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第511节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第701章 三年零三天?

秦昭襄王和白起就这样确定了灭赵大计,至于秦昭襄王之后会不会反悔,江逸和观众们都不得而知。

白起对秦昭襄王说道:“王上,方才后生说,等到您曾孙的时候,华夏大地就会一统归秦。”

“还要等到,寡人的曾孙时?”

秦昭襄王挑眉道:“寡人纵然不能一统六国,但在有生之年也为大秦天下扫除了种种障碍,更何况寡人如今身体无恙,儿子和孙子难道不能一统六国?”

“为何,还要让我秦民再受三代之苦,还让我们赢姓之曾孙,也受此累?”

他觉得这个时间太长、太长了……

在位多年,他统治的时间超过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总和,也超过了后面的孝文王、庄襄王的总和,做出的成就可谓承前启后。

为大秦江山操劳那么多年,不就是希望大秦能尽早东出嘛……

始皇帝在现代世界听着曾祖父的话,心中满是敬意。

“先祖已经做得极好了,您的次子孝文王在位三天就去世了,就连孙子秦庄襄王在位也仅有三年。”

江逸回道:“他们一个是离奇去世,一个是因病去世,加起来在位时间也就三年零三天。”

“三年……零三天?”

秦昭襄王当场愣了住,即便他早已看淡了世间的一切,这一刻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在位长达五十六年,儿子和孙子加起来居然才够自己零头的一半?

怪不得,怪不得要熬到曾孙时才能一统六国!

这样一想,秦昭襄王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该不高兴!

高兴的是子孙虽然无福消受王位,但把希望留给了一位能君。

不高兴的他们的寿命太短了,毕竟没有哪个当父亲的希望子孙早死啊。

虽说秦孝文王活了五十四岁,在当时已经算是高龄,但跟自己老爹比起来,那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

“如此说来,大秦能到寡人之曾孙时一统,也算是无负历代先王了……”

秦昭襄王愣了好一会,这才接受了这个事实。

白起赶紧宽慰道:“王上莫要伤神,您的曾孙没有辜负您的期待,他真正做到了六国一统,就连后世都认为,秦远胜于周!”

“哦?当真?”

秦昭襄王脸色这才好看了些。

江逸正色道:“是的,先祖的曾孙名为嬴政,号始皇帝。”

“皇帝?”

“寡人倒是知晓三皇五帝,可始皇帝是何意?”

秦昭襄王诧异道:“不该是天子么?”

江逸解释道:“秦王政一统六国之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他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使用这个称号的君主,所以称为“始皇帝”。”

“哦?寡人之曾孙好大的气魄!”

秦昭襄王止不住地骄傲道:“这就是我大秦的后裔,好一个始皇帝,光是这么一听,寡人都恨不得也当当了!”

这段时间一直心绪紧绷的他畅快地大笑起来,声音回荡在整个咸阳宫中。

“不过,哪有当曾祖父的,抢曾孙的称号的呢?”

他自言自语地笑着,忽然,快速往外跑去。

咸阳宫上的那面时空之镜暂时消失,再出现时,秦昭襄王已经出现在了大秦历代先君的灵位之前。

“大秦的列祖列宗,你们可听到了,这天下终将属于我们大秦!”

“我们的后代,秦王嬴政,他创造了一个真正的大一统时代,他是我们赢姓以及大秦的骄傲!”

“后生,继续说下去!”

秦昭襄王看向江逸,目色一下子平和了许多:“大秦,为何远胜于周?”

江逸郑重回道:“周朝本是由各部组成,他们都是为了一致的利益而反商。”

“他们臣服天子,只是因为天子势力比他们强,其实各部从始至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化和制度,看似各部凝一,但只要周天子的势力衰微,这些以利而聚的人,终将为各自的利益而战。”

“他们就像是一个盆子里的沙子,看似都在一个地方,但各自都是散的,偶尔的风吹草动可能吹不散他们,但一旦出现大的考验,弊端就会毕露无疑。”

秦昭襄王和白起仔细听着,昭襄王问道:“那寡人之曾孙,是何以破局的?”

“以废分封,行群县的方式,加强朝廷集权!”

江逸果断答道:“此举让始皇帝大权在握,执掌天下!”

“他一声令下,长城可以说修就马上修,驰道说建就可以马上建,无论是书同文还是车同轨,只要是来自朝廷的号令,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实行!”

“也正因此,始皇帝在位期间,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功绩!”

“此制度虽说极好,但在寡人之曾孙而言,却有着极大的压力。”

秦昭襄王皱紧眉头,他对群县不是很清楚,但一听到废分封三字,他就隐隐感觉到了一场极大的危机。

“他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哪怕失败,也无愧为赢姓后裔。”

“是的。”

江逸对此十分赞同。

表面上看,废分封、行群县似乎没什么了不起,这不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吗?

可站在那个时代去想就会截然不同。

当时天下刚刚一统,大秦的君王和文武官员,以及百姓和士兵,都可以说是创造出了一个足矣流芳千古的功绩!

许多劳苦功高的文臣武将和宗室,哪个不期待成为天子之下最高的分封制诸侯,做万人之上的封疆大吏?

可谁知道那些刚打完仗可以享福的人会不会像现代的报复性消费一样,报复性地压榨百姓?

谁又知道他们是否会阳奉阴违,表面上听从皇帝的诏令,实际上却拖拖拉拉,导致政策一直落实不下去?

始皇帝何许人也?

一个决心要创造历史,打造万世洪流的千古一帝!

他不会容忍政策的实施受到重重敷衍,更不会容许那么多不确定因素去封地上祸害百姓!

更何况他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绝不可能去顾及诸侯王的脸色!

也正因此,始皇帝顶着江山初定的压力,以他的雷霆手腕把郡县制实施了下去,即便如此,宗室和各大文臣武将都不敢有丝毫异动。

这就是秦王政。

秦昭襄王管中窥豹,很快便看清了这点,他越来越好奇自己的曾孙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就在这时,江逸继续说道:

“华夏就是从始皇帝开始,才有真正一统的文明。”

“周朝试图以强势和血缘关系巩固华夏江山,秦朝用的,则是文化。”

“书同文、车同轨两大制度的实行,使得华夏大地今后无论分裂多少次,最终都会因为文化的大一统而重新凝结!”

第702章 昭王炖肉

“书同文、车同轨?”

白起很快便从字面意思了解到了其中内涵:“这两大制度可敌千军万马!”

“周朝各大分封之国为何屡战不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能建立统一的文明,导致过了几代之后,血缘等各大关系趋于淡泊。”

“在这等背景之下,不同的文化必将激发强烈的冲突。”

“大秦的强势就在于武力一统的同时,辅以文明,最终以文明的统一为主,武力为辅。”

白起眼中仿佛看到了那一个时代的景象,可随即,他又说道:

“可是王上,此举亦有弊端……”

“但说无妨。”

秦昭襄王看出白起欲言又止。

白起仔细思忖片刻,继续道:“六国凝一之初,若没有杀尽那些贵族,却又不行分封的话,必然会引起各国贵族的不满,其中只怕也包括大秦。”

“碍于始皇帝天威,他们也许只是敢怒不敢言,可一旦有机会,只怕他们会从中作梗,乱我大秦根基。”

“若是分封一些对大秦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只要朝廷对他们不太过分,那在大秦危难之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诸侯王必然会出兵勤王。”

“不过,末将料定,始皇帝在时绝无人敢反,怕的是他千秋万岁之后……”

白起越说,神色越发凝重:“但若后继之君缺乏才能,只怕难以承载贵族们积压多年的怒火,到时大秦天下或将动摇。”

白起已经说得很含蓄了,他心里想的是必将动摇。

可这话绝不能当着昭襄王的面说。

作为一个杀神,白起自有他的傲骨,所以在君臣生嫌之后,他敢于和昭襄王斗气,无论如何也不出兵挂帅。

作为武安君,白起,自然也有他的政治智慧。

秦昭襄王和始皇帝仔细听着这话。

太宗皇帝在始皇帝旁边说道:

“这话的确有一定道理,可分封未必是好事,如汉朝就有七国之乱、大唐后期的藩镇之乱、大明的靖难之役等等,都是教训。”

“一国之初期可行分封,但这个制度一旦到了中期乃至于后期,就必须想办法废除,汉武帝就用了个好手段。”

“毕竟前两者都算是中期了,大明之所以初期就出现,只是因为朱允炆那家伙把人往死里得罪罢了,否则他那些叔叔哪个不是稳定大明的左膀右臂?”

说完,太宗皇帝拿出一根辣条放进嘴里,吧唧吃下之后,又把手指放进嘴里含了几下。

他看霍去病都是这么吃的,自己试了试也挺有味道。

始皇帝听出太宗皇帝言外之意,说道:“且不说朕绝不会行分封,就算那时行了,胡亥那混账必会成为朱允炆的祖师爷。”

太宗皇帝转了转眼眸子,寻思了一会,点头道:“有道理。”

“若是那狗……”

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胡亥,总不能当着始皇帝的面骂胡亥是狗吧!

那始皇帝岂不是成了狗爹?

唉,当儿子的,给自己老爹丢了几千年的脸!

想了想,太宗皇帝只得改口道:“那胡亥上位不知道会把诸侯王得罪成啥样呢,那些人别说勤王,没反水就不错了。

首节 上一节 511/9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