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第13节

  “老师是说那华佗留下的锻炼之法?”

  “冲儿也知道华佗?”

  “当然知道,世人都说他是个神医,可是他却骗了我父亲。”

  “ 哦,华佗如何欺骗曹公了?”

  “我父亲想要华佗为他治病,可是华佗却推脱妻子有恙,待我父亲派人前去一查究竟之时,却见其妻子活奔乱跳,可见其心不诚。”

  听到曹冲这么说,张谦就知道,神医华佗这时候已经被曹操杀死了。

  “那这‘五禽戏’是如何流出的?”

  “好像是华佗在监狱之时刻在墙上的,后来人摘录下来给我父亲查看,我父亲说,此乃‘凡俗之物,平庸至极’,也就没在意了。”

  张谦记得历史上曾有许多人建议曹操不要杀华佗,并且对他说:“华佗毕竟医术高超,你的病只有他能治。”

  当时曹操说了一句:“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到了曹冲死的时候,曹操才后悔莫及,说道:“吾悔不该杀华佗,令小二仓舒将死也。”

  后来有人分析曹家人为何短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曹操得罪了医者,所以行医之人皆不愿为曹家尽心尽力。

第22章 医者怀仁心 世家怀不臣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一个个枭雄,战将,谋略家纷纷走上舞台,但同样的,还有一群人不可小觑,那就是医者。

  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华佗和张仲景。

  华佗率先使用麻沸散进行外科手术,被称为外科圣手,同时,他的针术和灸法也具备十分的造诣;在养生上更是创造了五禽戏,通过模仿猿、鹿、熊、虎、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张仲景则是写出了传世巨作《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被后人称为“医圣”。

  这些医者,在史书记载中,往往都是游历各地,寻医问药,遍尝百草,救死扶伤,突出了一个医者仁心。

  但事实上,这些人还有一个最基本的社会身份——世家。

  无论是望族还是寒门,他们都是世家的一部分。因为那时候普通人别说行医,连识字都成问题。

  就像中世纪欧洲那帮研究物理,研究数学,研究哲学的人一样,他们必然是摆脱了基本生存问题的中上层人士。

  汉末的一部分世家子弟,兴许是为了兴趣,也可能是看到很多人死于伤病瘟疫,心中涌现出无数济世情怀,这些人投身医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敢为天下先,为这个人吃人的三国乱世注入了一丝人性的关怀。

  所以曹操要杀华佗为什么那么多的劝谏,不仅是因为华佗救了很多人,还因为华佗和他们一样,是世家,所以华佗死了,他们物伤其类。

  而曹操扬名便是靠着五色棒立威,或许是杀人立威尝到了甜头。为了防止夜里被人偷袭,他以“吾好梦中杀人”杀掉了为他盖被子的下人;粮草不够了,他用粮官的头颅来确立威信。后来有人反对他称魏王,所以荀彧崔琰都间接直接被他所杀。

  而杀人是有代价的,杀一个普通人可能还不明显,但是杀的世家子弟多了,这代价就是世家子弟逐渐不与曹家合作了。

  现在的人哪怕晚上因为没钱愁的睡不着觉,白天也敢大摇大摆的走在街上,为什么?因为他知道,哪怕没钱,别人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他的生命权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而古代,普通人可能意识不到这点,但是世家子弟一定会有这个观念,那就是你不能因为不喜欢我或者莫须有的什么罪名来处死我。如果你这么干了,那么世家与你离心离德。

  再看看曹操的用人,虽然他说唯才是举,但是到了后期,他与世家的矛盾已经很大,导致他只能不断提高曹家和夏侯家的地位来平衡朝野的势力,军权更是牢牢掌握在自家人手上。

  后来曹丕即位,一看这种形势不对,所以才搞出了个“九品中正制”用来缓和和世家的矛盾。

  但这也没收到很好的效果,曹丕登基为帝的时候,朝廷要举三公。曹丕就想请杨彪(杨修的父亲)当太尉,被杨彪拒绝;第二年,曹丕拜杨彪为光禄大夫,赐延年杖,允带帽上殿,还是被拒绝了。这就是曹操乱杀人导致世家不合作的证明。

  再看看曹丕选得三公是谁。

  太尉是贾诩,首先我们不否认贾诩的智,但是三公之位选得是才德兼备之人,换句话说,三公就是朝廷的脸,用来给世人看得。史书记载:“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我们不排除记载史书的人有私心,又或者孙权本就是搞人身攻击,但是起码说明贾诩又被人攻击的点——文和乱武。而且贾诩本人虽然履历丰富,但他的家族确没什么了不起,除了他的子侄,历史上就见不到他们家族的名人,也就是说,贾诩进不了顶级世家的那个圈子。

  三公第二个,相国为华歆。华歆是谁?小时候地里看到金子就会神色紧张的捡起来,看到好友管宁脸色又丢下;长大后看别人开着豪车从外面路过,都要跑过去围观,最后被管宁割席分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且不论他的品德,就这两行为,起码证明华歆不是世家出生,起码不是顶级世家。

  三公第三个,御史大夫,就是王朗了,对,没错,就是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个,现在靠在叔叔的小破站饶舌为生。

  (不同时期三公名称不同。

  周朝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战国时期:司马、司空、司徒;

  秦朝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西汉三公: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

  东汉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魏晋之前,三公是掌控实权的;隋唐以后,三公大多是虚职,相当于荣誉职位。)

  在曹操把世家都得罪了一个遍的情况下,曹丕能稳住曹魏的局势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

  只可惜,后来曹丕死的早,曹睿即位时,曹家人把握了大权,又把世家得罪了个便。

  再后来,司马懿指着洛水放了个屁,就鼓动世家夺取了曹魏的大权。

  不知道若是曹操看到曹魏的结局,会不会后悔杀了那么多名士,会不会后悔杀了华佗?

  (作者的意思并不是普通人可以杀,世家子弟就不能杀。有些情况你可以杀,比如杨修,曲解军令,动摇军心,这是名正言顺,杨彪或许会不满意,但是他人眼中,你这是有正当理由的;但有些情况你是不能杀的,比如华佗,无论是野史上记载的开颅之事,或者《后汉书》上记载的假借妻病不为曹公医,人家医者有自己的选择,你可以不治疗,或者谈条件嘛,你一言不合就杀了,这不符合游戏规则,你说游戏规则是你定的,那人家肯定不跟你玩了啊。再到后来,荀彧崔琰的人的死,那更是寒了世家的心了。)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靠一个杀字解决的,用恐惧吓不到有骨气的中国人。嗯,这才是作者想表达的。)

  “许多人都说父亲不该杀那华佗,老师也这么觉得吗?”曹冲见张谦陷入了沉思,叨唠着脑袋问道。

  “曹公深谋远虑,能见人所为见,行常人所未行,许多事情不是你我所能理解的。”人都死了,张谦再说一句“你不能杀”有什么意义呢?

  “老师骗人,我看老师脸上明明写着父亲做错了!”曹冲满脸写着狡猾。

  ?

  此子能读我心意,断不可留!

第23章 慧极者必伤 情深者不寿

  “冲儿啊,过来点,老师教你一个道理!”张谦和蔼可亲的摆摆手,等到曹冲靠前后,张谦一把抓住曹冲,给他的屁股狠狠来了两下。

  “冲儿啊,你要记住,看破不说破,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老师你好好讲道理嘛,动手干嘛?”冲儿一脸委屈。

  “我怕你忍不住抖落你的小聪明,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和你父亲一样,希望你聪明伶俐,平平安安的。所以这两下是给你教训,让你知道力留三分,智露一半,你可知晓?”也许是生平收的第一个弟子,所以张谦也忍不住提点他一下,当然,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极限了。

  “冲儿知道了!”曹冲拍拍屁股,找了个凳子坐下。

  “还有,你刚才上一句说什么?”

  “我说,‘冲儿知道了’。”

  “我是说上一句。”

  曹冲想了想,“我说‘老师应该讲道理,不该动手’。”

  “嗯。那我问你,假如你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你希望管理你的官员是文质彬彬的书生,还是手拿刀剑的将军?”

  “如果没有危险的话,我肯定更希望是个读书人。”

  “你说的没错,因为世人都希望自己面对的人是一个可以讲道理的,而不是随意就把刀架到别人脖子上的。”

  “老师的意思是说,那些人劝谏我父亲不杀华佗,并不在于华佗该不该杀,而是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效忠的主公是个随意杀人的……”曹冲说到最后,声音低了下去,而那嘴型,明显是“屠夫”二字。

  张谦也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然后点点头,“世人不管是讲道理的还是不讲道理的,他们都希望自己面对的人是讲道理的。就像你刚才一样,希望可以得到我的言传,而不喜欢被‘身教’。”

  张谦说到最后,盯着曹冲刚被打的地方,嘿嘿一笑。

  事实上,曹操也希望自己遇到的人都是讲道理的,比如现在面对徐母,曹操就无可奈何,因为徐母就不跟他讲道理,反正就不允许儿子为他建言献策。

  “冲儿明白了,冲儿以后长大要做一个讲道理的人。”

  “不仅要做一个讲道理的人,还要做一个聪明的人,不然被别人的歪理邪说给骗了,那就不好了。”

  “那冲儿就做一个既聪明又讲道理的人。”曹冲吐了吐舌头。

  “对,既要聪明,又要讲道理,还得仁爱,孝义,谦恭,守礼……”张谦就差一口气背出二十四字真言了。

  “不行不行,老师,这么多要求,冲儿的脑袋要炸了。我们还是快点开始今天的格物吧!”

  “好!”

  ……

  “看来我儿很喜欢曹冲这孩子!”

  曹冲远去后,徐母走到张谦身边说道。

  虽然不在司空府,但是两人依旧以母子相称,以免隔墙有耳。

  “此子聪慧知礼,又带三分淘气,确实惹人怜爱!”张谦平静的说道,心里却在想,曹冲称象的课文可是小学就学了,这么一个名人,能近距离的接触,还能捏捏小脸,谁能拒绝的了。

  “我只是担心……”徐母似有些犹豫。

  “担心什么?”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张谦一顿,因为曹冲确实建安十三年就死了,而现在已经是建安十二年年末,可徐母是怎么看出来的?

  虽说有些老人家经历的人情世故多了,遇到事情不经过逻辑分析,就能够得出准确的真相,可,可这徐母说的话也太玄学了吧?

  “母亲如何知道那冲儿会……”张谦一脸震惊的说道。

  “我不是说他,我是说你!”徐母见到张谦吃惊的样子,脸一沉说道。

  “啊?”张谦愣住了。

  “你教给曹冲的知识越多,那曹操必定越舍不得你离开,盯你盯得越紧;还有你与那曹冲感情越深,到时候分开,岂不是心里更加难受?”曹冲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徐母看得出来,曹冲对张谦新奇的讲解很是感兴趣,越是这样,徐母就越是担心。

  “母亲说的极是!”张谦想了想也确实如此,可是他总不能跟徐母说,你完全不用担心到时候分不开,因为曹冲十三岁就死了吧!

  再加上这些天呆在家中无聊,有个小屁孩在身边也能解解闷。

  是的,张谦这些天一直没出门,主要是街上人太多,容易露出马脚,而且自己现在还是曹操的重点观察对象,只要一离开合院,肯定有不少人盯着自己。

  趁着这些天无事,他也托曹冲给他找了些这个时代的书籍,以及废弃的账本,公文。至于担心曹操会不会发现?废话,曹操肯定都知道。

  所以,张谦能得到的都是一些已经筛选过的,公开过的。不过张谦也只是需要了解一番这个时代的公文格式,行文特点,以及一些曹操制定的基本政策,比如说屯田。

  另外,虽然张谦没有出门,但是张谦却让石韬出门去体验了一番邺城和荆州的不同。当然,张谦没让石韬去做间谍,打探什么隐秘消息,也没让石韬去联系什么人,试图策反什么的。

  比如说,去和崔琰荀彧这些心系汉室的大臣,聊一聊要不要考虑转投刘备啊!我们刘皇叔那是汉室正统,仁义满天下!

  这基本和找死没什么区别!

  人家是在乎汉室,但是这个汉室和你刘备没啥关系。

  在多数人的眼里,现在的刘备除了一个皇叔的名头,就是一只秋后的蚂蚱了,等到曹操做好了南征准备,无论是新野的刘备,还是荆州的刘表,都将化作齑粉。

  所以,张谦不仅没让石韬这么做,还特意嘱咐他不要做这些敏感的事,让他就做一个游学的士子,看看邺城的风土人情,顺便探查探查邺城的物价。

  而今天,石韬回来之后,带回来了两个消息。

  第一,是西凉的马腾,据说要来邺城当官了;

  第二,曹操准备在城南挖建玄武池,并着手训练水军。

  这表明,曹操已经全力在为南征做准备了。

  而张谦的等的机会也来了。

首节 上一节 13/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