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865节

“或十几平,七八十平、或一百多平、便是我们在城市里房子的常态。”

“原来如此。”范仲淹虽然不是很懂,但还是点了点头。

比起这些,他还是更感兴趣刚才去救灾的那些人。

江逸看出这点,画面又转换了回去。

“穿蓝色衣服的是救援队,他们是华夏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每年救援案例超过一千起。”

“民间机构?”范仲淹突然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他在民间偶尔也会见到这样的组织,但大多没有像后世出现的救援队这样井然有序。

“是的,这个救援机构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建立在风险处理及预防基础上的综合性应急管理体系,成为了一个包含了生命救援、人道救助、灾害预防、应急反应能力提升、灾后恢复和减灾等各个领域的专业化、国际化的人道救援机构,也是华夏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一股强劲力量。”

“国家不负人民,人民亦不负国家,华夏民间一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真慈善,一直都存在类似这些救援队一样的人。”

江逸心念一动,时空之镜上出现了许多隔被分割的小画面,上面出现了华夏的个体。

车水马龙的高速公路上,不知从哪辆车上掉下来了一个大铁盒,严重威胁到了行车安全,许多车到了这个地方都会被就惊一下。

这时,一辆白色的小轿车停在了应急车道上,从后备箱拿出三角牌摆在车后一百五十米处,迅速找机会把铁盒子给搬到了边上。

之后,事了拂身去。

“这个人还是很棒的,但是我觉得不应该提倡哦!”

直播间里有弹幕说道。

“我也觉得这样的行为不提倡,但是人家做了,还是值得表扬的。”

“没错,要是没有它,万一出现了连环事故怎么办?他一个人冒险,没准就救了好几个家庭,虽然我做不到这点,也不会这样做,但我还是很敬佩他!”

“是啊,就是因为他们能做到大多人做不到,但又有利于大众的事,才更值得我们敬佩。”

第1242章 以守代攻

“穿绿色衣服的是我们的后世之军,他们和平时每日苦练,或镇守边境,或安定一方,无时不刻不在为华夏儿女贡献自己的青春。”

伴随着江逸话音落下,时空之镜上,关于华夏战士的视频骤然放大。

一个个皮肤黝黑,浑身上下充满男子气概的年轻战士众志成城,范仲淹看到他们,连连点头:“有此三者在,就是天灾,又能耐华夏何?”

“先祖,可还记得当年您也当过戍边主帅?”

江逸微笑着问。

“哈哈哈……”

范仲淹不由抚摸着自己的山羊胡大笑起来:“这如何会忘?”

“老夫年少时便幻想着能够出将入相,为国效力,若是国家需要,莫说是戍边主帅,就是让老夫远征辽人,老夫也绝无二话。”

范仲淹说着,面色微微沉重:“若能如此,老夫这一生便为圆满,就是现在死去,也绝无遗憾。”

江逸发现,自己才刚和范先祖对话不到二十分钟,先祖光是说想打辽人的话就已经不下三次了。

他意识到,自己必须马上转移话题,否则范仲淹很容易陷进里面出不来。

“先祖可知,你当年训练出的那些边塞军,即便到北宋末年,也依然是一支强劲的军队?”

江逸只手一挥,时空之镜骤然变化。

康定元年(1040年),51岁的范仲淹奉调西北前线,担任边防主帅。

之所以有这次赴任,是因为在宋仁宗执政时期,北宋军事实力羸弱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了。

西夏李元昊之所以敢在这个时期公然叛宋称帝,主要原因就是料定了大宋拿它没辙。

你大宋不是喜欢重文轻武吗,你都自废了一条大腿和胳膊了,老子还用怕你,老子就不能踹开你自个当皇帝?

于是,李元昊成为了西夏皇帝。

但是宋仁宗就火大了啊,你区区一个李元昊,不过是个小匪类罢了,竟敢公然与大宋为敌?

没得说的,往死里打!

就这样,双方军队碰撞在了一,小规模战役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在范仲淹上任前发生了一次。

结果毫无疑问,宋军惨被吊打……

第一场较大规模战役发生在1040年的三川口。

在这场战役中,北宋的刘平和石元孙部全军覆没,被人打到了宋军的指挥部延州城下。

范仲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朝廷任命为陕之西经略安抚副使(北宋在西北战场的二把手),前往西北主持战事,开始在大宋边境发光发热。

“元帅,敌人近些年一直袭扰边境,掳走和糟蹋的边民不胜其数,您可有良策?”

一身铠甲,风尘仆仆的边境主将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似地看向范仲淹。

在此之前,范仲淹就已经小有名气了。

之前几任主帅都没能做到让边境百姓安稳,甚至还让情况愈演愈烈,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又或是百姓,都十分渴望出现一位能够救他们于水火的人。

范仲淹仔细注视着边防地形图,伸手指了几个地方:

“带本帅去这些地方看看。”

之前一身文官袍的范仲淹,穿上战铠时的气质变得截然不同。

他站在了边塞的山谷上,塞北的寒风吹来,背上的红色披风随风舞动,范仲淹左手搭在剑上,身形挺直如松,一双眼睛如同虎狼,雄视八方。

他抬起右手,不断地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观众们看得几近痴迷。

“妈妈呀,我是不是沦陷了,居然会对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来电?”

屏幕前,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擦了擦眼睛,怀疑自己的年龄取向是不是有问题。

“楼上,别说是你了,我一个男人看着都爱啊!”

“小范老子穿上文官袍那就是文可定国,穿上战袍就是武可安邦,这样的人谁不喜欢,我真恨没能和他同时代啊!”

“什么是出将入相,这就是啊!”

“不对啊,范仲淹没有做过宰相!”

“呵呵,没做过又怎样,咱小范老子的作用可比宰相还大,宰相但凡也能硬气点,没准大宋就打出去了!”

观众们十分激动地交流着,从此以后,范仲淹也进入了他们的偶像行列。

他们这才发现,原来历史人物,同样可以饱受现代人喜爱,同样也可以成为现代人的偶像。

当我们开始真正了解他们的时候,就会被他们的文韬武略和心性折服。

有人说,历史只是让我们看想让我们看到的,有人说他们是把历史当成了小说在看。

却不知道,华夏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傲骨,宁死不屈。

这天下,没有谁能堵得了天下悠悠之口,也没有谁能阻断得了真相。

好似始皇帝,儒家都说他残暴,许多史书上也都是这样记载。

但即便如此,当时仍有不少百姓和一些臣子,都会或多或少地尊重始皇,能够客观地记录和传说始皇帝的事迹。

也正是因此,我们后人才能知道,原本残暴的始皇帝,他并不残暴,原来二世而亡的大秦,并非如儒家所说的那般不堪。

要知道华夏人的历史,并非只记载了光荣,也有低谷,也有落寞时,这便是历史并非小说最好的证明。

观众们心中越发坚定了要读史明智的信念,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原先喜欢的偶像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自己从他们身上好像学不到什么。

但从范仲淹、辛弃疾、始皇帝这些偶像的身上,他们却是学会了,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看到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塞景,知道了何为千古一帝。

这,便是华夏史学和人物的魅力。

“此片边塞土地极广,人丁稀少却难以防守,山谷交错,地势又极其险要……”

“若想要守好这边疆土,我们必须采取积极防御的守边方略。”

范仲淹徐徐开口。

“敢问元帅,何为积极防御?”

第1243章 反复横跳的小老弟

主将有些听不懂范仲淹的话了,这未免也太过笼统了,不跟前面几任只会说空话的元帅差不多吗?

他们来的时候要么说积极防御,要么说主动出击,结果也确实这样做的,但压根没能对异族的侵入起到什么实质性影响。

人家该来还是来,抢完了该跑还是跑,该打你脸照打不误,完全把这当成下蛋的金鸡,把宋军和边民当成了想宰就宰的羊羔。

一听范仲淹竟然也这样说,主将心情跌到了谷底。

范仲淹看到他这神色,心中会意,却也没有记恨。

若是因为一点小事就记恨一个人,那全天下岂非有太多人不可饶恕?

他把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道:“积极防御的要点在于,我们务必要在要害之地修筑城寨,加强防御工事,训练边塞军队,以达到以守为攻的目的。”

“以守为攻?”主将眼眸一亮,这倒是个新鲜提议,前面几任一个个都跟直肠子似的,不是打就是守。

“没错,只要我们高筑墙,扼守要塞,训练一批强劲兵马,西夏人来一次就会有一次大的伤亡,如此下去,西夏人不日必败。”

“可是陛下想要让我们出击啊。”

“时候不到,出击也是输。”范仲淹斩钉截铁道,“陛下需要的是赢。”

“末将遵命!”主将抱拳道。

“除此之外,军队制度上也需要改革,本帅要取缔按官职带兵的旧制,改为根据敌情选择战将的应变战术。”

“再就是建立营田制,本帅要你安排下去,让人马上丈量荒地,大开公田,募民耕种,给耕具种解决军需问题,务必要让军队面貌一新,提高我军的应变和作战能力!”

一系列举措从范仲淹嘴里说出,主将听得一愣一愣,终于意识到,眼前来的已经不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主帅了,他的肚子里是真有丘壑的。

“元帅,关于防御工事方面,末将还不是很懂,具体该怎么做?”

主将已经跟不上范仲淹的思路了。

范仲淹言简意赅道:“令全军马上构筑城寨、修葺城池、建烽火墩,要以最快之速度,形成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体系。”

“除此之外,对沿边少数之民族,我军要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使其安心归宋。”

“这些都是你要安排的,去吧,本帅要在三月内看到初效,至多明日六月,本帅要看到显著成效!”

“遵命!”主将领命退下。

范仲淹回到军营后,立刻精选将帅,开始大力提拔军队将领,使西北军中涌现出狄青、种世衡、郭逵等名将。

范仲淹的以守代攻思想,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让边境局势大为改观。

可惜,还没等他看到自己的制度鲜有成效,变故又发生了。

时空之镜画面一转。

范仲淹来到边塞的一年之后,西夏这个曾经的小弟又开始来边境蹦跶了。

当时,仁宗批准了夏竦的反攻计划,韩琦命尹洙谒见范仲淹,联络同时发兵。

“不可,反攻时机还不成熟,若贸然出击我军必败!”

“范元帅,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执行命令,而不是在这讨价还价,陛下的旨意岂可更改?”

首节 上一节 865/9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