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奉天靖难,你让我即位? 第343节

  人的身体虚弱了,自己的感觉就会分外的灵敏。

  他知道朱元璋和马皇后是什么意思。

  他没去打扰他们。

  而是在他们走了之后再也忍不住了。

  走出来想看看。

  自己喝酒已经喝的迷迷糊糊,整个人心头涌上来一股别样的情绪。

  他呆呆的看着天空的月亮。

  一阵冷风吹来。

  朱橚狠狠的颤抖了下,刚刚喝酒被吹的呛了嗓子。

  接着低头捂着自己的嘴就开始咳嗽了起来。

  脸色变得异常的难看。

  许久之后才缓过来,缓缓的摊开自己的手心。

  手心中已经有了鲜红的血迹!

  朱橚就好像是习以为常一样。

  默默的就来到了一旁池塘的低处,伸手将自己的血迹都洗干净。

  随后开始洗脸!

  站起来将自己手中的酒瓶直接就给甩进了池塘内。

  接着就回去休息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的一大早,仿佛朱家人都是有默契一样。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

  几乎是早晨一起离开了大明的京师。

  开始返回自己的封地。

  朱橚早早的就起来了。

  罕见的换上了自己的蟒袍。

  他参加了今日的朝会。

  今日有几个重榜新闻。

  刚刚开始上朝,大家都还没来得及感慨朱橚来上朝。

  就被李善长带头上奏要改编军制,裁撤卫所给弄的震撼的说不出来话。

  卫所也就是军屯的意思,这些士打仗的时候就直接来打仗,但是不打仗了就去种地。

  这样的政策在明初的时候是大大的节约了朝廷的开支的。

  可是这样的弊病也是十分的明显的。

  大明初期卫所的战斗力还是可圈可点的,毕竟都是经历过大战的老兵。

  别说是到了天启崇祯的时候了。

  就是到了建文朝明军卫所就已经开始糜烂了。

  军户是世袭的。

  老兵死了就是自己儿子来了。

第261章 芝麻汤圆里面黑啊!

  这些跟随朱元璋的老兵不行了之后就是自己的儿子来了。

  可是他们的儿子能和他们一样吗?

  他们是久经大战。

  可是他们的儿子是就会种地。

  当时朱棣直接起兵造反了,虽然有着建文皇帝朱允炆的昏聩和建文朝三个仨傻子以及那个放海的李景隆。

  其实很大原因还是卫所的大军真的是不堪一战的。

  他们和大明朱棣带领的边军几乎就没法比。

  每次大战几乎就是一触即溃!

  可是如今明初的卫所制度其实已经成形了,这些卫所是当兵的在耕种。

  可是很多卫所其实已经成为了军头们的田地。

  而且这个趋势下去会彻底的糜烂。

  大军没有战斗力。

  而且这些青壮年也不能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

  卫所很大一定程度牵扯了大明的发展。

  后期一度要朝廷来接济卫所了。

  那么卫所很明显的也就成了一些军头们自己心中的私产,他们上面还有靠山。

  毫无疑问这些人便是勋贵了。

  而勋贵们自己很难做这样的事。

  那么文官就会有很多人都开始分润这些东西。

  那就很自然的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利益集团。

  如今要改革。

  那岂不是断人财路?

  那断人财路岂不就如同是要杀人父母?

  自然大家的反应都不好。

  可是他们都没想好要怎么反驳的时候。

  徐达干脆的就站了出来!

  “微臣徐达有本奏。”

  “准!”

  徐达则是低头一脸正色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韩国公李善长说的对。”

  “微臣深以为然。”

  “卫所乃是国朝初立的无奈之举。”

  “如今大明已经缓过那时的窘迫。”

  “就应当要改革。”

  “微臣乃是大军统帅,这些年也经常的出兵草原。”

  “深感大明大军的战力下滑。”

  “微臣以为当兵就是当兵,哪里有一边种地一边当兵的。”

  “那他们到底是种地的还是当兵的?”

  “那要是真的打起来,种地的能打过当兵的吗?”

  朱元璋则是摸着自己的胡子微微点头道:“徐达说的对!”

  众人直接哗然。

  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一个是文人这边的泰山。

  一个是武将那边的天。

  他们俩要是一起说这事能做。

  那基本就是一锤定音了。

  而且他们发现了朱元璋和朱标也都是一脸我早就知道的样子。

  那很明显这就不是商量了。

  而是出来通知他们了。

  毕竟皇帝同意,大明的副皇帝同意,大明的文臣老大同意,武臣老大也同意。

  那你们还玩儿什么。

  许多文人的额头都开始冒着冷汗了。

  接着所有人都默契的朝着一个人看了过去。

  没错。

  这个人就是中书省右丞相杨宪。

  此时也就是杨宪出来反对,他们才好出来跟着一起反对的。

  也才有此事的转圜。

  在众人满脸都是期待的目光下。

  杨宪此时终于是缓缓的走了出来。

  他朝着朱元璋等人行礼!

  “启禀皇上,微臣杨宪有本奏!”

  “咱准了。”

  杨宪则是一本正经道:“微臣以为魏国公和韩国公所言极是。”

  “改革军制乃是迫在眉睫。”

  “新军制,以募兵制为主,军队专司训练,提高战斗力。”

  “而且当兵的年限是三年和五年。”

  “他们从军中退下来之后还可以返回自己的家乡做里正。”

  “做乡老!”

  “这样三年五年换一次,不出十年。”

  “我大明若是遇到了难题。”

  “三月之内就可以直接征兆经过战阵,经过专业训练的兵丁数十万上百万人成军。”

首节 上一节 343/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