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80节

也许,电视台前的观众们不会去注意这些细节。

但是江逸,必须注意。

这是他给自己定下来的一个规矩。

既然是代表后世对话先人,自然就要识礼守礼,不能让先人对我们后世产生不好的印象,觉得后世连祖宗礼节都忘了。

“坐吧,朕命令你,以后在朕面前,不要如此拘礼。”

“你既来自后世,那便是朕的客人和晚辈,在大明可以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朱元璋郑重的看向江逸,右掌朝下伸出,冲江逸随和地做了个虚压的手下,示意他坐下。

江逸内心微微一怔。

他很清楚,朱元璋这两句话代表的意思。

这是在对他表达认可啊。

江逸坐了下来,但还是道了一声谢。

一些稍懂人情世故的观众们瞬间明悟!

“卧槽,洪武大帝这是认可了江神和我们后世啊!”

“楼上你别自作多情了,洪武大帝明明只是在夸江神好吧!”

“不对不对,洪武大帝说江神来自后世,说他在大明可以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这里面包含了后世两个字啊!”

“啧啧啧,你可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你现在就去洪武大帝面前,你去告诉他,洪武大帝啊,我也是大明后世,我可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嘛?”

“然后,你就仔细盯着洪武大帝的反应,看看他会不会把你当傻子!”

肥宅水青年不屑的打字怼道,忽然,好像还是觉得差点什么似的,又补充道:“江神牛逼!”

我不愧是江神粉丝之……超级喷王!

与此同时。

电视台画面之中!

江逸和朱元璋的对话,似乎进行到了一个更加充满传奇的阶段。

朱元璋和江逸隔着几米距离对饮之后,说道:“斡难河之战、郑和下西洋,朕已经看过,南征安南之类的朕并无多大兴致。”

本就是在战马上夺天下的朱元璋对战争的残酷性知道得一清二楚。

“但……永乐大典是何物?”

第100章 永乐大典,那一页恢宏无比的史诗!

江逸喝下明酒,所幸在将对话人物定为朱元璋前,他就系统的看了下历史学家给自己总结的文件,对大明各个时代都有了足够的了解。

否则,按照朱元璋问问题的频繁程度,再加上又全都是问的大明,他一时半会还真的很难答上。

这对一个历史文化类的主持人来说,可以说已经足够当场社死了。

他在脑海中快速回忆了有关永乐大典的事情,坦然说道:“永乐大典是朱棣下令让解缙、姚广孝等人主持编撰的一部华夏各大典籍于大成的类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堪称世界奇迹。”

“永乐大典集华夏历朝历代的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史料为一体,集华夏文化之大成,为后世对明初以前的各类学科文化,提供了可供研究的路径。”

江逸起身,漫步在应天殿上,打了个比方:“古代典籍就如同是一艘又一艘的郑和宝船,它们的形态、语言、内容、文字,都是一个又一个时代文明的写照,是华夏文明的无价之宝。”

“永乐大典,就是一部承载了华夏各大时代文明的宝船,是永乐大帝为我们后世,留下的最珍贵的宝藏!”

江逸字字珠玑,声音回荡在应天殿上:“永乐大帝为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有许多人不解,但他仍然愿意顶着这个骂名,为我们后世记录下那一笔又一笔史诗!”

他话音落下,时空之镜中,出现了身穿龙袍,有些随意的坐在龙位上,身子右倾,右手慵懒的撑着脑海,头发有些花白的永乐大帝。

在永乐大帝下朝办公的大殿上,此时,正站着三个红袍老臣。

朱棣半眯着眼睛,左手食指漫不经心的敲击着桌面,“咚……咚”的细微敲击声,好像在告诉殿上群臣,朕,很不开心。

“陛下,自大明建朝以来,国家连年打仗,户部已经没有那么多的银两了,要不,我们还是暂停修撰永乐大典吧?”

“是啊陛下,现如今国家正是需要修生养息的时候,若是因为永乐大典,让户部空虚,到时若是大明地方上有急需,户部将无法拨款……”

“陛下,如今瓦剌、鞑靼等部落,依然对我大明虎视眈眈,此次修撰永乐大典,光是参与的朝臣文士、宿学老儒就达到2.16万人,再加上还要派人在民间搜寻各类典籍,所耗费的钱两实在过多……”

这个时候的大明,还没有打到斡难河畔,周边异族时不时袭扰大明边境,正是充满内忧外患的时候。

一个留着山羊胡,看起来五十多岁的红袍老臣,躬身,眉宇微蹙,看起来心事重重:“这时候,若是瓦剌、鞑靼等部落派兵来袭,和大明发动大战争的话,户部将没有钱两以供军需。”

“到那时,一旦将士们吃不饱饭,穿不了好的盔甲,大明就危险了!”

几个老臣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在大殿上拼死谏言。

他们认为,眼下,大明还远远没有到可以大动财力的时候,在钱两不富裕和国家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下,继续花费那么多的钱两和精力,去编撰永乐大典,无疑是错误的决定。

他们不能让大明的将士没有盔甲,不能让边境的百姓时刻处在异族人的刀下!

也必须为了大明未来可能出现的灾荒,未雨绸缪!

朱棣半眯的眼睛微微睁得更开,反问道:“说完了?”

“???”

老臣们皆是一愣,瞅陛下这表情,好像什么都没有听进去?

“永乐大典必须趁早修撰,无论要大明付出多少人力物力。”

朱棣的语气听起来并没有多大波动,但就是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他缓缓坐直,扫视了三位老臣一眼。

“诸位都是我大明的栋梁,难道是第一天认识朕么?”

“瓦剌算什么?鞑靼算什么?朕现在要不是考虑到财政不够,早就御驾亲征,把他们通通灭了。”

朱棣的声音随意中透露着霸气:“但是现在,国家既然没钱打仗,那为什么不去做一些能够利国利民的事情?”

“我大明朝的文官文人们,总不能什么也不做吧!”

他霸气言道:“朕就是要修撰永乐大典,这不仅仅是为了当世之人,可以掌握到更多的东西,更是为了后世的千秋万代!”

“尔等仔细想想,从秦朝开始,到我们大明朝,这上下千年之间,我们华夏有多少典籍,或被烧毁,或在战乱中遗失,多少医术和技艺不是找不到典籍,就是已经失传!”

“我让你们去搜寻这些典籍,将它们汇总于一处,为我当世后世,千千万万的子民,总结出一部集华夏文明之大成者书籍,怎就不可?”

朱棣起身,走到了这位三大老臣面前,先是注视着最左边那个,然后注视了眼中间,和最右边那个,不怒自威:“朕,难道不是让百姓修生养息了么?”

“朕让你们编撰永乐大典,难道你们在这个过程中去祸害百姓了么?”

“后世提起永乐三年的时候,总不能让他们说,啊,这个皇帝在没打仗那几年只知道享受,什么都没有为自己的子民去做吧?”

“朕莫非白养了一群文人不成?”

中间的老臣叹息道:“可是陛下,眼下最关键的,不是百姓们有没有在修生养息,而是我们国库的钱两实在不够了。”

“再这样下去的话,一旦地方有难,国库将无法拨出任何钱两啊。”

“作为户部尚书,微臣有必要提醒陛下,切不可因为永乐大典,而失去了民心。”

朱棣点了点头,嘴上却是不屑:“呵!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户部尚书?”

“国家缺钱了,你不是来给朕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案,而是来跟朕说,啊,陛下,国家没钱了,你省省吧?”

“朕需要的是这样的户部尚书么?”

“这……陛下,微臣切不可让陛下省啊,微臣也不反对修撰永乐大典,只是希望能够往后推迟几年……”

“往后推迟几年,大明的钱两才更加不够!”

朱棣罕见发怒,振臂一挥,指着一直摆在龙位后面的地图说道:“你们看看大明的边境!”

“瓦剌也先、鞑靼部落、亦力把里,这些国家哪个现在不是对我大明虎视眈眈!”

“朕现在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朕早晚是要把他们彻底打趴的!”

“朕绝不做守成之君,朕就是要开疆扩土!”

“永乐大典,也是必须要修的!”

“你们是要现在就和异族开战,还是继续修撰永乐大典,现在!马上给朕一个答复!”

第101章 洪武大帝又双叒叕被打脸了!

“永乐大帝就是霸气啊兄弟们!”

“没错没错,永乐大帝的话说得我热血沸腾!”

“朕绝不做守成之君,朕就是要开疆扩土!”

“朕现在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朕早晚是要把他们彻底打趴的!”

“妈妈呀,这就是历史上真正的永乐大帝吧?也太霸气了!”

直播间的观众们都被朱棣的话感染到了,这位永乐大帝是何等的霸气。

刹那间,无数人都被朱棣圈粉。

“兄弟们,我觉得这一期真正点题了,这才是典藏华夏啊!”

“真希望江神有一天能够去对话永乐大帝朱棣啊,要是朱棣知道永乐大典对后世影响这么大的话,一定会十分开心的吧?”

“楼上你估计还没看懂这个节目啊,江神早就点题了好吧!”

“典藏华夏,在最开始的定位就是对话古今,品先贤之德行,借前人之事,以成后世之师。”

“这点,咱们的江神在第一期就说过了!”

“每个先人,他的思想,他为了我们后世所做的一切谋划和布局,乃至于做出的一切贡献和抉择,其实都是一些无字之书啊,这些,江神不带我们去对话,去挖掘,我们都是看不到的。”

一些观众们带着崇拜的眼神,紧盯正在应天殿上,和朱元璋一起品明酒的江逸。

这个年轻的主持人,看起来永远都是那么的云淡风轻,好像什么都没有去管,却又好像时刻掌控着一切。

这种自信、从容,还有主持风格,带给他们的感觉很奇妙,似乎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观众。

让大家都下意识觉得,那个主持典藏华夏,带他们对话古今的人,就应该,且只能是江逸!

似乎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有这感觉!

“唉,奈何没文化,一句牛逼走天下,江神牛逼!”

“是啊,江神把先人的思想、性格、处理事情的风格,在面对一些问题时的回答,都当成了一本典藏,他负责翻,和在必要的时候引导我们去看,去研究,而我们,才是这品味典藏的,真正主体啊。”

“卧槽,楼上你这么一说,我立马就有代入感了!”

“原来,我们一直都是典藏华夏的主角,一直都在节目中!”

“是的,江神是翻开一本又一本典藏的人,而我们这些看典藏的,才是节目真正的主体啊!”

观众们瞬间像是明悟了什么,对江逸的良苦用心叹为观止。

“典藏华夏,真是让人不爱不行。”

“是的,江神是真的考虑到了我们每一个观众!”

“这样的节目,这样的主持人,就活该火遍全球!”

首节 上一节 80/9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