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朱元璋好大儿 第75节

其实对于他来说,也很是享受着这份亲情,把朱元璋当成自己的亲爹,把马皇后当成自己的亲娘。

“娘,上次孩儿给您做的那个按摩椅,您可要时常使用,对了,那电瓶里的电还够不够?如果没了电,可以随时到孩儿这里来充电。”

马皇后也是很慈爱的看着朱涛,说道。

“涛儿,难得你有这样的一片孝心,娘非常欣慰,这电瓶咱已经让你爹带回来给老唐给充了两次电了,按摩仪每天都使用,要不娘这身子现在一点儿都不酸不疼,这都是你的孝心。”

见到马皇后这样说,朱涛也就心中有数了,此时正好娘在家里,他也想问问那块玉佩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以,他马上就看着马皇后问出了自己心头的疑惑。

“上次我让老唐去兵部衙门,想用一下他们驿站的八百里加急,但是兵部的司官并不让用,所以我让老唐拿出了您给的玉佩,他们不仅马上就提供了帮助,而且直接下跪请安,娘,您到底是何出身?能让他们这等敬重。”

马皇后想了想,回答朱涛说。

“涛儿,你不要多心,娘只不过是出身于一个中等之家,至于这块玉佩之所以好使,那是因为出自当朝皇后马娘娘。”

朱涛瞬间就愣住了,自己老爹能够以富国公的身份和朝廷扯上关系也就算了,老妈竟然能攀上马皇后的关系,莫非自家非得是皇亲国戚不行吗。

他马上就觉得嘴里的爆米花也没了味道,就问道。

“娘,您怎会和马娘娘认识呢,如今已经开国十四年了,那可是一朝国母不会轻易出来的。”

马皇后笑着回答朱涛说:“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的皇上还只是吴王,我家小有家资,在鄱阳湖水战之前曾资助了三万两军费,当时的吴王妃,后来的马娘娘就送了这块玉佩给我,只说是留个纪念,没想到竟然现在成了如此尊贵之物。”

话说到这里,朱涛心中的疑虑也就完全解开了,不过他却觉得,这块玉佩竟然如此贵重,不能自己保留。

“娘既然是这样的话,那玉佩孩儿就不能留在身上了,此物既然如此贵重,不如娘亲自己保存。”

马皇后摆了摆手,笑着对朱涛说道。

“涛儿,现在你父亲已经是朝廷的富国公了,谁也不能再欺负我了,但是你却还只是一个小小庄主,这玉佩放在你这里自然是有用处的,你办事儿也方便。”

朱涛心中感动,喉头有些哽咽他也就不再继续推脱,转了话题说道。

“那您在这里稍坐一会儿,孩儿去给您做饭,您好久没来了,这次让您好好的尝尝孩儿的手艺。”

两天之后,户部尚书梁清标又一次来到了内阁值房,和三位阁臣开始诉苦。

“我说三位阁老,你们可得好好的劝劝皇上,我户部现在仅有一百万压库银,皇上又要继续打造舰队,又要出兵攻防还要成立船舶司,这都要花钱,我初略估算了一下,估计少了三百万两下不来,我拿不出钱来可怎么好!”

刘伯温却是劝说道:“梁大人,自从你接任户部尚书以来,基本上就没干别的事,一直都在诉苦哭穷,难道我大明户部真的就这么犯难吗?”

梁清标的心中几乎就要骂街了,刘大人可真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你说户部哭穷,你拿着这一百万两去干三百万两的事试试看!

但是吵架并不能解决问题,宋濂站出来说。

“梁尚书,皇上就是因为户部没钱才准备打下东瀛作为殖民地,到时候那里的稀土和矿产水产等物全都会为我所用,那里的倭寇在屈服之后也能成为我国劳力,岂不美哉,这事你为何要阻拦呢?”

对于宋濂的话,梁清标却有些不敢苟同的想法,他说道。

“宋大人,账可不是这么算的,要是皇上能够打下东瀛,那也是一个开发的过程,收益之前咱们要投入许多,现在就是没有投入的钱怎么办。”

这时候,朱元璋忽然走了进来,看着这几位在这里争执,哈哈大笑着说道。

“梁尚书说的也的确有道理,不过三位阁臣也是老成谋国,是从大局观的角度考虑问题,你们全都没有错。”

不管是三位阁臣,还是户部尚书梁清标,他们都觉得朱元璋这个稀泥和得实在不怎么样。

毕竟你说大家都没错,可是问题没解决,这到底怎么办?你这个皇上总该有一个说法吧。

朱元璋这次来就是给他们带来一个方法的,他看着几位大臣,笑呵呵的说道。

“你们也不要再争了,刚才在外面咱听的已经非常清楚了,不就是没钱吗?现在咱有一个主意,钱不是问题,很快就能给你梁尚书把国库给充盈起来,你信不信?”

皇上这样问话,就算你脑子再缺根弦,恐怕也不敢说个不信,这个问题,梁清标自然知道怎么回答。

“陛下英明天纵,如果您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臣自然是相信的,可臣是户部尚书,还让陛下如此劳神,臣请求处分。”

朱元璋此时心情极好,所以他当然不会真正去治梁尚书的罪,笑着说道。

“朕从前说过,贪污满八千两者就要剥皮食草,这个一直以来都不曾变过,不过好良言劝不住该死的鬼,恐怕现在朝野上下,贪官仍然不少。”

几位大臣忽然一愣,他们都不清楚到底是该怎么办才好,难道皇上又要加重刑罚对于贪官严惩。

朱元璋看着他们一副发愣的样子,也知道,是时候把这个方法给公开了。

“咱准备在全国开启风闻言事,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对这些贪官进行弹劾检举,只要是有人检举贪官,一经查实后,贪官家产朝廷得一半,而检举者也能得一半,大家各得其所,几位以爱卿以为如何?”

所谓的风闻言事,就是无论是谁,都有权利给皇帝上奏疏弹劾别人。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哪怕是弹劾的内容不真实,也不算诬告,不需承担任何责任。

所以历朝历代,所有皇帝面对风闻言事都会把控的很严,基本上不会轻易开启。

所以今天朱元璋刚刚一说,底下几个人就非常的不冷静。

这倒不是因为他们觉得风闻言事会有什么诬告之嫌,而是一个很重要的其他原因。

无论是三位阁臣还是户部尚书,乃至六部九卿甚至是中低级官员,他们哪个也都不是单纯指着俸禄吃饭的。

朱元璋建立大明以来,大家的俸禄都非常低,一品官员年俸也只不过是一百几十两银子,这个钱基本上只能吃饱,难以吃好。

后来,国商司按照大家官品级别也是发放一些补助,可大部分官员仍然是大手大脚的不够花。

所以他们难免会利用手里掌握的权力,明里暗里的收一些好处,对此,所有的大臣都难以免俗。

不过他们也只不过是在进行一些暗箱操作而已,并没有太多的大问题。

在明代有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比如说,你是一个漕运上的官员,那有人给你送了礼,你就可以让他的船先运东西过去,别人没给你送你那好吧,那就没办法了,鱼虾烂在仓里也活该。

至于这些大的官员手里,就更加的不用多说了。

就拿户部尚书梁清标来说,他手下的从五品员外郎想升任正五品郎中,也几乎只是需要这位尚书大人一句话的事。

吏部的尚书则被称为天官,因为手里掌握着几乎是整个大明五品及以下官员的升迁任命,你说他不吃孝敬,那是绝对开玩笑。

所以朱元璋这句话算得上是平地起了个大炸雷,所有人都震惊了,但是必须反对才行。

李善长首先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上位这个办法并不妥当,风闻言事虽然能够一时之间缓解财务的压力,但是能造成朝野动荡,绝不可行啊!”

见李善长出来说话,刘伯温也马上说。

“李大人说的有道理,现在如果轻易开了风闻言事,很多人就会靠着诬告上官趁机邀宠获利,很多事情就难以把控,请皇上三思。”

见到大家都这样反对,朱元璋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但是毕竟都是朝廷重臣,也是大家众口一词,他便有些无奈的说。

“既然你们这么说,那这事儿就先放一放,明天在朝会上,咱当着所有四品以上官员宣布此事,听听大家意见再说吧。”

第二天,朱元璋召开了朝会,让所有的五到四品以上官员全都到场,开始宣布这个风闻言事互相检举的办法。

当然,六部九卿许多重臣开始反对,可是朱元璋眼睛一瞪,对他们说。

“如果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自不惊,你们现在是不是因为有了亏心事才反对咱这样安排,难道此事有何不妥吗!”

这话一出,这些朝廷重臣们自然不会再反对什么,如果真的再反对,岂不是证明自己就是有事儿,等着都察院和刑部来查。

朱元璋暗自点头,心说这帮人还算是懂事,要是再争执下去,自己这皇帝还要不要面子了。

正在他准备宣布散朝之时,忽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陛下此事确实不妥,如果这样安排,会造成很难挽回的后果,还望陛下三思而行,绝不可如此冒失!”

朱元璋抬头一看,此人非常年轻,大概也就是二十多岁上下,还脸上散发着一些稚嫩之气。

此人名叫方孝孺,自小便有神童美名,后来又让宋濂收为弟子,后来考中了二甲第一名进士,进入仕途。

二甲头名进士被称为传胪出身,比起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只是稍稍逊色而已,可见方孝儒算是少年英才。

现在方孝孺,身为詹事府詹事,算是从四品的东宫属官,虽然没有什么大权力,可算也是清贵之人。

像这样级别的朝会上,他这个从四品的官员算是一个小官儿了,基本上没有人愿意听他说话,他也很清楚,一般从不发表意见。

不过,今天听了朱元璋这个想法之后,他却忍不住跳了出来,决定跟当朝皇帝硬刚。

宋濂直接吓坏了,他倒不是怕方孝孺把他给连累了,而是觉得方孝孺此人少年英才,绝不能因为这件事儿被皇帝处死,那算是大明的人才损失,自己必须当面求情。

因此,他马上出班对皇帝说道:“陛下,方孝儒年轻孟浪,臣建议把他的詹事的官职免去,回翰林院待选。”

作为一个老师,宋濂只能做到这么多了,如果能保全方孝儒的翰林身份,到时候自然能再给他出头之日,也算是用心良苦。

没想到的是,对于老师这样的保全之心,方孝孺虽然能够理解,却是没能接受,他很是坦诚的对朱元璋说。

“陛下,臣只是一介寒儒,蒙受天恩成为二甲头名进士,并且选为东宫属官,自然是应该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辜负皇上恩德!但此事与宋阁老无关,不能因为臣直言连累了恩师。”

朱元璋点了点头,面色有些不好看,多少年来还没有一个这么年轻的官员在朝会之上,如此顶撞自己。

不过今日是朝会,朱元璋早就提到过言者无罪,因此方孝孺的话就算是再不中听,自己也要给他一个讲完的机会。

这就是一个皇帝应该有的胸襟和气量,朱元璋必须表现出来。

“好吧,方你倒是说说看,说得好,咱给你奖赏,说的不好必有惩处!”

三位阁臣和六部九卿的官员们都心里清楚,看来这个方孝孺要倒霉了,你以为随便是个谁就能顶撞皇帝啊,你以为你是朱涛不成!

他们甚至心中都已经开始给方孝孺进行默哀了,这孩子地上的祸不惹,偏偏要惹天上的祸。

方孝孺却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些,他只知道自己是大明的臣子,就应该畅所欲言,如果皇帝有错误,自己也应该匡正缺失。

“陛下,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都是靠着德政恩泽百姓,何曾是劫掠外族以利本邦!皇上要征伐东瀛,并且大肆建造船队本身就是劳民伤财,更何况这风闻言事的目的,就是让官员们互相检举,而获得财货,这本身就不利于稳定,也不利于团结,大家都这样干了,以后谁还敢立朝为官,谁还敢再世为人!”

朱元璋的脸色已经是越来越难看了,没想到方孝儒却根本就没当回事,继续着自己的总结陈词。

“因此,臣认为无论是征伐东瀛做殖民地,还是开启风闻言事全都不可取,这都有损皇上的德政,请皇上三思而行,臣说完了!”

朱元璋的脸色已经沉如铁锅,看着方孝孺说道。

“你竟然有这么叼毒的嘴巴,你才看过几本书,在书上那些孔孟之道能够抵得过国际民生吗?自称一介寒儒,朕看你只不过是一介腐儒!”

方孝孺在这里侃侃而谈,宋濂却已经吓得全身汗透了,他没想到自己这个学生竟然这么敢说,这一次恐怕再也保不住这个大明直臣了。

宋濂闭上了眼睛,他在心里默默的祈祷,这个学生哪怕能获得一个赐自尽的恩典,都上是天恩浩荡了。

对于朱元璋的这番训斥,方孝儒反而有些不以为然,他看着朱元璋点头说道。

“陛下,臣是二甲头名进士,是您钦点的天子门生,又在东宫供职,对于朝政本该有什么就说什么,不怕批龙鳞,不然何以报答皇上天高地厚之恩德。”

朱元璋看到他这副洋洋得意又颇为自得的样子,内心之中有种书生误国的想法。

“方孝孺,你就不怕咱杀掉你,这不只是批龙鳞,简直是直指咱之缺失,确切的说,是你认为的咱的过失!”

方孝儒却根本就不管他那一套,仍然是顶着说道。

“皇上,国有铮臣不忘其国,这都是我职责所在,便是陛下杀了臣,臣也仍然是这番话。”

朱元璋听到他这番话之后,气的胡子都有些微微的发抖了。

就是这种书生,成天埋头故纸堆中,空谈误国,对于国计民生实则没有任何作用,而以被皇帝廷杖甚至斩杀作为荣耀。

朱元璋忍着极大的愤怒,他想当场就把方孝孺给处置了,毕竟手握皇权,想要杀一个四品官,简直再容易不过了。

可是他也非常清楚,处置方孝孺非常容易,但难以堵住群臣悠悠之口,又会落下一个杀直臣的恶名。

“方孝孺,你如此顶撞咱,难道想要以直邀名?你真的以为自己是个国士吗?”

对于朱元璋的愤怒,其实方孝孺看得出来,他现在也是根本就不害怕这些,他觉得,苟利社稷,就算是天子震怒,自己无非一死而已。

“陛下,臣虽然并非国士,也是自小读孔孟之书长大,既然入仕为官,就要做个好官,既然食禄为臣,便要做个直臣。”

首节 上一节 75/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