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宋 第140节

想必有苏石在,皇家的内帑就不会在缺少银钱。

二来,少府之职并不属于重臣之列,就连入朝都是可入可不入。得于这个官职就不会对其它人造成什么影响,也不会与其它人的利益和权柄产生什么冲突。

唯一值得商榷的就是苏石现只有十五岁,如此年纪便是从四品的官员,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

可反过来想想,苏石现还在辽境,还要面对着辽军的围杀,能不能回来还是未知,这个官职是不是真的能落到他的头上也是未知之数。

去妒忌一个要死之人,实在是大不该之事,原本还想提反对意见的人,这便一个个都闭上了嘴巴,不在言语。

“少府吗?”赵祯听到了这里,先是眉头微皱。他是想着提拔一下苏石,但没有想提这么快,因为这个苏天佑给他的感觉太能折腾了一些,这样的人贸然提到重要位置上,那是很可能会出问题的。

但回过头一想,少府的官阶虽然是从四品,但实权真的不是很大,也就干涉不了朝政,脸上就露出释然之意。

苏石所为,建下的功劳的确不小。凭此功劳重点提拔并不过份,即是如此,便给他一个从四品的官职又有何妨,别人知道了,也只会说自已有识人重人之名,岂不美哉。

想通的赵祯这就点了点头,“不错,此提议甚好。众爱卿,可有什么疑义吗?”

面对着赵祯询问的目光,众臣们都是一一摇着头,显然在这个时候谁都不会站出来驳官家的面子,那不仅会让赵祯生气,传出去,其它人也难免会骂自已心胸太过狭隘。

和一个将死之人去计较,那你不是心眼小又是什么?

大家都不说话,就等于是无人反对。赵祯这就一锤定音的说道:“即是大家都很赞同,事情就这样定了,回头三书省备案便是。”

这就等于是公开的明旨了,再不像是之前通直郎那个散官只是被赵祯所承认。

这句话一出,不少人心中都在想着苏石还真有狗·屎运,倘若是可以真的活着回到大宋,可以想见,一生的荣华富贵可期矣。

第两百四十章 目标喀旗部落

紫宸殿。

里面不时会传出赵祯那爽朗的笑声,不久之后,密谍司的实际管理者陈琳一脸笑容的从里面走了出来。

只是出了大殿侧门,陈琳脸上的笑容即消失不见。

他没有想到,孟有德竟然有这么大的胆子,得到了一些情报没有直接上报给自已,而是用着八百里加急的方式直接汇报到了朝堂之上。

密谍司的情报,自已身为老祖宗竟然不是第一个知道的,反而官家把他叫来,和他说了发生何事。

偏偏陈琳还不敢说自已不知晓发生了何事,这不就等于告诉赵祯,自已掌控能力不行吗?

一番的虚以委蛇,受了不少口头表扬的陈琳出了紫宸殿后,面色即变得阴冷了起来。“孟有德,有你的。只是不要以为这样咱家就治不了你,你最好不要犯错,更不要犯在我的手中。”

孟有德就像是陈琳心中的一根刺,他的存在总是让其心中不满,很不舒服。只是这一次孟有德的确立下了功劳,便连官家都给予了赞赏,他是不好说什么的。

密谍司北方负责人的身份是一定要交到孟有德的手中,但这并不代表他要将整个北方的密谍司都交出去,他还是可以掺沙子的嘛。比如说派一个心思活泛的副手过去盯着孟有德,而一旦有机会就可以取而代之嘛。

这般一想,陈琳的面色就好看了许多。出了皇宫这就直奔密谍司大院而去,他要去找闫文应好好的商量一下,看看派什么人去牵制孟有德为好。

这个人不仅要有能力,更重要的是听话,是绝对不能被孟有德所拉拢之人。

密谍司大院,陈琳赶到之后,先是痛斥了闫文应,骂他根本就是无能,北方密谍司中竟然没有亲信,让这么重要的情报没有落到自家的手中。

闫文应低头认错,一幅诚惶诚恐的模样。心中却在腹议着,“孟有德是什么人?其能力出众,想要控制这样的人何其之难,你陈琳都做不到,还指着我能做到吗?”

当然,这也就是心中想想罢了,除非闫文应不想活了,不然他是绝对不敢去质疑陈琳这位老祖宗的。

似是说够了,也骂够了,陈琳在喝了一口仁茶后,这才开口道:“孟有德必须要正位,去掉头上的暂时两字,以后他就是密谍司北方的指挥使了,这也是官家的意思,不可更改。我们要做的就是找一个能干的副手帮他分分忧,你手中可有合适人选?”

“有,有。”闫文应很快就明白陈琳的意思,当下便一幅将功补过的模样连连点头,“有一人叫周通,其人能力虽然不是特别的出色,可胜在做事稳重,尤其忠心不二。他的家室都在京城,可任北方副指挥使之职。”

一句家室都在京城,这便是闫文英理解了陈琳之用意。后者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好,你与他谈话把这件事情安排了吧。”

......

宋,保州,保塞城。

几度前移之下,河北路军指挥使王信已经把将军大帐移动到了保塞城。

城内的府衙之中,密谍司北方新任指挥使孟有德刚刚离去。

苏石升任少府之事的诏令已经传来,但同时还有就是闫文英给他安排了一个叫周通的副手,他现在必须要赶回去好好的布置一番。

“哎,大好的机会就要流走了,包大人,您说朝廷中的那些老爷们脑子里想的都是什么呢?”王信将军看着孟有德离去的背影,不由自主的这就发出了一声叹息。

不用说,王信做为一名武将,眼前就是进攻辽国的大好机会,也许做好了可以收回燕云十六州也并非是没有可能。

做为大宋的武将,他们进入军队之后就会生出了一执念,那就是收回北方的军事屏障,实现国家的真正一统。

王信做为这个时代最为杰出的军人代表之一,当然做梦都想做成这件事情。孟有德从辽境回归之后,得知辽军辎重囤积之地昌平被一把大火烧成了灰烬之后,便认为机会来临了。

这一阵子更是连觉都没有睡好,心心念念间想的都是等待着朝廷出兵的诏书。

终于等来了,可等来的只是对苏石的奖赏而已。固然,由从六品的通直郎擢升从四品的少府,是升了官。以苏石的所为也可以说是名符其实,但这奖励是个人的,对于宋军下一步的指向却是没有一个字的交待。

这就不免让王信有些失望。他甚至认为没有抓住这一次机会的话,怕是下一次还真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好机会才会出现。

包拯做为被官家亲自点名·派到北境的文臣,同时兼着宋军监军的身份,他也是期望能有所做为。

倘若是可以借机出兵收回燕云十六州的话,那绝对是大功一件,便是在历史上也会留有他个人浓重的一笔。

希望归希望,包黑子更加清楚,现在出兵似乎并不现实。就像是他从汴梁城出发的时候,范仲淹就拜访了他,阴晦的提出,此时的大宋正在推行新政,这个时候是不能被打扰的,更不能出动大军主动开战。

诚然,范仲淹在讲到苏石的时候,提出为了大局的稳定,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苏石时,包黑子是严词拒绝。但在那个时候他就知晓,想趁着这个时候出兵,基本上是不现实,朝中那些重臣他们是绝对不会支持的。

如今诏书已到,果然没有一字提及宋军动向问题,这一切其实都在包黑子的意料之中。现听着王信的感叹,他是一字都没有说,只是目光不由自主的向着北方望去,他现在想的就是苏石是否安全。

包黑子与苏石,固然有着投缘的关系在,两人亲如叔侄,但包黑子做事有自已的原则,他并非是一个因私而废公之人。如今他关心苏石,先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重创了辽国,使得宋朝的军事力量在不知不觉间因而强大了,其次才是私人关系的担心而已。

良久之后,就在王信以为听不到包拯讲话的时候,包黑子突然开口说道:“就快十月了,冬天要来了!”

......

奉圣州之北,羊城。

就天气而言,快十月的羊城已经下过了第一场雪。

虽然并不是很大,甚至两天之后,转暖的天气就将雪都给蒸发掉了大半,但当雪花落地的那一刻,依然还是说明冬天来了。

苏家军就在距离羊城以北三十里的道路上行走着。这一次他们由缙山出发,转道西北,过天岭、羊城,已经彻底的将萧孝友派出的追兵远远抛在了身后。

苏石进入辽境后,之所以能够每战必胜,全是因为他的行军路线从不固定,以至于苏石心中想的是什么,下一步要准备怎么做,即便是吉朱这样的苏家军大将军亦是无法猜到。

就像是这一次火烧了昌平之后突然向东北在转西北,便是连吉未都被绕懵了,更不要说跟随在身后还在搜索的萧孝友了。怕是他绝对不会想到,冬天来了,苏家军不仅没有南返,反而还会继续的向北而行。

苏石这样做,的确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就像是现如今一到了冬季,很多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都会去往海南避冬一般,这才是正常人的想法。反之,若是到了冬天,由海南到东北的话,那就会让人不解。

之所以要反其道而行之,苏石依仗的自然是充足的各项准备工作。系统在手,天下我有,冬天而已,并不会放在苏石的眼中。

明知身后萧孝友定然会率大批的辽军跟随而来,想要在此时南返于宋是不可能的,那干脆就先不回去。借着这个机会,去往西北之地,去蒙古草原看看好了。

苏石是知道历史走向的,最终不管是宋、辽还是西夏,都倒在了蒙元的铁骑之下。在过百年之后,这片土地上就会生出一个叫孛儿只斤·铁木真的人物,也就是后世牛逼大发的成吉思汗。

或许现在没有人把他们当回事,但只有苏石心中知晓,这个地方以后会迸发出什么样的能量来。现在即然有时间,他便想来这里看看,将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个危机消灭于萌芽的状态之中。

简单一句话来概括,反正也是闲来无事,那就关门在家打孩子玩吧。这个孩子就是蒙人。

绕过羊城之后,即进入倒塌岭节度使司,也就是后世内蒙古之境。

楚过的斥候第一中队前哨,不断的汇集地图,总结之后将所发现的送到苏石手中。看着这张正在添满内容但还空旷的地图,仅有的几个名字落于纸中。

看起来,这里还真可以称之为地广人稀。

这么大的地图上,竟然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镇子,且还是多以部落为主。

有时候一个部落只有几百人而已。

苏石真是想不通,这么少的蒙人最终怎么就打败了看起来强势的辽、西夏和大宋呢?

心思回转,目光仔细向地图上看去,其中一个叫喀旗镇的地方正入苏石的眼帘之中,显然这里即将要成为苏石的下一次攻击或是说落角之地。

第两百四十一章 心烦意乱卢思俏

虎头山。

座落于白云黑水之间,地处饶阳城附近,滹沱河正由山下流过。

卢思俏回到这里已经一月有余。

再一次看到山上的兄弟姐妹,她心中十分高兴,尤其是看到她们都穿上了新衣服,也暂时不用为吃喝发愁的时候,就感觉到这一次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随着回来的时间越长,她的心情不知为何就越发不好起来。尤其是今天一早被师傅乔云天叫去出来之后,她的心情变得更加不美丽。

乔云天,真正的武林高手,年轻时曾有着大漠剑狂之称。

仗剑走天涯,辽地、夏地便是连蒙古草原都曾去过,且打遍天下无敌手,让乔云天在北地声名赫赫。曾经当时有声名止孩童啼哭之能。

指的就是提起大漠剑狂之称的时候,当地的孩童都不敢在深夜啼哭了。

鉴于他的威名,当时的密谍司也曾找过他,想要收入其中为朝廷效力。但不知为何,此人突然间就消失不见,谁也不知道,他来到了虎头山,并收了一生中唯一一名关门弟子,她就是卢思俏。

高手收徒,是要看眼缘和天赋的。恰巧的是这两样卢思俏都有,游历于此的乔云天就留了下来,教卢思俏功夫,让只有十八岁的她成为了一位功夫高手。

乔云天倾囊而授,卢思俏也是刻苦,起五更爬半夜,冬练三九、夏训三伏,功夫实力是年年上涨,终也没有辜负了师傅的期望。两人的关系也由师徒成为了如今父女一般。

对于师傅,卢思俏打心底里尊重,但凡是师傅所说的,她都会去照做,并从不问对错。可就是在今天早上吃过饭后,乔云天提出了一个让卢思俏很抵触的话题,那就是她的婚姻大事。

虎头山上的高手,并非只有乔云天一人,另有一位仇达,同样也曾响动江湖,绰号双环刀的他,曾有过一以敌百反胜的辉煌战绩。

话说当初乔云天之所以会到虎头山上来,就是为了寻找这位仇达,想要较量一二的。两人的确也动了手,乔云天也不过就是以一招之能险胜而已。就是那个时候,他看到了卢思俏,发现这是一个根骨极好的练武奇才,这就动了收徒的心思,最终并留在了这里。

那个时候,卢思俏也只有几岁而已。乔云天留下来时,就曾与仇达约法三章,其中一条便是等到卢思俏长大之后要嫁给仇达之徒李克胜。

说起李克胜与卢思俏,可以用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来形容。

很小的时候,两人对于感情之事还很懵懂时,便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长大一个要娶、一个要嫁。

都是出生在虎头山上,又都有着相近的故事和身份之下,两人从未感觉到什么。尤其是卢思俏越大越漂亮的时候,李克胜更是不止一次的感叹自已的运气够好,以后可以娶上这么一个倾国倾城的漂亮女子。

卢思俏也认为一切都是应该的。尤其李克胜在虎头山年轻一辈男子中,一直是翘首般的人物,武夫很好,又很有志向,对自已又很好,她便很早就认定了这个事实。

倘若是没有苏石的话,或许这一次从汴梁城“打谷草”回来,两人就应该是准备完婚的。现在的卢思俏已经十八岁了,在大宋,这个年纪还没有成婚就可以被称为大龄剩女,师傅乔云天会和她讲终身大事也就并不足为奇。

问题就是,与苏石接触了大半年的卢思俏,不管是眼光还是大局观亦或是心态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回到虎头山之后,卢思俏心中不时就会闪过苏石的影子,晚上睡觉时,更是十晚就会梦其七晚,往往天亮之后,她的脸上还是扉红一片。

十八岁,已经是大姑娘了,卢思俏可以感受到苏石看向她的目光中那一股子灼热之感,更可以感觉到对方是喜欢自已的。

苏石没有说,不过就是为了她好而已。因为那个时候,她也不知道自已是欣赏苏石,还是已经喜欢上了这个有些霸道,又有些玩事不恭的男人。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便是如果苏石真的开口让她留了下来,她是绝对不会同意。她心系的还是虎头山的兄弟姐妹,在她心中,这才是她的家。

苏石没有说,怕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为了以后大家还能正常相处,还能见面,他才没有开口。这一切卢思俏都可以感受的到。

对于苏石的体贴,卢思俏心中有些感动,她甚至想过,如果苏石不是大宋的官员,或许他们就真的可能在一起了?

可问题是,她知道苏石是什么人,苏石却不知道她的过往经历,他们两人一个是官一个是匪,天生就是对立,似乎是永远不可能走到一起的吧。

诚然,在苏家军中的时候,卢思俏也了解了不少的事情,比如说苏家军的前身,那些最为精锐的黑骑也是属于山匪的。但同样是山匪,她深知自已与其它人的不同。

其它的山匪或可以接受朝廷的招安,虎头山不行,卢思俏也不行,她的出身就注定着她生下来就会与现在的大宋誓不两立,两人间也根本无法共存,最终只能死上一个。

还记得小时候知道了自已出身的卢思俏并没有太多的感想,她只是以为有这么多兄弟姐妹们陪着,她只需要好好习武,长大之后杀了狗皇帝,推翻大宋就行了。但随着年纪越来越长,心理越发的成熟之后,她才知道,父辈留给她的是多么强大的一个敌人,似乎是那种她即便是用尽了全身的力量,流尽最后一滴血也无法推翻的大宋。

压力太大了,卢思俏也不止一次恨过自已的出身。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就好了,可惜的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有很多是可以选择的,但出身这一条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

久而久之,卢思俏也就认命了。她虽然知道自已很漂亮,但从不认为以自已的出身还可以选择家庭与情感,似乎与自已同样出身差不多的李克胜就是最好的人生归宿。

但还是那句话,苏石出现了。

苏石不如李克胜高大,甚至他只是一个站不起来腿疾的废人。

首节 上一节 140/2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