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 第392节

田豫的能力,早有史书和战绩所佐证。

汉军拿下许昌之后,刘封特意关照将田豫编入邓艾麾下,以发挥其谋略和见识上的才干,现在看来,田豫还有所保留。

“殿下,豫实有愧,幽州骑兵水土不服,战力不彰,以致误了战机,请殿下责罚。”田豫身躯摇晃了下,勉强牵动了下嘴角,说道。

刘备当年南下徐州,被陶谦表为豫州刺史,名头很大,但其实只是遥领,没有自己的地盘,田豫对此甚是失望,加上其母亲还在幽州公孙瓒的地盘上,于是向刘备辞别,回转幽州投效公孙瓒,公孙瓒败亡之后,田豫才又投奔曹操。

从田豫这一段经历来看,他离开刘备,其实根本的原因,还是刘备没有实力,田豫觉得继续跟着刘备没有前途。

却不想,刘备在其后被汉献帝认为皇叔,从此走上皇亲国戚的宽敞上升通道,而田豫在回到幽州之后,并没有得到公孙瓒的重用,只能苦苦为一小吏,直到曹操到来。

“田将军,若是在中原不习惯,可随我一起往关中雍凉,那里诸胡猖獗,会有田将军的用武之地。”

刘封不动声色的说道。

田豫说的水土不服,刘封不会去查证。

那样做的话,只会让田豫寒心。

听到刘封并没有多少责怪之意,田豫心中渐宽,苍白的脸上,露出一抹羞愧。

以他接近八旬的年龄,本来应该从一而终,但小儿子田彭祖当时也在许昌城中,为了田氏一脉的延续,田豫只能重新归汉。

刘封从邓艾军中带走田豫及其麾下的幽州骑兵,这让邓艾既感到了一阵轻松,又莫名的多了几分紧迫感。

田豫资历太老,邓艾好几次指挥不动,现在调离之后,剩下的牵弘虽然也是降将,但资历不如田豫,指挥起来要容易得多。

“士载,洛阳的魏国守将杜预,颇有谋略,汝用兵要以阳谋为主,窃勿冒险急进,以免中了杜预的埋伏。”

“还有,虎牢关虽是要隘,要并非是我军唯一的进攻方向,本王建议你从南阳郡方向多作尝试,与魏大将军联合起来,可采取步步紧逼的策略,逐步蚕食魏军的回旋余地。”

临别邓艾之时,刘封再一次殷殷相嘱。

以大汉现在的国力,已经不用急着切断魏都洛阳和兖州、豫州方向的联系,相反,留着这一条通道,让城中魏卒知道还有一条撤退的路线,对于瓦解城中之敌的斗志反而更好一些。

邓艾点头应允,在具体的战役指挥层面,他还能说出一、二、三来。

但换到这种揣磨人心的事情,邓艾则要差了许多。

刘封从荥阳转道许昌,再经颖川郡西行,在路过钟氏老宅时,正好遇上钟琰在此,这小女子一见诸葛果之面,就立即起了比试一番的心思。

诸葛果自小跟着诸葛亮熟读史书,在引经据典方面,刘封军中的李球、黄崇等人,也辩不过她,钟琰本以为能胜过对方,结果三辩三败,气得小娘唬着个脸,躲进了内宅再也不肯出来。

等到刘封、诸葛果动身之时,本以为钟琰不会出现作别,谁知他们刚一到钟氏的族祠门口,钟琰却是一身男装,背着一个小行囊,风风火火的跟了上来。

第813章 和小师妹双修,诸葛亮故友

钟琰要跟着刘封前往关中。

这倒不是刘封魅力大。

钟小娘在魏国有才女之名,与蜀汉名相女公子诸葛果PK了一次后,各方面被辗压,这让小娘心中争胜之心顿起。

“诸葛姐姐,小妹有一事不明,想要请教,敢问......。”一路之上,诸葛果身边时不时的被钟琰缠着,她的一些新奇百怪的问题,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刮目相看。

诸葛果虽然有父母智谋聪慧加成,但也不是什么都懂。

在答不下来时,就只能采取拖延计策,然后,争取一点时间,私下里再向刘封寻一个答案。

这一路出题,答题......。

钟琰求知欲望强烈。

刘封的答案也随之超出了这个时代的认知。

这么一来,不仅钟琰感到新异,就连从中转达的诸葛果,也对刘封越发的好奇起来。

“刘郎,你的这些想法,是怎么来了?你可别说是书来来的,我翻看了上古先秦的百家之书,都没有相关的记载。”

刘封面对诸葛果探究的星眸,心中不由感叹,娶一个聪明过人的老婆,也是一件苦差使,不仅要哄好,还要时不时的应对考校。

“小师妹,你听我说,我在天师道龙虎山修道之时,曾于一处无名洞府,巧偶一位前辈洞府,里面藏有仙家道经数卷,其中就有这些问题的答案。”

刘封无奈之下,只能又再一次搬出天师道这块金字招牌,来哄一哄小脸紧绷不信的诸葛果。

“仙家道术,怎么奇遇都给刘郎你赶上了?”诸葛果撇了撇嘴,嘟哝了一声,心里对刘封不敢说出实话颇有意见。

她的人都是刘封的人了,儿子都已经生了。

刘封却还遮遮掩掩的,这是不把她当作自己人了。

“小师妹,你若是不信,我可以把学习的方法传授给你,你且听好了,我只说一遍,这一卷仙家道书的名字《阴阳双修无上道家真解》,其中第一卷里,就有双修之仙法......。”

刘封信口一番说辞,把诸葛果的质疑给堵了回去。

等到他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让诸葛果满意的睡下后,这一桩因钟琰好学引发的风波才算平息下去。

女人其实,也很好哄的。

一套听起来似是而非,颇有哲理的经义,就能让她们将信将疑。

而接下来,就是让诸葛果切身体会下阴阳双修的好处,这一点,刘封很有信心。

——

宛城。

荆州南阳郡郡治所在。

渑池大战之后,西线汉军从西、南两面占领了洛阳外围的渑池、宜阳两座小城,从而对洛阳形成夹击之势。

在有利态势下,魏延与关兴、张苞、廖化等诸将计议,将两条战线上的汉军合而为一,实施统一调度指挥。

对于魏延的这一决策,刘封颇是认可。

在渑池期间,他就感到了两线汉军配合上的一些问题,这里面有地形条件隔挡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没有足够威望的统兵将领来调度。

魏延的到来,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

“大将军在城中等候就行,怎么还迎到城门口了?”见到魏延在宛城城门口相迎,刘封连忙下马上前,扶住魏延已呈苍老的身躯。

魏延脸色黝红,郎声一笑,摆手道:“不碍事,殿下能委老夫以重任,足见信任,这身体上的病痛,忍忍就行了,想当年,你我在华容道上追击曹孟德,那才叫生猛厉害。”

人年纪一大,就容易回忆过去最风光的时候。

魏延也一样。

现在他患上了膝关节风湿病,有些不良于行,就时不时的想起自己刚入军中为部曲将时,征战四方的杀敌经历。

刘封扶着魏延,一步一步向城中走去,两人一边叙旧,一边说着当下的汉魏吴局势。

在他们两人身后,不管是刘封身边的陈寿,还是魏延的属吏,都一个个默契的跟在后面,侧耳倾听着刘、魏两人的谈话。

对于他们来说,蜀汉崛起的经历,就是一本精采纷呈的史书,要想知道其中的真相,就只能倾听刘封、魏延这些当事之人的叙述了。

正说话间,魏延忽然脚步一顿,转身朝着宛城欢迎人群中的一个老者喊了起来:“公威兄,你这听了一路,此时还不出来与殿下相见,更待如何?”

说罢,魏延一招手,旁边的魏昌已是会意,带着身着青色布袍,面色有些腊黄的白发老者请了出来。

“殿下,这是孟建孟公威,先丞相在南阳时的好友,曾在凉州任要职,现如今去了官职,回归汝南故籍养老。”

魏延这话未说完,刘封的眼睛不由得瞪大起来。

诸葛亮在卧龙岗隐居时,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颖川徐元直等好友相和,这几个人之中,崔钧崔州平出身博陵崔氏,一生隐居不仕;石广元、孟公威两人投魏,担任了魏国的官员。

在石、孟两人之中,石韬石广元为典农校尉,官职做得不是很大,在曹丕当皇帝的时候,因郁郁不得志早早病逝。

孟建孟公威则不然,他在魏国很是得意,早在诸葛亮五次北伐期间,孟建就在凉州担任要职,有一段时间还担任了凉州长史。

要是刘封不穿越的话,孟建在魏国的职务还将继续升迁,最后官至凉州刺史、征东将军。

孟建的仕途在魏国失了凉州之后被打断,在汉军席卷凉州之时,孟建正好回洛阳述职,倒是逃过了被俘的结局。

不过,像孟建这样与蜀汉有前缘的官员,也属于重点怀疑人群,显然已经不得司马氏掌权的魏国朝堂信任,能够平安回归故乡,已是相当的幸运。

“汝南孟公威,拜见秦王殿下。”孟建见刘封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心中也是忐忑,连忙紧走了几步,上前行礼。

“公威与恩师、元直皆是故交,封当年在恩师身边侍读时,可是每每听他说起,与公威、广元、州平等好友围炉相聚,纵论天下之事。封还记得,恩师曾有言与公威: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不知可有此事?”

刘封这时也回过神来,淡笑一声,扶住孟建问候道。

孟建闻言,老脸一阵涨红,诸葛亮劝告他要志在天下,不要总想着回归故里,可现在,他还是罢官去职,一袭青衣布身回来,真是心有不甘。

第814章 西北边患,与郭太后重逢

孟建被刘封借诸葛亮之言,说得面红耳赤。

当初的隆中旧友,诸葛亮的成就最高,蜀汉一代名相;徐庶也是不差,现在已是汉国的荆州刺史,坐镇一方,深得刘封信任。

其他的人,石韬已逝,崔州平隐居,皆已不能作比。

唯有他孟建,不上不下,入仕官职被罢免,想要隐居,又有些不甘心。

“公威,你既有意投奔徐元直,那不如直接投了殿下?”魏延见孟建有些拉不下脸,只能帮他说出投效之意。

蜀汉中兴已是大势所趋。

孟建也不是傻子,自是看得清楚。

在洛阳去了官职后,他就想着到蜀汉这边碰碰运气,可惜的是,诸葛亮已经病逝,要不然的话,凭他在隆中时相和的交情,在汉国谋一个官职还不是手到擒来。

刘封听魏延这么一说,倒是起了考一考孟建能力的心思。

这人能够在历史上担任魏国的凉州刺史,能力应该不错,因为在凉州那个汉胡混居的复杂地方,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一场动荡。

“殿下,建正有一言要说,凉州河西一带的汉民逐渐内迁回三辅,羌氏鲜卑等诸胡又卷土重来,要是再持续几年,河西之地,恐生动乱,不复为汉家所有矣。”

孟建活得久,人老成精,在察觉到刘封有考校之意后,立即语出惊人的说出了一个事关西北的边患隐情。

“公威,慎言?”魏延在旁听到,连忙出声提醒。

凉州一带,魏延也曾跟着诸葛亮北伐征战过,那里的汉羌氏胡矛盾确实复杂,有亲近蜀汉的,也有亲近曹魏的,更有想要自立为王的,各种势力交织,治理起来颇是困难。

但是,这一切在凉州归附到蜀汉后,应当有了好转,刘封先后两次带兵击败魏国残余,并重创了卢水胡、秃发鲜卑等胡部。

孟建这个时候,妄言河西将乱,岂不是惹刘封不快。

刘封探了探身,对魏延摆了下手,示意其不要多言,孟建久在河西为官,对凉州河西走廊的情况,比其他人要更加的清楚,他既然这么说,必有所持。

孟建见刘封态度和缓,没有责怪之意,心中稍安,想了一下后说道:“殿下,关中董卓、韩马之乱时,有多达十万余众的汉民,西迁至河西一带定居,这些汉民的到来,让魏国在河西的治理变得容易起来,但现在.....。”

孟建说到这里,没有再说下去,而是抬头看向刘封。

由于关中安定,早先从关中逃往凉州河西的百姓,正在陆陆续续的返回,对于这些不得不远离故土的中原子民来说,河西再好,也是异域,唯有萧关以东的三辅,才是汉人聚居的地方。

汉民大部回归,空出来的地方就会被胡人所占领,这样汉胡势力此消彼涨,河西诸胡势力越来越大。

朝廷想要治理这些胡人居多的地方,只能依靠诸胡头人、首领,长此以往,一旦胡部中间出现有异心者,则一场大动荡难以避免。

“公威,你说的可是真的?”魏延脸色也有些变了,在军中跟着诸葛亮征战陇右,那里的情况,魏延也知道个大概,汉退胡进可不是小事。

“大将军,你继续率部留守宛城、渑池,公威,你和我一起回转长安,关于凉州之事,需要和朝堂诸公一起商议,才能作出决断。”

刘封紧皱眉头,魏晋时期的外患,最为严重的就是西北边患。

按历史记载所述,由于魏晋当权者施政暴烈,导致氐羌诸胡不堪忍受压迫,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揭竿而起,现在看来,事实不是这样。

孟建所说的汉人内迁,导致诸胡势大的情况,也是边患发生的原因之一。

要不然的话,不能解释晋国胡烈、牵弘、苏愉、文鸯、马隆等数员名将平乱,却迟迟不能全竞其功,这里面肯定有胡人内奸作乱。

首节 上一节 392/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