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小闲王 第17节

“阿耶,我听说大哥以前有个师傅叫李纲。”李慎问道

“李纲乃前朝大儒。我让他教导太子是对太子的重视”李世民回答

“阿耶你确定是对太子的重视。你想想他都教过谁。最后都什么结局。”李慎玩味的问李世民

李世民细一想吓一跳。前隋太子杨勇,后来被废了。太子李建成。后来也学坏了。听谗言。被李世民杀了。不吉利啊。这回是太子。虽然李纲死了。但是现在太子也学坏了。

“阿耶,其实大哥真的很好。大哥做这些是因为你对四哥太好了。你培养大哥十几年。

八岁听政,十四岁就可以监国。政事处理的井井有条,可阿耶还是觉得不够。还要磨炼大哥,大哥的信心就如此给磨没了。

毕竟大哥才十七岁,又不像阿耶你当年那样经历过生死,战场厮杀。阿耶,你才中年,大哥才少年,不要那么着急。”

“哼,说的倒是轻巧。我安排那么多大儒朝中重臣教导太子。不就是想让他做个明君,难道我不重视他。”李世民生气道

“阿耶。大哥将来是要做皇帝的,孔子被誉为圣人,可他没做过皇帝。朝中重臣也都是各怀鬼胎哪个不是为了自己。

他们教导大哥,大哥以后是想做大儒,还是要做重臣呢?帝王之道只有帝王才懂。

古往今来,哪一个明君的父亲不是明君。时刻教导效仿,阿耶你说哪个明君能君是群书生教导出来的。

帝王之道是口口相传,以身教之。”李慎其实前世看电视就觉得太子的教育有问题,你让一群没做过皇帝的人教别人做皇帝,那不是开玩笑呢么?

李世民对于李慎说的这番话也开始思考起来,太子如今身边是各种能人。但太子表里不一,他也知道太子如今这般好声色是在抗议他对李泰过于宠爱。

但太子不经历磨难怎么能对付了这满朝文武呢,各个都是老狐狸。

“哎。你说的有些道理,可是高明将来做了皇帝,如果没有坚韧的心智,怎么能能够抵抗住压力,皇帝不好当啊。”李世民感叹道

“阿耶,大哥这个皇二代是最好当的,只要你把大唐的基调定下来。将来大哥照着走也可以啊,最不好当的是后面的几代,只要阿耶把大唐建设的好,兵强马壮,百姓丰衣足食。哪怕有人想造反,百姓也不会跟着去造反的。

如果我们大唐能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我们大唐国泰民安,那我李家皇朝必定流传百世。”李慎的知识量真的不多,逼得把前世国家的方针都说了出来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好,说的好。如此一来,百姓也绝不会反我李唐江山。

李慎,没想到我小小年纪却有如此见解。那依你之见如何让太子走上正途。”李世民很激动,没想到李慎提出来的思想这么好。

第38章 兄弟聊天

“阿耶。只有皇帝才能培养皇帝。那边的重臣都撤了吧。阿耶你还这么年轻。这么着急培养接班人干什么。只要大哥知道国家实时政治。批阅奏折的时候让大哥给出意见就行。而且意见错就错了。错了在改,千锤百炼嘛。剩下的就是大哥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稳重了。没事让大哥多生几个孩子多有意义。”李慎对于青春期的少年还是有点见解的。只要不走上歪路。晚两年自然就稳重了。

“你这么有见解,那我看你不如去劝劝你大哥。没准高明还真就听你的。”长孙皇后插话道。

“母亲,不行啊。哪有弟弟去劝导大哥的道理。”李慎拒绝道。他可没有心思去帮忙带孩子

“我看皇后说的对,高明身边的人,都是些什么人。让他们辅佐高明。可现在高明声色犬马的他们却没有办法把高明引回正路。你去跟高明走动走动。也许会让高明回头是岸。”李世民说道

“阿耶,事情不好办啊。”李慎突然想到皇庄的人。还有他的地。而且他听庄里人,他们庄子后面的大山里有石炭,也就是煤。所以他们想去开荒都做不到。山周围土地不肥,产量低下。但是李慎却很有兴趣。他直直的看着李世民说,而且双手来回搓。意思是事情不好办,但不是不能办,得有好处。

李世民看李慎这个样子不明白什么意思。他是皇帝什么时候遇到过办事要好处的人。可王德懂得人情世故。在李世民耳边低语几句李世民恍然大悟。

“好啊。你还跟朕讲条件。”李世民生气的说道

“阿耶,皇帝不使饿兵。我这时间很宝贵的。每刻钟几万文的收入呢。”李慎对李世民说道

“来。我听听你这个饿兵想要什么。”李世民都气乐了

“阿耶城南那片山我要了。我不白拿。我给钱。你开个价”李慎直入主题

“城南的山?就是皇庄后面那片。那片山周围种什么都长不好。也就有点石炭。也没多大的用处你要那山干什么”李世民不解

“阿耶我都打听清楚了。那片山是皇家的。价值三千贯。你卖给我。我帮你把大哥搞定了。”李慎商量到

“五千贯!外加高明的事。”李世民加价

“阿耶,坐地起价么。一座荒山,你跟我要五千贯?不行。阿耶刚才我说了供求关系。山我可以不买。事不好办啊。”谈判嘛。肯定要抓住对方的需求

“混账,你敢要挟朕。”李世民喝道

“阿耶,别生气嘛。我要荒山跟大哥有关。以后你就知道了”李慎看李世民生气了赶紧服软

“那好吧。那你什么时候去找高明”李世民同意了。其实他不在乎那点钱。只不过想跟李慎过过招。没想到李慎见风使舵。

“宜早不宜晚。就明天晚上吧。不是中秋吃饭嘛。”李慎想了想。

“好,那就明晚。希望你能起作用。要不然言官总是这么弹劾太子成何体统。”李世民着急说

“呵呵。阿耶。就算大哥改正了。言官一样会弹劾。他们啊总想青史留名。而青史留名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弹劾太子。放心。等哪天我心情好了。我去朝堂帮大哥骂死他们”李慎微笑的说道

李世民想想也是,这帮言官,为了名什么事都敢。连他都没事弹劾弹劾。

八月十五中秋节。在唐朝过中秋可比后世热闹多了。百姓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宫里也是张灯结彩。傍晚时分,在北海旁,已经准备了宴席。宫廷乐师演奏,舞姬起舞。这一天人人脸上带着笑容。

宴会开启李世民入席后众人也都入席。李世民举杯庆贺。众人一饮而尽。喝的自然是李慎的宫廷玉液酒。之后李世民出题。众人吟诗做词。李慎没有参与。又不给钱。最活跃的就是魏王李泰。但说真心话。在文学方面,李慎觉得李泰确实强。还有各位皇子公主也出来献艺。场面其乐融融。接近尾声的时候。李世民看了李慎一眼。意思是该办事了。于是李慎端着水杯,走到李承乾面前。

“大哥小弟敬你一杯。”

“十弟。你用水,敬哥哥酒,你太精明了吧”李承乾笑道

“哈哈。大哥小弟还小嘛。不宜喝酒。”李慎大笑

“十弟。你虽小可能耐大。我听说你拉了几万贯到后宫。”李承乾又说道

“大哥消息可真灵通。都是小钱小钱。大哥这里人多声音吵了。我们去湖边亭子说吧”李慎邀请到

李承乾闻言就知道李慎有话要说。于是跟着李慎来到远处的凉亭。

“十弟,你有什么话说吧”李承乾发问

“大哥我听说,他们最近老弹劾你声色犬马是么。”李慎直接就问

李承乾没有回答。只是脸色不是很好。

“大哥不要误会。我就是想知道。声色犬马的日子到底啥样。要不你带我一个”李慎开玩笑的道

“哼,有话直说”李承乾生气道

“大哥,他们不理解。其实我知道大哥有点自暴自弃了。因为阿耶给你树立了一个敌人。对不对。所以你的自暴自弃。认为阿耶不想让你当太子。防备你”李慎问道

“我有什么不好。阿耶为什么又开始支持四弟。我一直做的很好啊。”李承乾痛苦的说道

“大哥,我知道你做的很好。但阿耶是马上皇帝。像你这个年纪已经战场杀敌了。阿耶走南闯北。江山是打下来的。所以阿耶意志坚定。性格刚烈果断。处事不惊。他是一个好皇帝。但是阿耶不是好父亲。阿耶其实是想让你跟他一样。但这怎么可能。还能让大哥上前线么。所以阿耶错了。”李慎先阐述自己站在李承乾一遍

李承乾惊讶的看着李慎。这个弟弟帮自己说话,还说阿耶错了。

“阿耶错在对你的期望太高了。其实大哥这个也可以理解。就算寻常百姓家的父亲也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比自己强。他拿四哥出来磨炼你。没成想差点把你磨废了。”李慎道

第39章 差点把太子劝废了

“阿耶拿老四磨炼我?可我看着不像。阿耶给老四的赏赐和恩惠可远远大于我这个太子。”李承乾怀疑道

“大哥,你真是当局者迷。阿耶培养你十年了吧。怎么可能说放弃就放弃。难道 在培养四哥十年?那四哥在废了呢。在培养谁十年。大哥阿耶很忙的,哪有那么多十年啊。还有如果以后你想让你儿子继承皇位,你是天天严加管教呢。还是每天都宠溺有加呢?”李慎反问道

李承乾一想也是这个理,李世民都快四十了。再过十年就快五十了。哪有那么多时间啊。还有李慎最后说的很有道理,以后他培养儿子肯定是要严加管教的。怎么可能让他为所欲为。

“大哥,其实我觉得你应该感谢四哥。”李慎说道

“感谢老四。为什么。”李承乾不解

“大哥,你年纪太大了。而且你一直做的很好。而阿耶如今才三十七岁,你说如果你一直独大再过五年。十年。等你真正壮年的时候,阿耶也才四十几岁。到时候你是继续当太子呢。还是让阿耶退位啊。阿耶会不会怕你等不及啊。”李慎说的话是大逆不道的。但听到李承乾耳里确实如遭雷击。

是啊他年纪太大了。历史上多少这种情况。皇帝都把太子废了。有的甚至杀了。而也有很多太子等不及造反的。

“十弟这些都是你想出来?”李承乾问

“大哥,这很好想嘛,只是你当局者迷。”

“那十弟我该如何。”李承乾问道

“首先就是改掉坏的毛病。把东宫的所有歌姬乐师都赶走。当然了玩还是要玩的。大哥我们是少年郎。少年郎应该朝气蓬勃,做事干练,不能少年老成,做事前怕狼,后怕虎,拖拖拉拉的。人不轻狂枉少年。不要在意四哥。不要在意别人。不要辜负了自己。大哥喜欢哪个姑娘咱就娶回来做妾。喜欢马咱就去驰骋。只要自己行的正就好。大哥你现在就走偏了。注意身边的人。说实话据我了解,你身边可真没什么能臣。纨绔点不怕,重要的是你自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是对还是错就行。愿意了就去阿耶那帮忙处理处理政务。阿耶太累了。作为嫡长子这是你的责任。哪怕他不是皇帝,是个农户。这个时候你作为长子也应该多帮助耕地了。剩下的就等着被。早晚这些耕地都是你的。”

“而且大哥,我真想问一句。你真的想做皇帝么”李慎说完盯着李承乾

“当然想。天下谁不想做皇帝”李承乾说道

“我就不想。皇帝有什么好呢。大哥你说说”李慎问李承乾

“天下都是我。权利。财富。”李承乾激动的说

“大哥,你错了。我认为当皇帝是最不好的职业。先说权利:你问问阿耶。如今阿耶这等地位,能不能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权利。你信不信。就现在阿耶在朝堂上说废太子。立魏王。都办不到。你信与不信。”李慎嘲笑道

“不可能。为什么办不到”李承乾不信

“因为重臣都会反对。都反对这事就办不成。整不好还得留下骂名。朝堂上是斗争的地方。是各方势力争夺利益的地方。皇帝代表的只是我们李家。你信不信,阿耶明天早朝说太极宫年久失修阴暗潮湿要修缮一下。这事阿耶办不成。但是如果这事是内帑出钱群臣就不会反对的那么激烈。但言官可就各个冒出来喽。什么荒淫无道之类的就来了。所以说大哥。皇帝的权利是有限的。”

李承乾沉默了。他觉得李慎说的对。很多李世民的想法都没有通过

“那咱在说说钱。这个可是好东西。国无农不稳,国无商不富。国库的钱不是皇帝的。皇帝就靠那点地活着。这个就不用我说了。你看看阿耶过得这么节俭就知道了吧。所以当皇帝也没有钱。”李慎又说道

“而且你只看到皇帝的荣光一面。你没看到做一个皇帝的付出。阿耶早上卯时上朝。寅时就要起床。每天忙到亥时,有的时候子时才睡觉。大哥你能否坚持几十年?而且皇宫就是个监牢。皇帝只能在皇宫里。偶尔出去一趟都一堆人跟着,还有朝臣反对。你如今是太子。还可以带着人到处走走。以后你就只能在皇宫了。这皇宫就是修给皇上的监牢而已。这天下唯一说话算的地方就是皇宫。什么天下都是皇帝的。去过么。见过么。认识皇帝的人都没有认识一个县令的人多。”

“做皇帝,权利有限,金钱全无。起早贪黑,失去自由。百姓只知道地方官却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样子。一辈子像牛一样干着最重的活。却得不到想要的东西。都赶不上权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哥。这样做皇帝你想好了么。”李慎给李承乾扔了一个大大的问题

李承乾严重迷茫。他觉得李慎说的对。但也不对。说不上哪里不对。这样的皇帝真是自己想要的么,如果真像李慎所说,那这不是他想象的皇帝。

良久李承乾抬头迷茫的问李慎“那为什么阿耶还要做皇帝。”

“因为,阿耶想着天下百姓吃饱穿暖不在受着战乱之苦。因为阿耶想要让百姓过得更好。因为阿耶想改变这个世界。那你为什么当皇帝呢”李慎说完留下李承乾独自一人思考。他走出凉亭,抬头看着圆月,轻声的说。“那我在这大唐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呢”

黑暗的角落里。三道身影站在那里一直听完李慎跟李承乾的对话。忽然一人说道:“王德你说明日早朝朕要修这大明宫,会不会像李慎说的群臣都反对呢。”

“陛下老奴认为应该不会。朝臣们还是非常爱戴陛下的”

“好啦,你也不用安慰朕了。李慎说的对,朝堂就是斗争的地方。都在为自己的势力否求利益,而朕要代表的不光光是李家还有这天下的百姓。”

第40章 又被弹劾了

李承乾变了,这是他身边所有人都这么认为,这半年来声色犬马的太子,在中秋节第二天遣散了他招来的所有乐师歌姬。

所有马匹都送到太子六率里饲养,按照军马标准饲养,太子府的臣子们震惊无比。连太子妃都纳闷李承乾是怎么了。

而每天的早朝李承乾都会去参加。但不像以前那样总想着在李世民面前表现自己。他就默默的看着。听取李世民是怎么跟朝臣们商议的,为什么要这样决定,哪怕李泰活跃异常,李承乾也是不为所动。

偶尔的还会在朝堂上夸赞李泰的想法好,这种做法让这些老臣非常满意,就差没热泪盈眶了,太子浪子回头,大唐江山有望 啊。

哪怕是世家那边的御史因为小事弹劾他,他也会主动承认错误,搞的李泰一系对李承乾毫无办法。

无欲则刚李承乾现在就是这个样子,李世民对李承乾的变化也非常满意。偶尔在两仪殿里商议重大决策时也会带上李承乾,而李承乾听取了李慎的话,有事学学政事,没事就出去游玩。或者去六率里骑马打球,他自己都觉得自己高兴了很多。

太子的改变让朝中局势更加稳定,而李世民少了很多顾虑,他想起李慎的话,自己要为太子铺好道路,太子继位后就会很轻松。

时间过去三个月,已经是十一月份了。今日是大朝会,商议的事情都是国家各地的事情。跟平时大朝会一样。接近尾声。御史崔仁智站了出来。

“陛下,臣弹劾纪王李慎,奇货可居,囤积粮食,使长安粮食上涨三成。恶意抬高物价,非法经商。与民争利。因为粮价上涨让百姓惶恐不安。希望陛下对纪王严惩,关掉他的作坊。还长安百姓一个公道”

“臣附议。纪王大肆收购粮食,属于奇货可居。长此以往,容易民变啊。”世家王家的御史。

“臣附议”

“臣附议”

世家的几个官员都站了出来。要求严惩李慎。

“王德,叫纪王过来。”李世民吩咐道

没一会,李慎就到了,路上已经知道什么事了。中秋过后李慎让精品阁大肆收购粮食,一方面为了酿酒,另一方面李慎有意要把粮价抬起来一点。

反正粮食多了也没关系,陈粮一样可以酿酒,而且储备粮食也可以以防外一。他在大皇庄后山挖煤的时候顺便挖了个山洞,存放了五千惯的粮食,五文到现在的七文一斗买的。

首节 上一节 17/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