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 第259节

就忠诚来说,这两个年轻人,可以说是刘封最放心使用的后辈将领,刘封希望,他们能在白毦兵这支队伍中,经受锻炼,取得比历史上更高的成就。

在与邓艾难得相聚的路上,刘封推心置腹,把自己对蜀汉的战略规划、万般期许一一相告,邓艾一路听着,脸上神情却是变幻莫定。

等到刘封到达汉津渡口,要乘船回返江陵时,邓艾终于忍不住,向刘封诉说起来。

“丞相,艾.....有错。前些日,吾妻书信来,言陛下有亲近之意,让我多与之来往,此事我未能及时告知丞相,此为艾....之过错,要是丞相因此而撤了我的职,我.......也无怨。”

刘封听言,淡然的拍了拍邓艾的肩膀,道:“士载,你何出此言,要是不相信你,我也不会让你陪着巡察了。”

“至于说,陛下拉拢你,也是正常,他现在急病乱投医,除了找你,还能找谁?其实,他要是安安份份的当皇帝,有先帝的名望在前,谁又能把他如何?”

“也罢,不说这个了,襄阳就交给士载你了,一定要守好,万万不能丢失。走了......,多多保重!”

刘封朝着邓艾挥了挥手,从容的登上甘瑰的战船,锦帆升起,一如飘浮的云朵,消失在水天一色之中。

邓艾怔怔的站在渡口,久久无语。

刘封就这么放心的走了,甚至于连监军也没有派来一个,这是他怎么也没想到的,这一路相陪,他听到最多的,是刘封对未来大汉发展的展望,而听到最少的,是对皇帝刘禅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抱怨。

邓忠陪在身边,父亲的沉默让他倍感压抑,最后终于忍不住问道:“阿父,丞相为什么会这般相信你,他难道不担心我们投附陛下吗?毕竟,这大汉天下,是先帝一手创立的?”

邓艾僵直的身体猛得一震,转身怒道:“你......这是哪里听来的鬼话,大汉的江山基业,有先帝的一半功劳,也是丞相的一半功劳,没有先帝,大汉不可能建立,没有丞相,大汉不可能保住。”

“还有,你.....要牢牢记住一点,我们姓邓,不姓刘,你母亲虽然姓刘,但她的命.....是丞相从长坂坡乱军中救下来的,要是没有丞相,也就没有你了,人要感恩,人不能忘本。”

“父亲,儿记住了。”邓忠红着眼睛,委屈的应答道。

他自小到大,在刘兰身边的时间居多,到了成年之后,才到襄阳投奔邓艾。邓艾对这个儿子寄以了很大的希望,平素也是和颜悦色,像今天这样严厉的教导,却是第一次。

刘封沿汉水顺流而下,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下来。

邓艾刚才主动坦白的表态,让他感到了乱世之中的一缕温暖,这些年来,他秉持着以诚待人、以心换心的态度,结交知己、并肩而战,现在来看,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

第543章 汉吴大点将,擂战鼓

云梦泽中,帆影点点。

江夏郡与南郡交界处的这一片大泽,昔日是蛇蛟出没,猛兽盗寇横行的所在,现在却是渔米之乡、流民向往居住之地。

刘封前往的方向是云梦泽南端的陆口,这里就是当年赤壁之战的旧战场,如今是蜀汉在汉吴边境线上的第一道关隘。

根据汉吴达成的协议,丁奉将率领一支二千人的汉军精兵前往武昌,加入到陆逊的军中,随同吴军主力一起北伐。

得知刘封即将到来,丁奉、雷脩带领着从各地精心挑选的将校在水寨相迎。

全绪的那颗人头,最终还是起了作用。

丁奉在用它祭了兄弟丁封之后,与雷脩商议一番,两人决定下来,答应前往吴国为客将,帮助打一场伐魏之役。

交州之战结束后,丁奉在龙川与吴军吕岱部对峙,这大半年下来,与其说是紧张,倒不如说是无聊。

吴国大都督陆逊驻节武昌,距离吕岱位于庐陵郡的南部都尉府不远,两支吴军相互依托,兵力上稳占上风。

吕岱也是吸取了交州之败的教训,不再狂妄自大,而是依托庐陵、建始等郡的山势,构建了不少的坞堡,这使得丁奉几番想要突入吴境,最后都无奈的撤兵回转。

有陆逊在,有吕岱在,渐有大将之能的丁奉也明白,若是不能更多的了解吴军的作战方式,熟悉对手的综合素能,以后汉吴反目,要想占领扬州难度甚大。

甘瑰的锦帆船队一出现,岸上的汉军将校就激动起来,丞相刘封就在船上,并且亲自来此,看望他们这些即将远征的将士,这一份光荣值得他们毕生铭记。

刘封未等船队靠拢,即登上战舰的甲板,向众将校招手示意,从他的位置看去,只见丁奉坦着胸膛,裸露的地方,狰狞的伤疤犹如一张张巨口,让人见之不寒而栗。

丁奉的身后,雷脩折了一臂,使得他整个人看上去很是阴郁,眼神中的苍桑更是令人痛惜,雷部在上一次江东之行遭受重大损失之后,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终于又恢复了实力和底气。

“承渊,世之猛将也。继之,也是大汉忠烈之士。”刘封在心中感叹。

丁奉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的将领,年轻时从勇卒到猛将,再到大将,丁奉的能力和眼界,随着他地位的提升而越发的光芒四射。

“镇军将军丁奉、护军将军雷脩率东征军将士在此列队,听候丞相训示。”丁奉、雷脩瞧见刘封身影出现,立即大声叫喝起来。

在他们的身后,文休、文厚这些出身于荆州学堂的年轻将领,纷纷挺直了胸膛,神情严谨的等候刘封登岸巡查。

文聘已经故去,文氏家族迁居到当阳一带已经十年时间,文休、文厚现在对蜀汉的认同感已经和土生土长的南郡人没什么两样。

这也不足为奇,文聘的家族本来就是荆州江夏郡的名望,当年还是刘表的部下,从内心来讲,自然对蜀汉的归属感更强。

“丁将军,雷将军,辛苦两位,辛苦此次东征的健儿,你们顾大局,识大体,承载着大汉复兴的梦想出征,你们是大汉的勇士,是大汉未来的希望,是我刘封心目中的英雄。”

刘封急步上前,与丁、雷、文诸将一一握手,然后用三个排比句鼓舞士气,当客将不容易,当客军更不容易,丁奉此番责任重大,但却使命光荣。

刘封在陆口与丁奉一番叙谈,叮嘱其入吴之后的注意事项,特别是要防备那些心思阴暗的吴军将校的暗算。

丁奉依言点头,一一答应下来。

军机急促,孙权那边催促得紧,丁奉等将在刘封巡视之后,即登上步家的船队向东出发,他们的第一步是和陆逊在武昌会合,然后随军征战。

之所以要加入到陆逊军中,是因为相比其他吴将,陆逊的人品和为人要高洁得多,刘封这些年虽与陆逊未曾见面,但彼此都有基本的信任感。

——

武昌。

吴国北伐大军已经云集整顿完毕。

大帝孙权的楼船大舰停泊在江岸边,华丽的旗帜随风飘动,刀剑战甲齐备的吴军将校正在倾听着皇帝的出征宣誓。

大都督陆逊、左督朱然、右督全琮,麾下吴军将校二十余员,分列在孙权的左右。

这一次北伐曹魏,对孙权来说,是一次雪耻之战,也是一次复仇之战。

楼船上,孙权在潘淑的携扶下,移步到陆逊等将跟前,郑重的嘱咐道:“大都督,曹魏皇帝新丧,国中重臣争权,正是纷乱之际,此番出兵,朕坐镇濡须口,为你调度粮秣和辎重。”

“前方指挥作战之事,朕不会参与进来,望你放开手脚,拿出本领,让司马家的小儿好好看看,什么才是大吴的精兵猛将。”

陆逊脸上神情不变,抱拳行礼道:“陛下放心,某与诸将当全力以赴,定要为大吴搏得一场大胜,以彰我军之威势。”

听到孙权不亲自上阵,陆逊心情一松,在他身后的朱然、全琮等人也是神情轻松起来,不过,他们没有陆逊的城府,神情变化被孙权看在眼里。

孙权眼眸中厉色一闪,轻声向陆逊叮嘱道:“蜀国派出了丁奉为将,协助大吴征战,这是朕付出了承认交州的代价,而换来的好处,大都督,你可要用好这支客军,不能让他们太闲了。”

陆逊低首,应答道:“陛下放心,臣久闻丁承渊悍勇,这一次征战,其部当为全军之先登。”

孙权听言,满意的点了点头:“伯言,你明白朕的心意就好。大吴需要一场大胜,大吴此战必胜。”

说罢,孙权朝着朱然、全琮等人挥了挥手,然后又转身回了楼船的舱内。

江风劲烈,侵入身体,让孙权老迈的身体有些承受不住,本来还想要上前和吴军诸将说说话,鼓动士气的他,最后不得不避入温暖的舱中。

陆逊目送孙权的身影消失,眼眸底下,掠过一丝失望。那个有着雄心壮志、有着舍我其谁气度的江东吴侯,已经老了。

第544章 司马师:夺妻之恨不共戴天

吴军将领之中,有陆逊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其中不乏张休、顾承这样的后起之秀,其中顾承的父亲顾劭,是刘封曾经的好友,张休的父亲张昭,也是当年孙策托孤的重臣。

吴郡“陆、张、顾、朱”四大家族,早在东吴立国之前,就是郡望之家,其中陆、顾两家互为表里,彼此结亲,甚是紧密,张家因张昭的人品为陆逊所器重,这些年和陆、顾走的也近。

只有朱家当家人朱桓为人倨傲,又因与陆逊常常意见不一,与其它三家渐行渐远。

顾承站在众将中间,眼角余光瞥见孙权身影消失,拉了一下身边的张休,两人眼神对视了一下,跟在陆逊身后回转本部军中。

顾承这边在帐中只等了片刻,张休就急急赶来,进帐之后急切的说道:“子直,陛下有意遣丁奉将军为先登,这件事,当立即报与夫人。”

徐夫人主持大汉司闻曹的这几年,发展的下线不多,她信奉的是可靠的人,关键的人,顾承、张休这两个江东的年轻人,正是她在江东的暗间。

顾承比张休要稳重些,想了想后说道:“叔嗣,你我现在身份使然,不得离军中半步,这消息要送出去,还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你看陆尚书之子陆喜如何?”

张休抚掌赞许道:“可,陆喜之表弟陆抗,如今在荆州就学,他有大都督亲戚的身份,以探亲的名义来往于吴蜀之间,当无事矣。”

两人一番商议,吴国的情报需要及时送往徐夫人那里,陆喜本就是他们的好友,要是通过他传递消息,可靠性和保密性要更有把握。

孙权并不知道,自己在楼船上的一举一动已经落入到了别人的监视之中。

而且,这个监视他的人,还是自己曾经的弟媳徐夫人。

情报条线的争斗,其实一点也不比战场上撕杀来得轻松,刘封在渡过了最初被动应对的困难期后,终于为自己赢得了反击的机会。

——

魏国,寿春。

东线魏军正在整军备战,魏军统军之将同时进行了更替,满宠因年老体弱被调回洛阳升任太尉,接替他的是中护军司马师。

满宠对这次调任,其实并不乐意。

看似他是升官了,但离开了有实权的征东将军位置,去朝中当有名无实的太尉,对他来说,不是升官,而是降职。

东线江淮战场上,满宠虽然离开,王昶、王凌、王基,三王鼎立。

再加上田豫、石苞等驻防将领,魏国在将领配备上并不弱。

唯一显弱的,倒是司马师这个统帅。

按理说,司马师现在的地位和能力,统领东线魏军还是不足,但架不住司马师背后有人。

有司马懿的支持,五丈原之战叙功时,司马师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在魏军的战报中,司马师甚至被描述为,领军在北原战场上正面击败刘封主力,功勋显著,无人可及。

司马师随后升任中护军、征东将军,由魏国的中层一跃成为朝堂上的风云人物。

对于司马师的功劳,虽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但他们这些话根本传不到皇帝曹芳的耳朵里,因为司马懿已经和诸多的魏国大臣达成了默契。

比如司空陈群,考虑到自己可能活不了几年了,为了儿子陈泰的前途,不惜隐瞒下五丈原之战的真相,当然,可能在陈群眼里,这一场不分胜负的战事怎么说都可以,司马懿既然想为儿子谋一个前程,那就卖他一个好就是了。

吴国在武昌誓师北伐的消息传到江淮,司马师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要是孙权亲征,那司马师应付起来绰绰有余,要是换成陆逊的话,那司马师就不够看了。

“孙十万,你怎么不亲征?真是气杀我也。”魏军大营中,司马师脸色铁青得吓人,在听到陆逊为统帅的消息后,破口大骂孙权胆怯无能。

这一次,他之所以调到东线来,就是想借孙权再领一份大功。蒋一封、张八百、满数十,这些魏国有名的将领,哪一个的名号不与孙权有关,司马师也希望自己能涮到一个好听的绰号。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向勇于亲征的孙权,这一回却做了缩头乌龟。

其实,司马师失态大骂,孙权不亲征只是诱因,更让他心态难平的是,刚刚说定亲事的羊徽瑜竟然也跑了。

而且,羊徽瑜去往的地方,和夏侯徽一模一样,都是去了刘封的荆州。

羊徽瑜去荆州,是跟着前叔母辛宪英一起走的,在听说了荆州的学术繁华、百姓安定富庶后,羊徽瑜决定赌上一把,去荆州看一看。

羊耽和辛宪英和离,两人之间早已恩断义绝,老死不相往来,但辛宪英和羊徽瑜、羊祜之间的感情却是保持得不错。

为了避免被家中阻拦,羊徽瑜只把南奔之事,告诉了弟弟羊祜,这使得羊耽想要抓她回来,已是不及。

等到羊耽把羊徽瑜出走的事情告诉司马师,一切都已无法退回,羊徽瑜跟着辛宪英,已经到了荆州北部的南阳郡一带。

这是怎么回事?

难不成名字里有个徽字的女人,都会被刘封那假子给吸引?

司马师百思不得其解。

虽然他因张苞一蛇矛的原因破了相,但这些伤疤对男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一个能上战阵、能打硬仗的男人,对女人来说,是最好的保护者。

“子元,不就是一个女人嘛,为之动怒不值得,等以后我们打下了荆州,刘封的那些女人,你我想怎么玩耍就怎么玩耍,一次两个、三个都没问题。”

监军王基与司马师亲善,对司马师婚姻之事知之甚多,这会见司马师发怒,稍稍一问就知道了其失态的真正原因。

司马师被王基说得邪火上涌,不由得恨声道:“伯舆,你说刘假子怎么就那么有好运,不仅有女人缘,而且还当了蜀国的丞相,这真是令人生嫉。”

“子元放心,这一次吴军来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好好的应对,就一定能打出一场大胜仗,到时候,伯父再在朝中说项一番,子元的位置就又能往上走了。”

王基听到司马师牢骚之言,连忙安慰道,他们这些久镇江淮的将领,对司马师的到来持欢迎的态度,在他们看来,司马师年轻有冲劲,又甚有谋略,比保守的满宠更能带着他们立下大功。

首节 上一节 259/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