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宋能网购 第354节

一位胡子修得很精细的中年人从门后探出头来,仿佛做贼似的左右看了看,这才将那汉子放了进来。

“师傅你看,这就是你说的那份报纸。”汉子将一分有些皱皱巴巴的报纸递给了那小胡子中年人,自己则用袖子用力的抹了抹脸和额头,将上面的汗珠统统擦掉。

只是刚刚擦掉新的汗珠就又渗出来了,不一会就把那汉子的内衫都沏透了。

“好了,你先下去擦擦汗,让你师娘给你找一身干净的衣服换上……这大冷天的可别着凉。”小胡子两眼紧盯着那份报纸,头也没抬的说。

“是。”汉子低了低头,快步走进了后堂,不一会里面就隐隐约约的传来了那汉子以及一个女子的声音。

小胡子也没在意,只是吃力的读着报纸上的内容。

自从秦府杀出去的那天开始,整个临安府都开始免费派发这份报纸……但对于小胡子来说,这报纸虽然不贵但却也得花钱,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识字不多读起来很是吃力。

最初小胡子也捧起蒙学的东西念了几天,可惜丢下的时间太久了,现在想捡起来都觉得脑袋听……而后他索性就不提、不看,并且也不回应别人的讨论,生怕被别人知道了他识字不多的事而笑话他。

所以,尽管那份报纸是免费的,但小胡子却并没有第一时间拿到手。

而随着能看报纸的人都看过了,这报纸上所承载的消息也就是给不少临安百姓多了些茶余饭后的聊天内容……仅此而已。

此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受到教育的,所以识字的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少数。

而这次报纸上的东西虽然很扎实很详细,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是太过艰深了一些,无法让百姓生出兴趣主动了解。

用后世的话来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报纸上讲得的事情很重要,但却也只是在圈内重要,无法造成出圈级别的影响力。

而这其实也正是肖恒想要的。

很多事情如果硬性的灌输反而会让人反感,但若是通过一系列手段让对方自己意识到了问题,那么许多事情就会变得顺风顺水了。

在普通百姓看不到的地方,肖恒的那份报纸其实已经掀起了轩然大波,只是此时的暗流仍在“水面”以下,普通人感受不到罢了。

但是“爆炸”毕竟还是发生了。

先是黄相爷的家眷、族裔突然开始带着大包小裹离开临安,美名其曰回家省亲——但谁见过带着全部家当省亲的?

若不说是省亲,说是搬家都有人信!!

如果说黄相爷家的事是个例的话,那么沈钧沈相爷的家眷、族裔也带着大量装得满满当当的牛车离开了临安……

难道这也是巧合?

渐渐的,有些人开始有了自己的怀疑,而后他们的怀疑也很快就被证实了——在这个年代可没什么保密意识,有的时候可能只是为了一杯免费的大碗茶可能就把别人给卖了!

但即便已经出现了两位相爷的家属大量逃亡这件事,可绝大多数人依然显得麻木,对这件事并没有多么深刻的认识。

若是没有人引导的话,这种怀疑的情绪可能很快就会被打消掉——毕竟这年头逃亡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一次逃亡不仅身家大为缩水,甚至一不小心连命都可能逃没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蒙军明天就要兵临城下了,许多百姓可能还会赌一把他们无法攻破临安府的城墙。

毫无疑问,蒙元无法攻破临安是个小概率事件,而人类在面对小概率事件的时候,总是期望奇迹的发生,反而回去忽略掉大概率会出现的危险。

毕竟人这种动物,天生就喜欢听自己想听到的话,看自己想看到的东西……符合自己预期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并且最好不用考虑别人的意见。

而肖恒的目的,就是要戳破他们的偏见。在这种地方慢慢的已经变成了某种商品。

走街串巷的打更人会在初一十五时上门拜访收取服务费,无业闲汉会等在富人聚集的酒楼门口随时等待差遣……

在这个工商发达的城市里,就算请人挂画可都是要收费的!

而这个聚集着无数服务业从业者的胡同,基本上无论你有任何需要来到这里都能满意而归……也正是因为这里手艺人多、有绝活的人多,所以平日里这可都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来往行人川流不息……

但现在,这里剩下的只有冷清。

行色匆匆的汉子很快来到一处店铺前轻轻的打了打门:“师傅、师傅!我回来了!!”

“吱呀……”

门开了。

一位胡子修得很精细的中年人从门后探出头来,仿佛做贼似的左右看了看,这才将那汉子放了进来。

“师傅你看,这就是你说的那份报纸。”汉子将一分有些皱皱巴巴的报纸递给了那小胡子中年人,自己则用袖子用力的抹了抹脸和额头,将上面的汗珠统统擦掉。

只是刚刚擦掉新的汗珠就又渗出来了,不一会就把那汉子的内衫都沏透了。

“好了,你先下去擦擦汗,让你师娘给你找一身干净的衣服换上……这大冷天的可别着凉。”小胡子两眼紧盯着那份报纸,头也没抬的说。

“是。”汉子低了低头,快步走进了后堂,不一会里面就隐隐约约的传来了那汉子以及一个女子的声音。

小胡子也没在意,只是吃力的读着报纸上的内容。

自从秦府杀出去的那天开始,整个临安府都开始免费派发这份报纸……但对于小胡子来说,这报纸虽然不贵但却也得花钱,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识字不多读起来很是吃力。

最初小胡子也捧起蒙学的东西念了几天,可惜丢下的时间太久了,现在想捡起来都觉得脑袋听……而后他索性就不提、不看,并且也不回应别人的讨论,生怕被别人知道了他识字不多的事而笑话他。

所以,尽管那份报纸是免费的,但小胡子却并没有第一时间拿到手。

而随着能看报纸的人都看过了,这报纸上所承载的消息也就是给不少临安百姓多了些茶余饭后的聊天内容……仅此而已。

此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受到教育的,所以识字的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少数。

而这次报纸上的东西虽然很扎实很详细,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是太过艰深了一些,无法让百姓生出兴趣主动了解。

用后世的话来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报纸上讲得的事情很重要,但却也只是在圈内重要,无法造成出圈级别的影响力。

而这其实也正是肖恒想要的。

很多事情如果硬性的灌输反而会让人反感,但若是通过一系列手段让对方自己意识到了问题,那么许多事情就会变得顺风顺水了。

在普通百姓看不到的地方,肖恒的那份报纸其实已经掀起了轩然大波,只是此时的暗流仍在“水面”以下,普通人感受不到罢了。

但是“爆炸”毕竟还是发生了。

先是黄相爷的家眷、族裔突然开始带着大包小裹离开临安,美名其曰回家省亲——但谁见过带着全部家当省亲的?

若不说是省亲,说是搬家都有人信!!

如果说黄相爷家的事是个例的话,那么沈钧沈相爷的家眷、族裔也带着大量装得满满当当的牛车离开了临安……

难道这也是巧合?

渐渐的,有些人开始有了自己的怀疑,而后他们的怀疑也很快就被证实了——在这个年代可没什么保密意识,有的时候可能只是为了一杯免费的大碗茶可能就把别人给卖了!

但即便已经出现了两位相爷的家属大量逃亡这件事,可绝大多数人依然显得麻木,对这件事并没有多么深刻的认识。

若是没有人引导的话,这种怀疑的情绪可能很快就会被打消掉——毕竟这年头逃亡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一次逃亡不仅身家大为缩水,甚至一不小心连命都可能逃没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蒙军明天就要兵临城下了,许多百姓可能还会赌一把他们无法攻破临安府的城墙。

毫无疑问,蒙元无法攻破临安是个小概率事件,而人类在面对小概率事件的时候,总是期望奇迹的发生,反而回去忽略掉大概率会出现的危险。

毕竟人这种动物,天生就喜欢听自己想听到的话,看自己想看到的东西……符合自己预期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并且最好不用考虑别人的意见。

而肖恒的目的,就是要戳破他们的偏见。

没看过报纸的人看不懂的这个时间节点上,

最初的几天,除了

节123 引爆

节123

平日里,这大宋的皇帝是三日一朝……别看每三天才上一次班,但只要稳定住这个频率,那么赵朞在大宋历代天子之中那还算是勤奋的。

而最近由于秦荐大败,蒙元南下的关系,这早朝频率也从三日一朝改成了一日一朝。

各路王公大臣们每天早晨天没亮就等在皇宫门口等着开门……在这寒冷的天气里,没有点体力可还真撑不下去,尤其是对那些年老体弱的大臣来说,每次早朝都是一场折磨。

也正是因为如此,能够站在这里的人无论年龄,基本上都是身体比较好的人——身体太差的上一次早朝就有可能挂掉的,基本都已经告老还乡了。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不上朝的人就是因为告老还乡。

例如有些武官就不用上朝,绝大多数的贵族也不用上朝……而目前大宋仅存的唯一一位国公爷靖国公,虽然此时仍是身强体壮,但平日里也是不需要上朝的。

但是今天,这位不喜争权夺利且素有淡泊名利头衔的国公爷,今日里却穿着整齐一本正经的站在皇宫门口。

由于靖国公地位尊崇,平日里与众朝臣也没什么交集的关系,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是上前问好之后就自觉的离开了,也没人愿意跟他攀谈两句……

这国公就算没有实权可也是个尊崇的位置,照理说如此难得的机会早就应该有人上前攀谈套近乎了,然而所有人却都只是维持了最基本的礼貌。

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是因为当今陛下赵朞不待见靖国公府。

靖国公府作为“历史遗留”问题,虽然不至于成为赵朞的心病,但该看不顺眼还是得看不顺眼的……而靖国公韩非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平日里尽量都不出现在赵朞的视线范围之内。

然而现在,靖国公居然站在这里等着上朝了!这可就透露出那么点别样的味道来。

能站在这里的哪一个不是人精?当然都品得出味道来。虽然碍于韩非在场的关系没办法交头接耳,但各自的心中可都开始盘算起来。

今天,定然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就在众人心里犯嘀咕的时候,两位一身轻松的宰相联袂而来。

虽然两人很有可能是恰好碰到了一起,但结合着他们两人送走家人,以及现在靖国公韩非居然也到了场……众多朝臣此时几乎已经可以确定有大事要发生那了。

而不巧的是,最近的大事只有一个,那就是南下的蒙军!

一想到这里,不少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凝重的神色,而另外一些人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丝轻松。

表情凝重的大概率是因为没有听信“谣言”,坚决没有把自己家人送走。

而那些显得轻松的,大概都是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去跟风两位相爷。

之前他们虽然不知道两位相爷为什么要这么做的,也不知道这样跟风的结果是否正确,会不会有什么后果……

但至少现在看来,他们赌对了。

“沈相爷,黄相爷,见过二位。”韩非率先作揖道。

“学生黄世忠,见过靖国公。”率先还礼的是黄世忠是。

而沈钧本来就在思考问题——靖国公此时到来的目的多半还是跟蒙元有关,可更具体的是什么事呢?他是主战、住和还是主逃?

就在这样想着的时候,沈钧就慢了那么半步,落到了黄世忠的后面,所以反而被黄世忠抢先问了好。

“学生沈钧,见过国公爷。”沈钧也堆起了满脸的笑容,热情招呼着韩非。

“二位不必多礼。”韩非虽然嘴上这么说着,但却也坦然的受了他们一礼。

“不知今日国公爷为何事而来啊?”黄相爷亲切的问道。

“靖国公自然是有要事要办。”沈钧插了一嘴。

“当然有要事……我是为你等二人而来。”韩非淡淡的说。

“……”

听闻韩非如此之言,沈钧面色不改,黄世忠也是笑容依旧,仿佛丝毫没有受到韩非言辞的影响一样。

然而这都只是表态。

宰相肚里能撑船,若是船翻了也能淹死人。至于这船让谁上、会不会翻,那可都是掌握在宰相手里的,这反与不反完全在人家一念之间。

但是在面对地位尊崇的靖国公韩非时,即便是他们也不得不谨言慎行,生怕被对方抓住什么把柄。

两人的内心同时几乎同步的开始回忆自己最近又做了什么缺德事……然而两人又几乎是同一时间想到了自己转移家室的这一件事。

“国公爷,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解?你我可是无冤无仇……为何要参我一本?”

首节 上一节 354/5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