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宋能网购 第484节

当然了,随着甲苯的产量逐渐增多,秦府的炮弹爆炸部也将逐渐淘汰黑火药……到了那个时候,填装了高爆炸药的炮弹将会成为所有乌龟壳的噩梦。

一直以来矛与盾都是在不断进化的,有时候矛会锋利过盾,而有时候盾又坚固过矛……这个过程基本上是逐级进行,交替上升的。

然而现在的秦府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太远了,以至于无论是手中的矛还是盾都已经领先其他文明一个时代了。

这样的代差之下,相较于其文明来说,秦府的盾就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秦府的矛就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矛。除非秦府自相矛盾,否则没有人能守得住秦府的进攻,也没有人能攻破秦府的防守。

所以大田要塞那边其实已经成为本州岛乃至全日本最安全的地方……而在于大田要塞那边联系之后,冒险者号上的船员们终于算是放下心来。

至于秦府这边,周小龙早就草拟了一份简报,在经过热兰遮港港务办公室审核之后,已经发到了秦府秘书处。

而更详细的情报,将会由周小龙带着这批货物一齐回到四川之后,当面向肖恒报告。

在冒险者号抵达热兰遮的第二晚,港务办公室组织了一场小型的欢迎会与庆功会……其实就是大家一起找个借口吃点好吃的、喝点酒放松放松。

等酒过三巡之后,周小龙和关鳞两个人就拎着酒瓶、端着盘油炸花生和卤肉的拼盘离开了宴会厅,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小酌起来。

关鳞作为秦府第一舰长,是事实上的海军最高统帅,也必将成为未来的海军总司令——这可是近乎于兵部尚书的职位了!可以说是目前热兰遮港地位最高的存在。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关鳞平日里都尽量不苟言笑,在这种庆祝的场合也基本都是点个头就走——不然领导在的话下面人也放不开。抽屉中。

这本日志将一直跟随着冒险者号,直到它退役或是沉没。可以说这本日志就是这艘船的历史,而周小龙则是亲手开启它历史的人。

这样的荣誉,周小龙已经经历过一次了,而这一次则更加感慨。

“说得容易!诗词岂是想做就能做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是写不出好词来的!要有感而发,要触景生情……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懂吗?”周旭庭看着自己这位本家满不在乎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

“啊呜……困了呢,我去眯一会。”周小龙伸了个懒腰,摸掉眼角因打哈欠所渗出的泪水,毫不在意的转身走了。

周旭庭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想当初那首绝世好词可就是这个贱人给打断的!现在居然连一点歉意都没有!

“哼……”

周旭庭冷哼一声,眼睁睁的看着周小龙离开了——倒不是说他不想骂人,问题是他真骂不过。

不过想了一会,周旭庭忽然笑了起来,打开笔记本翻到最后,在上面写了一则小故事。

故事的主角么,当然就是周小龙啦!

至于内容……

一些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小改编,仅此而已。

周小龙还不知道自己即将“名留青史”,而那个小笑话也将成为令他一想起来就咬牙切齿的黑历史。

在经历过这样一个小插曲之后,冒险者号终于看到了台湾岛,又航行了半天时间穿过了台湾海峡,终于抵达了本次航行的终点——热兰遮港。

由于出于保密的考虑,冒险者号上并未装备电台,所以直到它出现在视距以内的时候,热兰遮港港务办公室这才开始组织迎接。

尽管很早以前肖恒就给出过世界地图,但作为第一批探明了美洲情况的冒险者,周小龙他们的经历当然会引起众多同学的以及其他人的关心。

在组织了一场迎接晚会后,周小龙他们也终于接触到了当前的最新消息。

疟疾在整个江南地区甚至包括大半个南海爆发,蒙元开始进驻江南的村庄、府县进行底层的统治……最后还有蒙日战争爆发的消息等等。

对于关家来说,蒙日战争无疑是最牵动他们心弦的。

既然现在已经得到了远比日本航线更加丰厚的贸易航线,那么在最坏的情况下,大田港那边是不是也可以放弃了?

生出这种想法很正常,但若是他们看到大田要塞的规模之后,估计就不再会有这样的顾虑了。

那个基本上复制了崇明要塞的大田要塞,基本上就是本时代中最坚硬的堡垒,别说使用实心弹的蒙军了,就算是使用开花弹的秦府自己也没有把握正面硬吃下来……而且即便打下来了也将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

当然了,随着甲苯的产量逐渐增多,秦府的炮弹爆炸部也将逐渐淘汰黑火药……到了那个时候,填装了高爆炸药的炮弹将会成为所有乌龟壳的噩梦。

一直以来矛与盾都是在不断进化的,有时候矛会锋利过盾,而有时候盾又坚固过矛……这个过程基本上是逐级进行,交替上升的。

然而现在的秦府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太远了,以至于无论是手中的矛还是盾都已经领先其他文明一个时代了。

这样的代差之下,相较于其文明来说,秦府的盾就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秦府的矛就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矛。除非秦府自相矛盾,否则没有人能守得住秦府的进攻,也没有人能攻破秦府的防守。

所以大田要塞那边其实已经成为本州岛乃至全日本最安全的地方……而在于大田要塞那边联系之后,冒险者号上的船员们终于算是放下心来。

至于秦府这边,周小龙早就草拟了一份简报,在经过热兰遮港港务办公室审核之后,已经发到了秦府秘书处。

而更详细的情报,将会由周小龙带着这批货物一齐回到四川之后,当面向肖恒报告。

在冒险者号抵达热兰遮的第二晚,港务办公室组织了一场小型的欢迎会与庆功会……其实就是大家一起找个借口吃点好吃的、喝点酒放松放松。

等酒过三巡之后,周小龙和关鳞两个人就拎着酒瓶、端着盘油炸花生和卤肉的拼盘离开了宴会厅,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小酌起来。

关鳞作为秦府第一舰长,是事实上的海军最高统帅,也必将成为未来的海军总司令——这可是近乎于兵部尚书的职位了!可以说是目前热兰遮港地位最高的存在。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关鳞平日里都尽量不苟言笑,在这种庆祝的场合也基本都是点个头就走——不然领导在的话下面人也放不开。

这趟旅程的各种经历以及

至于他之前的那艘运输舰,目前正在他同学

节108 时间

节108

恭州城招待所,小会议室里的会谈并没有现象中那么顺畅——事实上除了最开始的招呼之外,肖恒与那三名英国人存在着严重的交流障碍。

在中世纪到现代的几百年中,英语中的一些单词的拼写和读音发生了变化,一些词的语意渐渐发生了转变,还有一些词语后来干脆就消失不见了,这就导致了肖恒很难分辨出对方说话是什么意思。

而肖恒说话对方就更听不懂了……本身美国英语就跟英国英语有一定的差别,再加上一些现代才出现的俚语和词汇也让那三个英国人听得一脸懵逼。

而且最大的问题是英语词汇不像汉语,有些地方可以通过前后文来推测意思,但有些地方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关键性的词汇意义不明的话整句话都会变成废话。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人已经读不懂莎士比亚可中国人还能读懂诗经”的段子在后世广为流传的原因。

说英国人完全读不懂莎士比亚那肯定是扯淡,毕竟一些日常性的用语变化很小。

但问题就出在现代与古代语意、拼写完全不同的单词上,一旦某个句子里出现这样一个单词,整个句子都变得语意不明起来。

当然了,若是说现代的中国人能完全读懂诗经也有些不现实,不过至少字面意思还是能够理解的。

比起英国人看到一些长、难、生僻句就完全看不懂什么意思,说中国人看得懂诗经似乎也不算太过夸张。

汉语的优势就体现在这了。

至于后世那些公知竭尽全力的试图证明英国人能看懂莎士比亚但中国人却看不懂诗经……

当然了,前半部分他们的确没错。英国人看莎士比亚的确不是每句话都看不懂……

可这种“懂”和公知们说中国人看不懂诗经的“懂”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后者对中国人的要求是研究古文级别的“懂”,跟英国人理解语意的“懂”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懂”。

这叫什么?

这就叫驰名双标。

难道真的有人看不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吗?

难道真的有人无法体会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美好吗?

当读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文字时,作为后代子孙的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作者当初的心境与想法。

尽管过了过去了几千年,尽管字句的读音可能都已经不同了,但出生在现代的中国人依然能够通过阅读来与自己的祖先产生共鸣,甚至还能隔着历史欣赏古人的文采飞扬。

无论目的如何,说中国人读不懂诗经那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过道理归道理,汉语如何优秀对于解决肖恒现在的促进并无任何帮助。

经过了半天艰苦的交谈之后,虽然收获不多,但多少还是有一些。

首先当然是更新、校正了一下词汇库,与当前时代的英国英语进行了一定的同步。

其次就是得到了目前英国的第一手资料。

虽然这几个大头兵的地位不高,平时也很难接触到保密级别高的东西,但仅凭他们的日常生活就能推断出很多东西了。

根据这几名龙虾兵所提供的情况,肖恒推断目前的英国应该正处于圈地运动的末期、工业革命爆发的前夕。

此时的英国尚未有林立的烟囱,但纺织工厂已经遍地开花了,对美洲的殖民以及奴隶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与此同时科技、文化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力也正处于加速上升期。

在结束了与三名龙虾兵的会谈之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肖恒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到秘书处办公室去了一趟。

秘书处的大佬们已经下班了,不过这里依然有几个文书正在帮忙整理明天的卷宗,所以下班的时间稍微晚了一些。

当他们看到肖恒进来之后,立即起身行礼道:“公子。”

“嗯。”肖恒点点头,也没多说什么就进了自己的办公室,而文书们则见怪不怪的重新坐下继续自己的工作。

听着门外轻声的讨论声,肖恒从书架上找到一本厚重的手账册,翻开精美的皮质封面后,就露出了里面那贴满了各种纸条、写满了各种鬼画符的书页。

这本手账里面纪录的东西都是肖恒最近一段时间回忆出来的,与他原本历史不符的纪录。

肖恒从旁边的抽屉里抽出几张已经打好孔的手账纸,开始在上面写下今天审讯所得的各种消息。

一边写一边回忆,等写完准备将这几页加到欧洲区的时候,肖恒忽然愣住了。

“……不对!”

肖恒皱了皱眉头,重新翻开自己写的这几页英国篇现状仔细看了起来,而后又翻到欧洲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等都看完之后,肖恒的眉头就深深的皱了起来,目光漫无焦点的穿透了书页,焦点仿佛落在遥远的地球另一端。

“的确不对。”

“不过……”

“也许……”

肖恒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拿出一张草纸,在上面画下了一根长线,并且在上面标注上各种文字。

在这根线以“黄袍加身”为始,以“赵昺跳海”为终,最终描绘出了一条原本时间线上的大宋。

而后肖恒又在这根线的下面多画了一条线,依然是以“黄袍加身”为始,最后却是以“赵芮登基”为终。

这是肖恒目前所在的新宋时间线。恭州城招待所,小会议室里的会谈并没有现象中那么顺畅——事实上除了最开始的招呼之外,肖恒与那三名英国人存在着严重的交流障碍。

在中世纪到现代的几百年中,英语中的一些单词的拼写和读音发生了变化,一些词的语意渐渐发生了转变,还有一些词语后来干脆就消失不见了,这就导致了肖恒很难分辨出对方说话是什么意思。

而肖恒说话对方就更听不懂了……本身美国英语就跟英国英语有一定的差别,再加上一些现代才出现的俚语和词汇也让那三个英国人听得一脸懵逼。

而且最大的问题是英语词汇不像汉语,有些地方可以通过前后文来推测意思,但有些地方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关键性的词汇意义不明的话整句话都会变成废话。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人已经读不懂莎士比亚可中国人还能读懂诗经”的段子在后世广为流传的原因。

说英国人完全读不懂莎士比亚那肯定是扯淡,毕竟一些日常性的用语变化很小。

但问题就出在现代与古代语意、拼写完全不同的单词上,一旦某个句子里出现这样一个单词,整个句子都变得语意不明起来。

当然了,若是说现代的中国人能完全读懂诗经也有些不现实,不过至少字面意思还是能够理解的。

比起英国人看到一些长、难、生僻句就完全看不懂什么意思,说中国人看得懂诗经似乎也不算太过夸张。

汉语的优势就体现在这了。

至于后世那些公知竭尽全力的试图证明英国人能看懂莎士比亚但中国人却看不懂诗经……

当然了,前半部分他们的确没错。英国人看莎士比亚的确不是每句话都看不懂……

首节 上一节 484/5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