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真命天子 第192节

  “武举营此次攻城表现出众,其中以杨再兴最为勇武,杀敌仅次于元霸。”张良拱手回答道。

  大厅之中众人闻言,不由得都是一愣。

  吕布等人自然都是知道李元霸的武力值,张良既然评价那个叫杨再兴的人仅次于李元霸,也足可见其必然也有勇冠三军之勇武。

  “如此说来,这杨再兴果然不弱啊!”吕布出声说道。

  而赵桓听到杨再兴的名字,也是不由双眼一亮。

  要知道杨再兴无论是在历史之中,还是在小说演义之中,都是一位勇冠三军,横行无敌的武将。

  没想到他竟然也参加了这一次的武举,更是加入了武举营。

  不过不知道这武举营之中是否还有其他厉害人物。

  思及此处,李君策又看向张良继续问道:“那除了杨再兴之外,可还有其他良将` ˇ?”

  “启禀陛下,营中确实还有数位将才人选,不过与杨再兴相比,终究逊色了几分。”张良回答道。

  赵桓点了点头,看着张良说道:“既然武举营交给了子房与元霸掌管,子房便整理出一份名单,明日奏与朕。”

  “微臣遵旨!”张良躬身行礼道。

  赵桓笑了笑,然后说道:“张爱卿此次攻下察瓦冈城,未损一兵一卒,实乃大功一件,传朕旨意,犒赏三军。”

  “微臣代武举营众将士谢主隆恩!”张良面露喜色躬身道。

  赵桓淡淡一笑:“朕非是赏罚不明的君主,张爱卿与武举营众将士有功在先,朕焉能不赏?”

  随后赵桓顿了顿,然后才又目光扫过大厅之中众人说道:“诸位爱卿今日便随朕一起用晚膳吧!来人,备宴!”

  随后便有人开始准备晚宴,武曌等女也来到前厅,与众人一起用膳。

  用过膳之后,其余众将各自返回扎营之地。

  而赵桓便留在了已经收拾干净的察瓦冈城主府。

  当晚赵桓留下花木兰侍寝。

  一番大战过后,花木兰靠在赵桓的身上,缓缓回过神来。

  片刻之后,花木兰抬头看向赵桓侧脸说道:“陛下此次御驾亲征,若是仅一路兵马攻打吐蕃,恐怕不仅费时良久,还可能产生其他事端。”

  赵桓闻言,心中也觉得花木兰说的很有道理。

  之前他拒绝分兵的想法实在是有些过于幼稚了。

  “木兰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关于此事,朕会考虑的。”赵桓笑着说道。

  ——————

  第二日。

  赵桓在几名在花木兰的侍女服侍下,洗漱穿戴完毕,随后与众女一起用了早膳。

  吃过早饭之后,一名兵卒来报:“启奏陛下,张良将军在外府外求见。”

  赵桓点点头,说道:“带他进来见朕。”

  “遵旨!”

  武曌看向赵桓福了一礼道:“陛下,张将军来访,想来是有要事与陛下相商,臣妾与众位妹妹便先行告退了。”

  赵桓笑着伸手握住武曌柔荑,目光扫过众女柔声道:“诸位爱妃无须退避,子房来见朕,想来应该是整理好了武举营表现良好之人的名单。”

  武曌闻言,便也没有再坚持。

  不到片刻,张良便走了进来。

  “微臣张良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良见到赵桓之后,三拜九叩行礼。

  赵桓点点头,笑着说道:“张爱卿平身!”

  “谢陛下!”

  张良站起身来,从袖口中抽出一份奏疏,双手举过头顶,躬身道:“` 「陛下昨日命微臣整理出一份将领名单,微臣已准备好了,特来奏与陛下。”

  赵桓点了点头,伸手一招,一股无形尽力便将那份奏疏吸入手中。

  赵桓打开奏疏,其上详细的记载了武举营之中表现良好的十二人名字,并且写清楚了他们在此次攻城之中的功劳。

  赵桓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

  其中排名在最前面的便是杨再兴。

  而赵桓心中也想将其点为武状元。

  赵桓随手将那本奏疏递给了武曌。

  武曌接过之后,翻看了一遍,随即看向赵桓服了一礼道:“臣妾恭喜陛下再得良将。”

  赵桓朗声笑道:“此事确实是一件喜事。”

  武曌闻言,不由赞叹道:“陛下麾下良臣谋士如雨,猛将帅才如云,当今中原天下英才,已尽在陛下之手。”

  赵桓(了好好)不由朗声笑道:“皇后此言深得朕心!哈哈哈哈哈!”

  张良看了赵桓一眼,犹豫一下,躬身说道:“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桓看向张良,笑着说道:“张爱卿有事只管直说,朕绝不怪罪。”

  张良闻言,再次躬身道:“既如此,微臣便斗胆进言,还望陛下勿怪。”

  “陛下此次御驾亲征,虽吐蕃城池甚少,远逊于中原,然吐蕃之地地广人稀,有不少又是游牧民族,若是只一路兵马,恐怕纵然是征讨三月,也未必能够完全将之征服叨。”

  赵桓唇角含笑,看着张良问道:“那依张爱卿所见,该当如何?”

  “微臣斗胆请陛下分兵!”张良躬身道。

  赵桓闻言,笑着说道:“不瞒子房,朕也正有此意,只是还未下旨而已。”.

第三百三十三章 三国结盟

  张良听到赵桓的话,脸上顿时露出惊喜的神色。

  “敢问陛下打算如何分兵?”张良朝着赵桓拱手问道。

  赵桓笑着说道:“昨夜晚间,朕已想过,此次攻打吐蕃,仅是一路兵马,确实进度缓慢。”

  “故此正打算兵分三路,其中一路为武举营以及两万禁军,由你和元霸率领,自此分兵北上,负责吐蕃北路城池。”

  “一路为燕云狼骑,由吕布率领,负责吐蕃中路城池。”

  “一路为禁军,由朕率领,负责吐蕃南路城池。”

  张良闻言,略一沉吟,躬身说道:“陛下如此分兵,实在妙矣。”

  吐蕃虽然地广人稀,但是却也有十余座大型城池。

  如此分为上中下三路兵马共同攻城略地,进度岂止快了三倍。

  而且如此一分兵,各路兵马皆可捞到不少军功。

  赵桓笑道:“正所谓大丈夫功名当在马上取,子房与其余诸位爱卿之功劳,朕心中自然知晓。”

  “昔日太祖皇帝曾有命爵位不可轻授,然而开疆扩土乃是旷世奇功,朕绝不会吝啬爵位。”

  其实军中如吕布李元霸等人,功劳已然近乎足以封爵。

233

  然而之前由于诸事不断,赵桓一时给忽略了。

  此时想起,赵桓心中便已暗暗决定,待到班师回朝之日,论功行赏的同时也要将之前未曾封赏的众人同时封爵。

  张良闻言,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

  堂堂男子汉生于天地之间,又有谁不心中梦想着为国开疆扩土,赚取军功,封侯拜相,荫及子孙。

  而如今这些近在眼前,怎能让张良不心中激动。

  赵桓笑着说道:“子房,武举营之中的兵卒皆是此次来参加武举之人,此一战之后,其中有不少人将进入军中,所以你需仔细留意,若发现其中有可塑之才,定要记在心中,奏于朕知。”

  “微臣谨记于心!”张良躬身道。

  赵桓满意点点头,挥手笑道:“你且先退下吧!此番攻下察瓦刚城,武举营乃是首功,加之大军赶路劳累,休息三日之后,兵分三路,齐头并进,攻下吐蕃。”

  “为臣遵旨!”张良躬身退了出去。

  赵桓又将目光落在了那份名单之上,唇角微微勾起(ahag)。

  这份名单之中,有一半竟是出自天门门徒。

  由此可见,天门武院之中同样人才济济。

  而这些都是未来大宋的栋梁之材。

  ——————

  三日时间转眼即过,赵桓下旨兵分三路,齐头并进,攻略突破。

  吕布率领燕云狼骑,李元霸及张良率领武举营及两万禁军,与赵桓率领的禁军兵分三路,各自朝下一个目标进发。

  至于察瓦冈城,则留下了两千兵卒镇守。

  与此同时,日托和胡赖答各自率领使团队伍赶到了西州回鹘和黄头回纥的王庭所在。

  黄头回纥王庭。

  吐蕃使臣以及黄头回鹘王廷的一众文武百官皆在王帐之内。

  “大王,我奉吐蕃王之命,来此乃是为了与大王结盟共同抗宋。”日托朝着坐在上座的黄头回纥大王莫汉达躬身道。

  莫汉达乃是黄头回纥的大王。

  此时莫汉达听到日托的话,却是不由皱起眉头,冷笑一声说道:“据我所知,大宋皇帝似乎是御驾亲征,正在征讨吐蕃,而黄头回纥与大宋之间并无矛盾,为何要与吐蕃突破结盟?”

  日托闻言,躬身答道:“大王乃是一位明主,应当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若是大宋真的攻下了吐蕃,那么西州回鹘和黄头回纥便将处于被被大宋纳入版图的吐蕃和西夏之间。”

  “大宋小皇帝赵桓生性贪婪,堪比桀纣之君,届时定然不会放过西州回鹘和黄头回纥。”

  莫汉达闻言,双眼不由微微一眯,盯着日托问道:“你们也派人联络了西州回鹘?”

  “不错,大王派遣我来黄头回纥之时,也派遣了胡赖达前往了西州回鹘,想来此时胡赖达已经与西州回鹘的大王结成了同盟。”日托回答道。

  莫汉达陷入了沉默之中,双眼微微眯起,似乎在思虑着什么。

  就在这时,一名中年男子朝着莫汉达躬身道:“大王,万万不可去吐蕃结盟!”

  莫达汉闻言,将目光看向那名中年男子道:“为何?”

  那名中年男子躬身道:“启禀大王,大宋占据中原天府之地,地大物博,兵多将广。”

  “而自赵桓登基以后,便改变了大宋的诸多弊政,如今大宋蒸蒸日上,国力日隆,军事强盛,早已非昔日所比。”

  “若是大王与吐蕃结盟,触怒大宋,吐蕃覆灭之日,便是黄头回纥覆灭之时,还望大王三思。”

  那名中年男子话音刚落,便只听日托冷哼一声笑道:“我原本以为皇后回合之中皆是英雄好汉,然而却没有想到王庭之内,竟也有如此胆小怕死之徒。”

  “那大宋兴不义之师讨伐吐蕃,赵桓小儿不顾其大宋国内早已不堪兵祸,却仍悍然侵掠吐蕃,早已注定败局。”

  “更何况若是吐蕃真的亡于大宋之手,那么尔等以为大宋又将如何对待黄头回纥?”

首节 上一节 192/2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