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宋 第138节

“还有东西给自已?”孟有德一脸的疑惑。

“不要问我是什么,自已打开看看就知道了。”胡通天呵呵笑笑指了指包裹。

“哦。”孟有德连连点头,这便听话的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沓厚厚的交子,足足二十万贯,这就是苏石给他的活动经费。

好不容易有孟有德这么一个现任密谍司的高·官投到门下,苏石当然要好好的利用一下。且他要的并不是孟有德一个人,他需要的是整个密谍司中以后会有更多自已人。

想要买通这么多人,那需要的银钱就一定不能太少了,这二十万贯不过就是先期的款项而已。等到苏石回到了汴梁城,将这一次进入辽地的所得都卖出去后,就会得到大量的银钱,那时就是加倍给孟有德的时候。

交子下面,压着一封苏石亲自手书的信件。孟有德小心将其打开,上面写满的是苏石对他的叮嘱。

主要意思就是让孟有德用钱去打开局面,控制好整个密谍司的北方分部,如果遇到什么是钱解决不了的,大可以马上与他进行联系。

第二层意思是告诉孟有德,回到大宋之后,什么话应该说,什么话不能说。到了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苏石就会考虑带苏家军回返,到时候需要他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

信的最后,苏石还有一件私事嘱咐孟有德,和他一起回去的还有卢思俏,他的任务之一就是安全把人带回去,但如果卢思俏提出离开,就不能跟踪。至于说虎头山到底在什么地方,可以慢慢去查,却绝不能打草惊蛇,没有命令之前是不能私自行动的。

看后即消。

这就是字件的最后四字。孟有德在又仔细看了一遍信件,将里面的内容基本背下来之后,这便拿出了苏石所送的火机将信件当着胡通天的面给烧了一个干净。

包袱的最下面,放着的是一个崭新的万里通对讲机,还有六块电池。看得出来,以后孟有德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可以靠此物与苏石进行联系了。

胡通天并不知道信中写的是什么,但他得到的命令是,一定要看着那信件被烧尽才行。聪慧如苏石,是绝对不会把任何的文字证据留给旁的人,哪怕这个人就是他信任之人也是不行。

看着信件被烧,胡通天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随后伸手拍了拍孟有德的肩膀说道:“孟兄,战马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一会卢姑娘就会过来,你和她一起结伴离开这里,回到大宋,怎么样?安全上没有什么问题吧?”

“绝对没有。”孟有德非常自信的说着。

且不说孟有德的个人武功之高,在苏家军之中单打独斗都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就说他之前能够进入辽境,并找到苏家军所在,便知道他的厉害之处。这样的人,想要离开辽境重新的回到大宋,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第两百三十六章 卢思俏离开

“好,卢姑娘的安全就交到你的手中了。”胡通天想了想,有些意味深长的说了这么一句。

说起来卢思俏只是苏石身边的一名甲级护卫而已,但谁又能将她当做普通的护卫去看?

长的那么漂亮,又被苏石一直留在身边,甚至吃住都是在一起的,她会一直当护卫是任谁都不会相信的。

甚至于在很多人看来,卢思俏根本就是未来的少帅夫人。这样一位女子的身份何等的重要,想必人人心中都有数的吧。而现在苏石能把这么重要的人交到孟有德的的手中,足以见其重视和信任的程度。

“放心,我们一定不会出事。”孟有德再一次挺起了胸膛,一脸自信的说着。

卢思俏的功夫他是见识过的,只是比自已低上那么一点点而已,想必只要苦练下去,用不了几年赶上自已也不是没有可能。两人属于强强联手,即便是真的不小心遇到辽军斥候,也是可以轻松的解决掉,安全上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接连的做了几次保证之后,孟有德知道自已到了应该告辞的时候,这就向着胡通天抱了抱拳,“山高水长,一路保重,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胡通天听后也是抱了抱拳,一幅洒脱般的模样。

昌平城外,数骑快马正飞速而来,行走在最前面的正是换上了一身辽军斥候装的卢思俏。

即便是一身普通的斥候装穿在身上,依然还是遮掩不住卢思俏那婀娜的身材。

卢思俏来到昌平城外,是因为苏石终于要放她离开了。身后的几骑都是奉少帅之令保护她的安全,但他们只会到达昌平城中就不会在前行,他们会与胡通天所部汇合,继续的向着北方而去。

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苏石即便是现在想要南下回到宋境也是不太可能,这一会的萧孝友在知道了真相后,怕是有了生吞了苏石的心思,他怎么可能会自投罗网呢?

反之,如果仅仅只有孟有德和卢思俏两人离开这里,南下返宋的话,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先不说两人都是单打独斗的高手,就说有孟有德在,他们被辽军发现的可能性就会很低很低。

苏石竟然放自已离开了,卢思俏不知为何,竟然并不想走,她甚至还以跟在苏石身边期限不足一年为由不愿意离开。

“一年之期是没有到,可是这一次我们破了昌平城,辽军是一定不会放过我的,我现在也根本不可能带着大家一路杀回去,为了安全起见,只能继续的向北而行,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回到宋境,那个时候一年之期也就到了,男人嘛,就要言出必行,你也只有现在回去,才不算违反了我的誓言。”

苏石是一脸笑意的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的确,这一次苏石将计就将,大耍了萧孝友一通。不管是为了辽国的利益还是自已面子,他都绝对不会放过苏石,怕是接下来就是重兵搜索,大军压境的时候。

这就断了苏石短时间内的回宋之路。谁也不知道还需要打上几仗,还要过多长时间,苏家军才有机会返宋。但这个时间一定超过了之前相约的一年之期,苏石不想做一个不守信用之人,这便决定现在就让卢思俏回去。

趁着有孟有德这个对辽很了解的能人在,两人结伴而行,才不会让苏石因此而去担心。

苏石都这样说了,卢思俏就没有在留下来的借口。虽然她承认与苏石在一起的这段日子很开心,就是杀人都杀的十分过瘾与痛快。但她到底是一个女子,总不能厚着脸皮留下来吧。

再说,她也的确是想虎头山上的兄弟姐妹了。最终在没有理由留下来的卢思俏只能先一步离开,尽管她心中有着太多的不舍,那种她自已都说清原因的不舍。

卢思俏走的时候,苏石还给了她十万贯交子。“这是你应得的,这段时间有你的保护我很心安,凭此这些银钱就应该是你的。再说了,你还立下了一些的战功呢,我怎么样也要表示一下的吧。”

似乎是生怕卢思俏会不接受一般,苏石有意加上了这些话,这就将装有交子的一个小包裹送到了卢思俏的手中。

如今这个包裹就背在卢思俏的背上,那里有着一路而来她立功所得的共计四十万贯交子,还有她平时喜欢吃的一些小零食,这都是苏石关心她的体现。

或许是风沙大,又或许是别的原因,马上的卢思俏双眼有些通红,伏于马上飞快的向着昌平城而来。

......

居庸关通向缙山方向一处树林之中,苏石的马车正在这里休息,等待着冯一刀和胡通天所部与他们的汇合。

马车之旁,苏石正一脸慵懒的抬头望天,借着树叶间的缝隙,蔚蓝的天空映入到瞳孔之中。

“少爷少爷,思俏姐姐走了,你不想她吗?”不知何时,岳思灵端着一个洗好的水果盘来到了苏石的身边。

“呵,小孩子家家懂什么。”苏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了一眼岳思灵后随意的说着。

“我已经不小了。”听到苏石之言,岳思灵很不满的直接就挺起了胸膛。虽然只有十四岁,但她发育的还真算是不错,至少胸口之处已然是很有规模。

“咳。”苏石注意到了岳思灵的举动,不由就干咳了一声。

虽然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十五年了,但有些思想还是在脑海之中根深蒂固。岳思灵不管长的多么成熟,但年纪还是太小了一些,苏石根本就上不了手。

就像是卢思俏,也不过只有十八岁而已,苏石都没有想着把她怎么样呢,就更不要说年纪尚小的岳思灵了。

一声轻咳之后,苏石喃喃自语着,“少爷看中的人,她又怎么可能跑得了呢?”

没错,不要以为苏石现在放任卢思俏离开,就是真的要放弃她了。相反,这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聚做着准备。

卢思俏有心思的事情,观察力一向洞人的苏石早就感觉到了。但她不与自已说,苏石也不知道应该要如何的去解决。即是如此,不如先放她离开,只有这样,苏石才能在她心中树立足够的诚信,双方才会成为朋友,才有可能知道她心中想些什么,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以及顾虑都有什么。

知道了这些,才能想到解决的办法。这一次放任卢思俏离开,就是为了以后更好的从根上解决问题而已。

苏石更加相信,孟有德应该可以找到虎头山的位置,是可以完成好这个任务的,不然的话,他就不会在陈琳的高压之下,还能活上这么久,还能成为密谍司北方的代理指挥使。

岳思灵并没有听清楚苏石在讲些什么,但她就是有一种感觉,思俏姐姐还是会回来的。没有哪个男人可以放任这么漂亮的女子从身边走过,更不要说,这个男子还是在她眼中无所不能的少爷苏石。

马车之旁,苏石就这样一边吃着岳思灵洗好的水果望天,一边在沉思着什么。其它苏家军成员就在四周护卫着,在他们看来,一定是少帅在思考着什么大事,他们是连一点的声音都不敢发出,生怕会打扰到苏石考虑大事。

却根本不知道,苏石不过就是在懒洋洋的晒着太阳而已。他骨子里根本就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更是一个喜欢意气用事,不讲道理的人。像是什么承诺,在他眼中更是一文不值,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出尔反尔更是家常便饭。但他还是以承诺的理由放任卢思俏离开,不过是为了以后真正得到她罢了。

苏石也不知道自已何时会有这样的心态变化,或许他骨子里就是这样的人,只是没有机会展现出来而已。

又或许是初来大宋的十三年,自已都只能在轮椅上渡过,让他的心境因此而产生了变化。

还或许是苏石看明白了,在这个时代,想要活着更好,就不能遵守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不能成为其它人盘中的棋子,他想要做棋手了。

......

昌平城。

大火燃烧而起,因为所烧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一些,远远看去,就可以看到那滚滚的浓烟。

“这股子浓烟一出,怕是相隔很远都可以看到,辽人也应该知道这是出事了,我们也要准备离开了。”胡通天看着面前那直冲云宵的黑烟,自言自语着。

“将军,冯将军他们来了,已经到了城外。”一名二大队的苏家军战士骑马来到胡通天面前汇报着。

“哦?他们也来了吗?好,我们也准备离开吧。”知道冯一刀也来了,胡通天脸上一笑。少帅吩咐的所有大事都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他们离开这个纷争地区的时候。

“哎,也不知道那个叫萧孝友的知道了这里发生的事情之后,脸上会如何的精彩呀,哈哈哈。”笑声之中,苏家军第二大队开始迅速的集合,随即离开了昌平。

在他们身后留下的不仅有着被烧毁的辽军物资,还有着一个两千人的颇具壮观的辽兵人头京观。

第两百三十七章 朝堂急报

怀柔城下。

傍晚时分,各条消息不断的传来,饶是萧孝友很想表现的沉稳一些,但他还是忍不住暴跳如雷,临时大帐中的各种物品就成为了他发泄的对像,倒在地上一地的狼藉。

昌平城竟然被苏石给攻破了,不仅如此,里面数以百万计的各种物资也都被焚毁一空。

这可是支撑着整个大辽边军的战备物资呀。

不夸张的说,这些东西都被烧毁了,辽军就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倘若这个时候宋军杀了过来,他们不能在一月之内打退他们,那就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兵器、战甲、马鞍、弓箭等物而不得不后退。

“苏石,我定要取你项上人头。”发了一顿火之后,萧孝友终还是忍不住骂出了声。

“来人,派出所有的斥候给我搜,一定要把苏家军的位置找出来。所有军队向昌平城方向移动,这一次我们不找到苏家军就不罢兵了,不罢兵了!”愤怒的喊声响起,可以想像,这一刻的萧孝友心中是多么的愤怒。

接下来的时间,整个辽国边军的斥候都行动了起来,他们主要的活动区域就是奉圣州与蔚州附近。

居庸关前的辽军尸体已经被发现,知道苏家军是从这里离开后,萧孝友就分析很大可能苏石是在攻下昌平城之后由这里去往了奉圣州。

闯下了如此大祸,刘六符又已经死了,正常来说,苏石与苏家军是应该考虑回到大宋的事情,那蔚州就将是必经之地,只要将注意力放在那里,便不难找到目标才是。

这基本上是所有人的想法。可问题苏石是平常人吗?

他在出了居庸关之后,根本就没有想要回返大宋,或是说他知道接下来辽军的重点就会放在蔚州,如果他真的南下,那只会与辽军主力相撞,那个时候他手中的这三千多苏家军就有些不够看了。

本着避其锋芒的想法,苏石没有南上,而是选择了北上,又一次借着月色绕过了缙山,奔向北安州而来。

这的确是一个最好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方法,但换成其它人,即便是明知如此也是不敢这样做的,无它,这样的孤军深入,后勤问题怎么解决呢?

尤其是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八月中旬,眼看着就要进入九月,在南方或许这个时间段还感受不到什么,但在北方秋末以至,眼看着冬天就要来临了。

这个时代的北方,一到冬天不仅比之后世更冷,其时间也会更长。即便是当地人也是畏之如虎,生怕会因为准备不足而熬不过去。更不要说一支没有丝毫后勤补充的军队。

只是这一切的难题放在苏石的面前根本就算不上什么。

冷就多穿衣、饿就多吃饭、困了也有暖和的军帐给大家休息,只要苏石随军而来,苏家军就根本不必担心会有后勤供应不足的问题存在。

问题是萧孝友并不知道这些。在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前往奉圣州和蔚州之后,连一个苏家军的影子都没有找到时,他就不得不把目光向其它方向转移。终于,在九月初的时候,有斥候传来消息,他们在北安州发现了苏家军的踪迹,他们还发现了一支百人左右的辽骑巡逻军的京观。

得知苏石竟然又去了北安州,萧孝友的第一反应就是头大。

之前的时候,苏石就曾在北安州的打造馆弄出了偌大的动静,一度引得辽兴宗都发了怒火。现在苏石竟然又去了那边,他到底想要干什么?难道刘六符死了他还不罢手吗?

北安州,那里距离中京可就不远了,甚至在向北一些,便是去往辽都上京城也不算是太远了。难道苏石真的想凭一已之力来一个直捣黄龙不成?

想到这个可能性,萧孝友马上写了一道奏书着人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上京。之后还安排了不少的传令兵去告诫中京和上京附近的各州、府、馆等地,让他们加强戒备,一旦发现苏家军的踪迹,千万不要派兵去剿,而是一定要加强防守,同时把消息送出来。

总之就是一句话,在没有找到苏石和苏家军之前,中京、上京附近都需要加强戒备,防止打造馆和昌平等地被破城的事情再度出现。

做完了所有的事情之后,萧孝友座在椅子上,面前摆着整个大辽的地图,开始认真思索起苏石可能所在的位置。

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去做了,但每一次不仅是无功而返,还总是会被对方偷袭到。苏家军就像是无孔而不入的蚂蚁一般,总是会出人意料的出现在他没有防守的地方,让人头疼不已。

“苏石到底在哪里,眼看着北方的冬天就要来了,难道他不用担心后勤补给问题吗?”嘴中喃喃的说着这些的时候,他不由就想到了刘六符临死之前和自已所说的那些话,那就是哪怕就是困也要把苏石给困在辽地,让寒冷的冬天教一教苏石怎么做人,最后让漫天的大雪将他彻底淹没。

......

汴梁城。

一封六百里加急文书外带一个木盒被送往到皇城之中。

今天早上正逢大朝之日。仁宗赵祯高座于龙椅之上,正听取着范仲淹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汇报着推行新政之后的一些成绩。

历史证明,一个新的改革被推出之时,总是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想要推行,不仅需要当政者坚定无比的信心,同时还要考虑外部和内部的环境。

苏石去辽地寻仇,算是歪打正着的将外部的所有压力都给挡了下来,得以让大宋的改革不必去担心会受外力破坏,从而大大加速了新政的推行。

外部的问题解决了,内部的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这段时间范仲淹一直在寻求着解决之道,更是几乎天天与人谈话,想要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可显然效果并不是太好。

首节 上一节 138/2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