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 第263节

徐盖是徐晃之子,其父是曹操手下响当当的头号猛将,一把开山斧使将起来,甚是威猛,但可惜的是,徐盖并没有继承徐晃的斧法,打仗的本事也是一般,面对丁奉的进攻,徐晃仅仅坚持了一个时辰,就被破了城。

更让魏国上下糟心的是,徐盖在乱军之中,被丁奉生擒活捉,把老父亲的脸面丢了一个干净。徐盖的四千人马,逃回的不足五百人,其余的多半被俘,小部分逃散于乡野。

丁奉旗开得胜!

汉吴联军的士气大震!

见到蜀汉派来的客将都这么生猛能战,朱然、朱桓、周鲂等吴军将校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人打了几记耳光一下。

“大都督,丁奉已经夺了首功,接下来攻打合肥新城,可不能再交给他们了,要不然的话,蜀国会耻笑我大吴无人矣!”

“大都督,末将请令出战!”

见到朱然等将请令,陆逊脸上微露笑意,开战用客将丁奉,而不是用吴军将领,是他有意而为之的激将法。

蜀汉在刘封的指挥下,近年来对魏作战屡有胜绩,而东吴这边,却因孙权指挥无方而败多胜少,在作战的胆气方面,要弱了不少。

丁奉这一下冒险出击,正好大壮联军将校之士气,而接下来,就是吴军诸将表演的时间了,陆逊只希望,江东的这些战将们,不要丢大帝孙权的脸。

朱然、朱桓等吴军主力从南淝水北上,进攻合肥新城,这座新城位于西、南两条淝水之间。

当初,满宠督造新城时,考虑到旧城的位置过于接近巢湖,吴国的水军很容易就迫近,现在新城的位置在旧城之北、两条淝水分水岭上。

这样一来,进攻的吴军就不能直接乘船到新城,而是不得不陆行一段,方能进抵城下。

守卫新城的魏军将领,不再是徐盖这样的庸将,而是扬州刺史的王凌,这人是汉末司徒王允的侄儿,太原王氏出身,经历过石亭之战等多场战事,对江淮一带的情况甚是熟悉。

面对吴军主力的进攻,王凌一面差遣信使向司马师回报战情,一面紧急督令张虎、乐綝等部回转主城,集中力量作固守计。

周鲂部将秦晃先登攻城,攀云梯而上,于城头和张虎肉搏恶战,被张虎阵斩。

周鲂盛怒之下,亲领部曲冲杀,魏吴两军在合肥城下城上,喊杀声震天,周鲂于冲阵中被乐綝一箭射中肋部,一时血流如注,待要再战时,已是站立不住。

吴军进攻受挫,右督朱然无奈之下,向陆逊请令征调客将丁奉上阵,却不想陆逊却回复,丁奉已经离了合肥,领本部人马前往了灊山。

打下合肥旧城,立下首功,丁奉作为客将的任务也完成得差不多了,接下来,他要按刘封的指示,在江淮故地扎下根来。

灊山,即潜山地区。

这里是大别山东面的余脉,当年纵横三淮的雷绪、陈兰、梅乾三部就是以灊山大营为根基,在曹操和孙权之间割据江淮一时,势头一时无量。

其后,曹操南征,陈、梅两部在败逃东吴的途中被张辽所追杀,雷绪则在刘封的接应下,率雷氏一部到达荆州,丁奉、雷脩当年都是西撤的江淮子弟。

刘封遣丁奉到吴国帮忙,纯义务的打仗自然不可能,汉吴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好到那个份上,刘封给丁奉的命令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灊山一带扎下根来,开辟新的根据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蜀汉当下的形势虽然势头很好,但若是缺少压力和竞争,内部就会渐渐的安逸腐化起来,这一点,从围绕在刘禅身边的那些纸上谈兵官吏都能看出。

要想保持向上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刘封认为,只有在更为艰苦更为复杂的地方,开辟新的战场,建立新的根据地,才能让汉军将士经受锻炼。

灊山这个地方,南面是皖城、东面是合肥,北面是谯郡,西面接近江夏郡,是一处位置突出,又极是紧要的关键地点。

用丁奉、雷脩这一支偏师扎在灊山,就如同一根锐利的锋刺,让魏吴两国都不得不对蜀汉重视起来。

如果灊山根据地能够顺利建立起来,刘封还准备在汝南葛陂刘辟、龚都等人战斗过的地方,再建一个游击区,通过一点点的扩张版图,为下一步大反攻积累实力,创造条件。

第552章 孙权犯老毛病了

吴、魏两军围绕合肥展开的战事,在四月份的时候,达到最激烈的顶点。

魏国扬州刺史王凌头很铁,也甚有谋略,在魏国的后期,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名将,其后,更是发动了反对司马氏篡权的淮南第一叛。

陆逊借着春耕的有利时机,率领吴军主力突然出现在淮上,出乎魏国大多数将领的意料,但这里面,并不包括王凌。

合肥城头,两军连番恶战,一时僵持不下。

王凌在守城方面,甚有心得,又加上手里张、乐等将给力,使得吴军几次攻上城头,都被守卒拼命挡下。

陆逊见周鲂重伤,心中也是震惊,周鲂的武力在吴军诸将中独领一份,当年的石亭之战,就是他的骁勇机谋,才让吴国获得了立国之战的胜利。

更让吴军将校丧气的是,左督朱桓在这个关键时候,又突感风寒病倒了,在无奈之下,只能将部曲交给儿子朱异来指挥。

久战不下,又连续折将,面对不利战局,若是换了孙权,估计已经要下令撤退了,而陆逊却完全不这么想。

面对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困难,这位吴国大都督再一次逆变,展现出让人惊叹的军事指挥才能。

“司马师在寿春按兵不动,他这是怕了?”

“陛下,王凌死守合肥,必然不敢轻出,我军若是分兵奔袭敌之后路,有很大可能将敌分而歼之。”

在给孙权的请示战报中,陆逊重点描述了他对司马师、王凌关系的判断。

依靠穿插队伍报送回来的情报,陆逊渐渐发现了魏军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合肥、寿春两城之间的联络似乎并不是很顺畅。

更确切的说,是征东将军司马师和扬州刺史王凌之间出现了矛盾和分歧。

司马师年轻气盛,有父亲司马懿的支持,得以越级上位。

这在和平时期并没有什么,稳稳当当的当个一、二年征东将军,镀金之后的司马师就能回到朝堂平步青云。

但偏偏在这个时候,吴国发兵来攻淮南。

又偏偏,领兵的还不是老菜鸟孙权,而是更善于在逆境中捕捉战机的陆逊,司马师在是否增援合肥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让陆逊发现了破敌的良机。

隐隐感觉到胜机的陆逊立即连续下出强手,丁奉军刚到潜山、灊山,未及休整,就接到陆逊的命令,指示他们迅速向芍陂一带进军。

芍陂这个地方,是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又称安丰塘,位于寿春的西南方向,主要是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全盛时期可灌田万顷。

淮水一带的魏军十余万军队最主要的粮食产地,就是芍陂。

丁奉本来还想要讨价还价一番,但陆逊早有所料,同时派出顾雍之子顾谭、朱桓之子朱异领七千吴军精锐前来合兵。

顾、朱两家皆是吴郡世家,顾家与蜀汉关系甚好,朱异则不然,由于伯父朱据死于张任之手,朱异对蜀汉的态度并不怎么好。

吴、汉三将举兵北上,袭扰芍陂,多处魏军军屯被焚,损失一时无计。

司马师一时乱了阵脚,他想要派兵增援王凌,但又担心芍陂的屯田军挡不住丁奉等将,就在患得患失之时,陆逊又紧急向后方坐镇的孙权请示,再遣一支偏师,从广陵北上,进攻更靠近东线的匡奇城。

孙权在战报上看到吴军攻合肥受挫,心中也是发急,恨不得亲自带兵上去,得了陆逊的通报后,孙权即令左督全琮带着部曲杀向匡奇。

全琮娶了孙鲁班,有孙权女婿的身份,这一次单独担任方面军主将,自然很是卖力,至于儿子全绪被处死的事情,全琮也没有什么怨言,能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儿子,不要也罢,反正他又不是只有全绪一个儿子。

匡奇城的魏将石苞手里,兵不过是三千盐兵,兵甲器械皆缺,全琮这一番猛攻,让魏军东线各路战火四起,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向寿春司马师处。

这个时候,最考验一个统帅的判断能力。

经验丰富的统帅,能够从真与假的消息中,准确的判断出对手的真实意图,同时作出最为妥当的应对。

但很显然,靠着虚假战绩上位的司马师,并没有这个判断力。

情急之下,为救好友石苞,司马师决定派出精锐之师东进,解救被吴军围困中的石苞,他的这一决策,让在合肥苦苦坚守的王凌气怒不已。

四月二十日。

王凌在未经司马师同意的情况下,领合肥魏军残部万余沿东淝水退回安丰城,合肥新城之战,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相持之后,最后以吴胜魏败而结束。

陆逊拿下合肥,取得北伐的第一个大的战果。

他本想要接着向寿春进军,这时却传来孙权抵达合肥,要来前军犒劳将士的消息,这让陆逊深感失望之极。

孙权一来,陆逊的兵权不可避免的要被削夺。

而一旦孙、陆两人意见分歧,那最后决定的人,不会是陆逊,而会是孙权。

想到这里,陆逊不由得心灰意冷。

丁奉、雷脩从徐夫人的司闻曹得到吴军指挥权变动的消息,立即带着本部人马携带战利品返回灊山。

有孙大帝在,吴军接下来要想再打胜仗,难了。丁奉可不想被孙权所驱使,成为魏吴之战的炮灰。

章陵郡。

刘封也在随后得知了吴国发生的变故,对于孙权的迷之操作,刘封只能归结为老天的命数,或许,拿下合肥已经是孙权最大的本事了,至于打到寿春,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停驻章陵的这段时间,刘封除了关心丁奉这一支偏师的动向外,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经营豫州境内的义阳一带。

义阳位于豫州与荆州交界处,名义上隶属荆州,但实际上更靠近豫州的汝南郡,曹丕称帝立魏后,把义阳单独设一郡,治仁顺城。

从地形上看,义阳境内山峦起伏,境内有武阳关、冥扼关、黄岘关三座重要的关隘,素为兵家必争之地。

孙武子伐楚、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事略,就发生在这一地区。可以说,拿下这三关,蜀汉就掌握了进入汝南、进入中原腹地的钥匙。

第553章 小赵云文鸯:拜师尊

义阳一带,民风膘悍,山民结寨自保,自成一家。

当年刘备响应袁绍官渡之战,曾在汝南、义阳一带联合刘辟、龚都侧击曹操,其后,袁绍兵败北归,刘备也只能继续向南逃亡,依附刘表求存。

刘封从皖城西归之时,曾经在这一片地区短暂的停留过,并与刘、龚两人的余部达成过共抗曹魏的协议,其后由于两边相距太远,联络时断时续。

换句流行的话,义阳这个地方,天然的亲近蜀汉,群众基础较好,有鉴于此,刘封正式决定在义阳郡开辟新根据地。

具体由何人来担当义阳方面的主将,刘封与王异、柏灵筠多次相商,一个个的精挑细选,最终确定了由邓芝为主,文钦为辅的组合。

邓芝是义阳人氏,虽然他早年就离开来到荆州,但邓氏家族的根本还在义阳,其家族中的一些子弟,依旧在此繁衍,只要能找到乡党,邓芝在这里就有号召力。

从个人能力上来看,邓艾为人豁达,甚有勇略,战略眼光出众,在外交上是一把好手。

在带兵作战上,邓芝也是可圈可点,他曾经作为赵云的副将出征过,在蜀汉的中期,还曾被任命为前将军、车骑将军,率军平定过涪陵叛乱。

有邓芝在,刘封不用过多担心方向性上的偏差,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文钦是沛国谯郡人,谯郡距离义阳已经不远,只要跨过三关,就能抵达,启用文钦,对刘封来说,是个大胆又冒险的策略,但要想发展壮大,文钦这样的人才,又必须一用。

投奔蜀汉之后,文钦一直在蜀郡和巴郡任郡中官员,没有得到带兵打仗的机会。这一次,听说了刘封准备谋攻义阳的消息,文钦再也坐不住了。

在考虑再三之后,文钦带着夫人和两岁的儿子文鸯,悄然前来向刘封请令出征。

刘封对文钦其实蛮矛盾的。

文钦有才干,但性子刚暴,忠诚度上有欠缺,万一手握重兵,却起兵反叛,那后果不堪设想,但这一次,文钦前来,倒让刘封想到了用他的方法。

文鸯已经学会了走路,小家伙生得虎头虎脑,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手里还紧紧的抓住一杆硬木杆子。

“仲若,这便是你的次儿,可取了名字?”刘封看到文鸯,不由得心生欢喜,这小家伙虽然现在还小,但以后可是有万夫不挡之勇。

司马师征讨文钦之时,被文鸯按在地上一顿猛冲猛打,直接眼疾发作,暴病而亡。

这样的一员猛将,可比他老爹文钦要厉害的多。

“禀丞相,小儿有小名为阿鸯,大名还未取?”文钦嘿嘿一笑,骄傲的点了点头,他的长子早夭,现在生出的这个儿子算是次子,小名阿鸯,意思是天上的大鸟的意思。

刘封见文钦面露欣喜,捋了下胡须,道:“仲若,我看不如取一个俶字,也就是倜傥的意思,这小子长大之后,必成国之栋梁之材。”

“属下替吾儿多谢丞相取名,阿鸯,还不快快拜见师尊。”文钦见到刘封为文鸯取名,喜不自禁,连忙让文鸯跪下表示感谢。

“阿鸯......谢师尊!”文鸯口齿不清、脆生生稚气的说道,他这一下师尊说出,让刘封倒是动了收徒之念。

“也罢,阿鸯这徒弟,我收下了,仲若,你只管出征就是。”刘封被文钦这一下触动心思,笑着扶起文鸯说道。

义阳多一个文钦、少一个文钦,不会有多大的变化,而文鸯则不一样,要是把这小子养在身边,那就相当于从小培养了感情,到时候,刘封不亚于是多了一员所向无敌的大将。

当年,刘封拜诸葛亮为师时,年龄已大,缺少了从小培养的感情基础,以致于双方在沟通上多有磨合,不能做到心意相通。

现在,文鸯要是从小就拜到自己名下。

那一是可以从小培养,联络感情,让文鸯在长大后更加忠心;二是可以用文鸯来拉拢住文钦,让他在行事时有所顾虑。

文钦得了刘封的准许,喜气洋洋的大步而出,临行之时,他与刚刚怀孕的夫人作别,相约若是再生儿子,当取名为虎,即文虎。

首节 上一节 263/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