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宋能网购 第402节

其中尤其以巫山云海最为出名,早在唐朝便留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佳句。

一条小舟顺流而下,穿过蜿蜒的峡谷和层层叠叠的云海,终于是出了蜀江。

出了巫山段之后,两岸豁然开朗。

一名渔人从船上站起身来,忽然从怀中掏出一只精致的黄铜圆筒放在眼睛上四处观察起来。

“有什么发现吗?”船舱的人问道。

“有几个渔民。”拿着望远镜的渔人说道。

“除了渔民呢?岸上也看看。”

“暂时没发现蒙军的迹象,与探子的情报基本相符。”渔人收回了望远镜,重新坐到船上,“我觉得可以给后方发信号了。”

“好的。”

说着船舱内藏着的人就开始摆弄那个像小柜子一样的机器……不一会儿,机器内就传来了一阵电流噪音,不过这个声音很快就平息了。

“呼叫渔夫,这里是鱼鹰……已确定樵夫的情报正确无误,完毕。”

“渔夫收到,请继续前进,完毕。”

“……”

那电报员松了口气,关掉了耗电量巨大的发报模块,只剩下应答机仍然开机。

“走吧,船老板。”电报员笑道。

“嗯。”渔夫打扮的侦查员出了船舱,坐在船尾轻轻的摇撸前进。

远方的渔民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边的动静,依然继续自顾自的抛网、捕鱼。

只有一个年轻的渔夫抬起头来往这边看了一眼,似乎在奇怪对方的运气为什么这么好,如此快的就网到了足够的鱼。

探船离开差不多20分钟后,巫山江口忽然冲出一艘平底儿沙船。

这艘船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其他渔船的注意——在这个航道上隔三差五总能看到大船触摸,所以这艘很大的沙船在这却也算不上特殊。

当这艘沙船开过去之后,巫山峡谷中就又开出了一艘同型号沙船,然后是再一艘,再再一艘……

尽管那几位渔民隔着很远,但江面上如此大的举动

由于渔民之间隔得很远,又多是独自作业,在没人提醒的情况下一艘两艘的大船很难被他们注意到。

然而这一连串的大沙船可不是“一艘两艘”的问题,而是连绵不绝的问题!

江面上大型沙船连成了线,仿佛永远没有尽头似得……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到这边的动静,毕竟这么多艘大船聚在一块那未免也太引人注目了。

周小龙站在船头上,默默的望着远方出神。

与肖恒一同回到蜀地的周小龙还没来得及找地方休息就被肖恒扔到位于益州的学堂再教育去了。

虽然只是又念了一次初中,但这次肖恒给他定的标准是语文不得低于80分,地理不得低于95分,数学不得低于100分,只有达到了这个分数线肖恒才允许他毕业。

顺便说一句,以上分数都是百分制……可想而知这次回炉重造对于周小龙来说究竟有多么痛苦。

数学!

100分!

要人命啊这是!

周小龙原本想要找肖恒聊聊,让老师给他降点标准……

然而周小龙在益州城,肖恒在恭州城,两城相隔整整一天的路程,无论如何周小龙都见不到肖恒。

不过就算见到了肖恒估计也不会为他降低标准的,毕竟那时候的肖恒整个人都被埋在公文里了,心中憋着一股郁结之气,根本没心思搭理他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

在经过了最初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困窘之后,周小龙终于放弃了反抗,开始拼命的学了起来。

毕竟他离开学校的时间还不长,各方面的知识还没还给肖恒,现在捡起来之后再加上刻苦的学习,终于达到了肖恒的要求,再次初中毕业了。

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等周小龙出关的时候刚好蒙军也退却了,曾经断绝的交通终于重新舒畅了……

原本这算是好事,但对于周小龙这个倒霉蛋来说,还没来得及在蜀地稍作休息,就再次被肖恒派出去领船了——秦府目前闲着的船长就他一个!这种事他不干谁干?

所以曾经的海运三号舰的舰长此时就客串起了沙船运输队的船头儿。

“唉……”

周小龙忽然一声叹息。

“小小年纪有什么好叹气的?”周小龙身后站着的一名文士打扮的家伙说道。

“多了。”周小龙头都没回道。

“哦?都有什么?说来听听?”那文士笑道。

“……”周小龙抬了抬眼皮,似乎想回头看那人一眼,结果终究还是因为懒得动而放弃了。就网到了足够的鱼。

探船离开差不多20分钟后,巫山江口忽然冲出一艘平底儿沙船。

这艘船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其他渔船的注意——在这个航道上隔三差五总能看到大船触摸,所以这艘很大的沙船在这却也算不上特殊。

当这艘沙船开过去之后,巫山峡谷中就又开出了一艘同型号沙船,然后是再一艘,再再一艘……

尽管那几位渔民隔着很远,但江面上如此大的举动

由于渔民之间隔得很远,又多是独自作业,在没人提醒的情况下一艘两艘的大船很难被他们注意到。

然而这一连串的大沙船可不是“一艘两艘”的问题,而是连绵不绝的问题!

江面上大型沙船连成了线,仿佛永远没有尽头似得……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到这边的动静,毕竟这么多艘大船聚在一块那未免也太引人注目了。

周小龙站在船头上,默默的望着远方出神。

与肖恒一同回到蜀地的周小龙还没来得及找地方休息就被肖恒扔到位于益州的学堂再教育去了。

虽然只是又念了一次初中,但这次肖恒给他定的标准是语文不得低于80分,地理不得低于95分,数学不得低于100分,只有达到了这个分数线肖恒才允许他毕业。

顺便说一句,以上分数都是百分制……可想而知这次回炉重造对于周小龙来说究竟有多么痛苦。

数学!

100分!

要人命啊这是!

周小龙原本想要找肖恒聊聊,让老师给他降点标准……

然而周小龙在益州城,肖恒在恭州城,两城相隔整整一天的路程,无论如何周小龙都见不到肖恒。

不过就算见到了肖恒估计也不会为他降低标准的,毕竟那时候的肖恒整个人都被埋在公文里了,心中憋着一股郁结之气,根本没心思搭理他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

在经过了最初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困窘之后,周小龙终于放弃了反抗,开始拼命的学了起来。

毕竟他离开学校的时间还不长,各方面的知识还没还给肖恒,现在捡起来之后再加上刻苦的学习,终于达到了肖恒的要求,再次初中毕业了。

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等周小龙出关的时候刚好蒙军也退却了,曾经断绝的交通终于重新舒畅了……

原本这算是好事,但对于周小龙这个倒霉蛋来说,还没来得及在蜀地稍作休息,就再次被肖恒派出去领船了——秦府目前闲着的船长就他一个!这种事他不干谁干?

所以曾经的海运三号舰的舰长此时就客串起了沙船运输队的船头儿。

“唉……”

周小龙忽然一声叹息。

“小小年纪有什么好叹气的?”周小龙身后站着的一名文士打扮的家伙说道。

“多了。”周小龙头都没回道。

“哦?都有什么?说来听听?”那文士笑道。

“……”周小龙抬了抬眼皮,似乎想回头看那人一眼,结果终究还是因为懒得动而放弃了。

“”

节24 主粮战争

节24

天刚微微亮,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正是晨曦已到,破晓未至的时刻,恭州城外的秦府粮仓处已经挤满了等待买粮的人。

这些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唯一相同的是,他们的身上穿的都是单衣,脸上都有苦色。

这群人正是恭州城外周边的穷苦人家。

当战争爆发后,蜀地的确涌入了大量流民,尤其是以秦府为主导的有秩序的难民转移工作,给蜀地带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虽然这些人的口粮基本都由秦府解决,但蜀地的粮价还是不可抑制的起飞了。

战争往往会带来饥荒。

除了农民被战争赶出了家乡导致土地荒废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地主们囤货居奇、哄抬物价。

自古以来这些人就都是这幅德行从未变过,甚至到了肖恒那个时代仍然偶尔能看到这些人的手笔——例如葱蒜暴涨背后多半就有这种人的动作。

不过在肖恒的那个时代,这些人也最多就是炒炒葱蒜之类打打擦边球了,主粮这种关乎到人民生计、国家兴亡的东西他们是万万不敢动的。

而在这个时代,大地主们的所作所为只有四个字能形容——无法无天。

对于他们来说粮食涨得越高他们赚的就越多,不管外面有多少人饿死他们会无动于衷。

历代农民造反多半有这些地主们的推波助澜。

而可悲的是,在这个年代这种行为是不会被惩罚的,毕竟许多大地主背后都有朝廷的关系……而反顾来说背后若是没有朝堂之上的关系,那么他们也无法成为大地主。

看看之前林家的发家史就知道了——祖先出过大官,留下了不少人脉,让林家从普通级别的地主一跃成为了恭州城周围数一数二的大地主。

而随着第二代、第三代再没出过大官,林家的势力也就渐渐缩水,坐拥的土地面积也慢慢缩小。

到了林田他们这一代家里出了个林飞,正三品的大员,所以家里再次起飞,一跃成为近乎于独霸恭州城的豪门望族!

从这起起伏伏不难看出家里有没有人在朝当官这件事几乎可以当做一个家族福祸兴衰的一个晴雨表,无论放到哪朝哪代都八九不离十。

当士大夫的利益与大地主的利益进行了深度捆绑之后,那么土地兼并也就在所难免了。

总有人说土地兼并造成了国力的衰弱,最终往往会导致大规模的民变。

那么土地兼并为什么会引来民变呢?这其中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吗?

其实并没有。

土地兼并并不是一定会造成民变的。

例如肖恒所处的大宋就是如此,大量失去了土地农民走进了工坊、走进了城市,甚至出海当了海员……也正是这种相对宽松的人口流动和旺盛的经济需求造就了这样的“奇观”。

而到了现代,随着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进程,失去土地的农民大多进了工厂成为了一名工人……而这个过程虽然也闹出了不少矛盾,但总体上似乎也打破了土地兼并的魔咒。

或者换个角度——将地主当做企业主,将农民换成打工人,那么这个系统似乎就能够圆满且完美的运行下去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

当刀工人能拿到足够户口的饭钱时,这个系统就会相对稳定。而当企业主拿起了鞭子,像奴隶一样使唤打工人时,革命就必然紧随而至。

首节 上一节 402/5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