓指南,郑诛和对下面的殖民据点都一视同仁,凡是能产生进步的新技术、新产业,都会在一年的时间里下发给他们。

但是赵良栋左挖不到煤,右找不到女人,八旗们上不会造船,下不会捕鱼,镇南城就是个光棍城。

“兄弟们,咱们不能这么得过且过了。再这么过下去,怕不是没几年就用光器械,死在这南洲荒郊野地了。”赵良栋痛定思痛,把八旗们召集起来,开始群策群力。

毕竟是满清良将,赵良栋很快列出了自己的规划。

先找到更多铁矿和煤田,把积攒的木头全都用于造船。等船只造好以后,就向北去荷兰人控制的群岛上捕捉土著女人,给镇南城的八旗配婚,保证婚育人口。再派出一支人手,向东南探索沿海。能找到土著最好,找不到也要试着捕鱼。

在所有的开拓司里,只有南洲,真的孤悬海外,像个白板殖民地一样在尝试。

其他地方,都能得到本土的支援。

......

12月的江户城。

郑诛和的手边挤压着属下各个都督府、宣抚司、招讨司、开拓司、托管地送来的年度计划。

与递交给朝廷的AB账本不同,这边的每个司的账簿都是真实可信的数据支撑起的真实数字。

水鹿祐跪坐在旁边,帮郑诛和登记各个开拓司的人口:

“大吕宋有120万人?有点多啊。台东有10万人左右,合理。朝鲜80万?不对吧,没算朝鲜族人口吗...”

倒是旁边的胡安娜,非常震惊于明国人疯狂的开拓速度:

“新开辟没几年的扶南,居然能达到近20万人?东洲3万人已经很多了,北海也说他们有近20万人了。南洲几千人倒是很正常。”

即便是新西班牙,在开辟了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也只有几十万殖民者,其中大都还是土著混血白人。

“我们的移民可不用在海上漂泊一个多月。”郑诛和指出最大的不同。

只要有大明国这个人口爆炸的原生器,再加上南方海域庞大的广东、福建船只存量,移民人口甚至都不需要郑诛和去指挥,他们会自己寻找殖民地去登陆。当初二国都司都控制不住日本的移民偷渡问题,大

吕宋和扶南就更是管都不管了。

郑诛和暗中揣测,大吕宋与扶南的人口,再加个50%估计都没问题。肯定有大量官方没发现的人口在偷偷打工。

不过还有个问题令人头疼。

那就是各部门的预期发展问题。

才刚刚消停了半年,把各部门的经济过热驱使压住,他们在年尾的报告里就开始各自“大展宏图”了。

“唉,这个要开拓、那个要进取。好在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了。”

郑诛和读完之后的感觉,就是这几个都督府、宣抚司要是能直接掌管室兰冶铁、川崎冶铁、几家造船所的产能的话,他们可能会想打爆全世界。

东洲想进军三水湾,占领温哥华、南洲想沿着海岸南进到更温暖湿润的地方,这还算正常。

台东想夺取琉球、朝鲜那边对江原道有想法、北海都督府提议开始夺取外东北的渐进方案、大吕宋贪图加里曼丹岛,南洋都督府则剑指高棉,可真够混乱的。

不过在混乱之中,却有一条主线。

那就是资本的增殖。

马千户的欲望,是控制琉球,掌管这个经济周转的中心。大吕宋和南洋的欲望,是加里曼丹和高棉,扩大他们的米与糖的生产基地。北海都督府更简单,那边就是缺少温暖的耕地,只不过何麒正目前的任务重心还在东北道上,所以口嗨但没深入执行。

众人已经在二国都司的框架下,自发地寻找更有经济收益的未来。

“资本,天然倾向于获得原料、寻找市场,它生来就流淌着钱的血液。”

郑诛和悠然的在笔记本上写了这么一句,开始思考怎么回复这些张大口嗷嗷待哺的各司。

这时,黄百家竟然意外的跑进大奥,找郑诛和商量事了。

“猜猜谁来投奔了?”黄百家喜形于色,冲淡了回浙江老家,看到父亲黄宗羲虽然身体健硕,但偶感风寒的悲伤。

谁来投奔了?

余国柱!

郑诛和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是一瞬间懵逼,差点以为满清要崩溃了。

余国柱,湖北大冶人,满清的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按照他的身份,在满清的官员系统里排个前三十没有问题。去掉那些王爷、八旗大佬,纯以官员内部计算,余国柱可以排前三。

但是仔细一想,好像也很合理。

余国柱是纳兰明珠的亲信,甚至是铁杆亲信。

时人因为余国柱和纳兰明珠的紧密关系,而称呼余国柱为‘余秦桧’,可见他和明珠的关系之紧。

“明珠倒了?”郑诛和惊喜的站了起来。

好消息啊。

余国柱都狼狈南逃,可见纳兰明珠是铁定完犊子了。

明珠虽然别的不行,但调理国家政务的本事依然是在线的。有他在,就像一个机器有了高档润滑油。平常看没什么,一旦没润滑的时候,就要出事。

如果明珠垮台,郑诛和很想知道满清接下来扶持谁来接政务大局?

还是说像大明开国时那样,皇帝一手管理所有政务?

郑诛和马上起身去内城的衙门,准备好之后让黄百家引着余国柱走进来。

余国柱的样貌并不出奇,就是很典型的中原男子的样貌,倒是那股久经官场的气质足够令人肃然起敬。

“大将军果然英明神武,智极斐然。”余国柱反而对郑诛和十分惊叹。

这小子今年30,已经搅得天下汹汹极乱,等他50的时候,还不得上天。

“余学士历遍穷通,熟稔政务。以你观之,我二国都司应该着力于何方?”郑诛和没有提别的,就是问余国柱怎么看二国都司。

顺带打探一下满清的虚实。

余国柱弯下腰,略显讨好的拱手建议:“大将军有雄兵五万,舳舻连于千里,当角逐于江海,逐鹿于天涯。”

他在糊弄,这个片汤话就是听起来好听,实际上屁用没用。而且一点秘密都没有透出来。

瞧这意思,是拿二国都司当跳板,试图借郑诛和跳回大明了。

郑诛和扫了余国柱一眼,淡淡的指着衙门道:“把衙门上的那对联发给下面每个都督府、宣抚司、开拓司吧,这就是二国都司中央下一年的战略目标。既然余学士在,就让余学士抄一遍,发出去吧。”

余国柱来到门口,顿时如遭雷击。

二国都司不管是在宣抚城还是内城,门口的对联都只有郑诛和最早写的那句: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什么狗屁角逐江海、逐鹿天涯,郑诛和不吃那一套。

要吃,就吃最硬的肉。

吃满清!

第六百九十一章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明珠垮台的理由极其简单。

他给皇长子胤褆送礼物的时候,在里面添加了一个包子。

加包子也没什么,但错就错在,明珠大

概是贪渎的太多了,想给侄子改善一下生活,在里面塞进去了一颗金珠。

这一下就被太监们察觉,并汇报给了康熙皇帝。

十一月的盛京城,比不得差不多纬度的北京,还要更加寒风刺骨许多。

在盛京城的宫门口,纳兰明珠穿着破烂的囚衣,被迫跪在皇城门下。

一个小太监正在向跪在门口的各路大臣宣读来自皇帝的旨意:

“查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贪渎违法、欺瞒上下、私藏金珠、包藏祸心于更替之间...明珠者,朕之姑父也,本非贤德,委以皇家恩宠,却无坚贞之念......”

又臭又长的诏书自然不可避免,一口气就写了一万六千多字,历数了纳兰明珠从出道以来的罪过,从他担任明史、方略等书的总撰官之高开始批判,认为明珠有谄媚于明皇室的暗心。然后则历数明珠经手过的各种事务,明珠一辈子参与了多次清廷重大战略决策,而且大都是负责挑头的人。这下好了,康熙把所有的黑锅一股脑的都送给了明珠,包括明军反攻时暗中让吴三桂去顶缸,然后又反杀吴三桂的一篓子事,现在都要明珠背了,已经死的,而且事实参与的索额图听了都得哭。

“...苟得恩全,又献金珠包子于皇长子,包藏金珠,意欲篡逆也。昔宋仁宗诞日,宋真宗送金珠包子于其大臣,其非祸心泄露乎!...”

这里就是骂他做的事情了。

竟然敢效仿宋真宗,因宋仁宗诞生而送金珠包子。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众人都懂得,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别说是金珠包子,就是送一个肉包,或者啥也不送,那也能给你解释成意图谋逆。

这一万六千字的诏书,一读就是两个时辰,从清晨一直读到太阳快要爬到正中间。

等宣读完毕的时候,别说压根没来的康熙帝,那些大佬们自己先扛不住,连跪的姿势都不标准了。

“这他妈谁写的诏书,这么长?”

旁边两侧的人群里,以皇子为首的一帮人直接粗野的开骂。他们还不用跪,但他们站都站麻了。

“还能有谁?不就是于成龙那个龟孙,他弹劾明珠给老大送金珠包子开的头,诏书当然也要他写。”隔壁的黄带子、红带子们都成年有人脉了,给小皇子们骂骂咧咧的上上眼药水。都记住这个御史于成龙,丫不是什么好人。

这里说的御史于成龙,是生于辽东盖州的小于成龙,他是汉军镶红旗人,从小颠沛流离,在乱世里读书学习,成为了清廷少有的廉吏。历史上的《于公案》,主要讲的就是他的故事。

他早就看明珠不顺眼了,此次参倒明珠当然在意料之中。

首节 上一节 397/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