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213节

  更具体点来说……汝南。

  也就是曾经出了两个袁氏(术,绍;袁涣)的超繁华区域。

  虽然在他看来,此时此刻的魏延第一目标便是援护襄阳。

  但问题在于,这就只是他贾诩的个人看法。

  陈逢也许不是这么想的呢?

  如果他一开始的目的,就是让魏延攻打淮南呢?

  更为关键的是。

  由于此时此刻的局势变化,或者说的调兵遣将之后的局势变化。

  只要魏延真的缩在随县一侧,只是一心攻打淮南的话,这一可能就将无限放大了。

  毕竟,徐晃跟张郃就算是再怎么厉害,但他们也不能直接跨越城池去进攻魏延吧?

  而在与此同时,魏延如果借助地利攻打淮南关口,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会变得很大了。

  因为眼下的曹操一方,许都虽然有人看守,但淮南一地的防守,其实是直接给了曹仁的。

  也就是说。

  如果陈逢用自身外加襄阳为饵,他就将很轻松地让整个淮南变得空虚。

  这时候的魏延,若是能够利用好这段时机……

  “不好!”

  “淮南大局危矣!”

  贾诩感到心头一冷,当即便不管不顾地跑向了曹仁。

  “先生所言,确实有道理,可这终归只是可能罢了。”

  曹仁本该相信贾诩这番判断的,不过由于他知道一些内情,因此他很是轻松地便摆了摆手道:“先生多虑了。”

  说着,他压低了嗓门,悄悄道:“先生怕是不知,如今的淮南,不仅有张辽、乐进二位将军,同时主公的目光,也在看顾着这片区域。”

  “可主公若是也觉得淮南有将军看顾,当若何?”

  贾诩状若无意地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

  曹仁仿佛被吓到了似的,当即就陷入了沉默。

  之后,当他开始深入思索时,他的脑门上渐渐地就出了一层冷汗。

  “来人,取纸笔来!”

  片刻后,曹仁猛地就对旁边喊了起来。

第209章 荀攸出计

  贾诩跟曹仁都将目光放在了淮南。

  而且在他们的影响下,曹操也很快就收到了信件。

  “魏延麾下不过万军,何以敢进军淮南?”

  “子孝糊涂!”

  虽然曹操嘴上有些逼逼赖赖的,但他终归还是也将一部分的注意力放到了淮南。

  “来人,告知文谦一声,让他注意些,莫要被魏延找到了机会。”

  说完之后,曹操也就不再关注此事了。

  之所以如此,除了因为乐进确实足够可靠之外,还有一点更关键的原因在于。

  此时此刻的他,正在全力的谋划庐江,或者说是孙权。

  为什么?

  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虽然涉及不到四十五号混凝土可以搅拌宇宙飞船这等高段位的知识。

  但,这一问题的牵涉也是很广。

  不过这一问题也是可以简单解释的。

  刘、孙联盟,确实是足以撬动曹魏大本营的。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了。

  因此之故,曹操自然是要全力去谋划孙权了。

  否则一旦等孙权成了势,他直接就可以威胁到中原的徐州了。

  这还了得?

  也正因此缘故,曹操才暂时地放下了刘备。

  不是因为他不想提防刘备了。

  主要是因为,孙权此时此刻的威胁,相对刘备而言,要更加大一点。

  最起码来说,刘备暂时而言还是威胁不到中原的。

  但是孙权呢?

  已经打到庐江了,只要通过庐江通道,就能迅速进军合肥。

  这是何等可怕的局势?

  曹操如果不将其摁下去,那他也就可以直接回去种田了。

  因为连轻重缓急都分不清楚的他,显然是不适合打天下的。

  ……

  “本相原想着,让文谦前往南阳,以此镇压刘备,不想如今……”

  曹操感慨了一番后,转而看向荀攸道:“公达以为,为今之计本相当谴谁往南阳,以镇局势?”

  荀攸仿佛早有算计,刚被问询,他便向前踏出了一步:“攸以为,丞相可先谴都护将军(曹洪)前往。”

  “子廉吗?”曹操似乎在琢磨。

  不是他不相信曹洪。

  毕竟来说,此时此刻的曹洪就已经成了都护将军,有监督诸将之重则。

  这要说不信任,那……曹操大概也就没什么可以信任的人了。

  因为首先要知道的是,就算是夏侯渊,那也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方才获得都护将军的。

  而与之相比的曹洪,又是什么时候呢?

  建安二年。

  就算是夏侯渊,那也是相差了将近十八年,方才走到了曹洪的位置上。

  该说不说,曹洪让马那一出着实是让曹操感动到了……

  而如今曹操之所以犹豫,其实也正因为这一点。

  因为曹操很清楚,曹洪虽然位置高,但那不过都是自己的宠爱罢了。

  若要比起打仗来,他或许也就只是跟曹仁在伯仲之间。

  因此之故,一旦将曹洪派遣了过去,两人之间或许就会生出不小的争端了。

  想到这里,曹操再看向荀攸之时,不由得便露出了几分责怪的意思。

  他的目光似乎在说,‘公达你这主意也不怎么样嘛……’

  “丞相容禀。”

  “自(行)征南将军兵败于襄阳之后,将士大多心有所怨,其中一些不太好听的声音,甚至都传到了许都。”

  “因此之故,南阳可谓困局是也……”

  “而如此困局之下,若非都护将军,谁又能解之?”

  荀攸瞬间就不服了,不过他内心里虽然有着几分小脾气,但说话的时候却还是保持了一脸的温和。

  听完荀攸的这番话,曹操先是一愣,而后脸上方才露出了恍然。

  很显然。

  曹操听懂了荀攸想要表达的意思。

  不外乎就是徐晃、张郃……等一大票人并不太愿意出大力为曹仁效死的局面。

  而这样的局面,如果想要解开,有什么办法呢?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

  一来,他曹操亲自前往。

  鉴于他的信誉问题,他这么做了之后,那些人自然也就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也都会觉得自己的功劳可以得到提拔。

  最起码,不会全部被曹仁夺去。

  这样一来,徐晃、张郃等人还会不愿意效命吗?

  他们不愿意效命,只是觉得曹仁可能会把功劳抢去、同时把罪过推到自己身上。

  如今这一局面既然已经解开,他们又怎么会不愿意效命呢?

  当然了,由于如今孙权都有了威慑中原的实力,曹操显然是走不开的。

  最起码在压下了孙权的锋芒之前,他肯定是走不开的。

  既然如此,谁前去才最是合适呢?

  答案很简单。

  要么是他的儿子,要么就是拥有监督诸将之重担的曹洪前去。

  他的儿子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自从曹昂死了以后,曹操就不太愿意让儿子上战场了。

  尤其还是领兵一类的,他就更是不愿意了。

  死一个曹昂,已经足够让他伤心了,如果再让曹丕也死了……

  那可就真的完蛋了。

  当然了,黄须儿曹彰显然是一个例外。

  因为曹彰是真的很能打,而且逃跑的能力也是一流,最为关键的是,这还是曹彰极力要求的。

  所以曹操自然是可以将其培养成战将了。

  除此之外,曹操还有那么一点阴暗的想法。

首节 上一节 213/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