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201节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他们真是纸糊的,但那也是几千几万张纸都重叠在一起了啊。

  这等厚度,便是普通的利矛都不好攻破了吧?

  更为关键的是,陈逢手中所掌握的矛,如今连个形状都没有,仿佛一根普通的枯木。

  结合以上的一切之后,贾诩不得不怀疑,陈逢可能已经挖好了坑,就等着别人去跳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陈逢发生了某种突变,直接就变成了他口中不屑的曹贼,直接就不把天下人放在眼里了。

  说起曹操……

  原本的时候,多精明的一个人啊。

  怎么到了赤壁以后,直接就跟个傻子一般了呢?

  是,谁都知道他要扩张,他要平定天下……但也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同时也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啊。

  这是非常不智的表现。

  想到这里的时候,问题也就来了。

  此时此刻的陈逢,是不是也犯了跟曹操一样的毛病呢?

  未可知也。

  这也是他在面对三人的期待目光时,会说出这四个字的原因所在。

  ……

  但贾诩的思虑虽然深远,可在场的人,却都不是想听他这四个字的。

  毕竟来说,如果他们想听,他们完全可以找其他谋士,跟自己来回不断地重复这四个字几十遍。

  甚至说起来的话,对方还可能跟他们说各种理由。

  哪怕那种理由非常离谱。

  比如陈逢是某某天神下凡,汉初三杰转世……类似的理由,其他谋士能扯到他们直接拔刀。

  然后,他们之所以听贾诩的话,不就是因为他看事极准吗?

  所以到了此时,当贾诩也给出这四个字,同时连个合理理由都不给之后,他们瞬间就不干了。

  其中,曹仁直接就站了起来,脸色难看的道,“先生……”

  贾诩何等人物?

  当初长安混乱时,贾诩能顺利地逃出去,而且还能给大乱再加一把猛火。

  宛城之时,他谈笑间就给了曹操一刀(曹昂),又一刀(典韦),还一刀(大胜)。

  官渡之战时,他在面对曹操的问计时,趁着拍马屁的功夫,直接就帮对方做出了决断。

  到后来曹氏发生大变,他也能在其中独善其身……

  因而,似他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曹仁的情绪变化?

  “将军且听诩一言。”

  所以贾诩还没等曹仁开口说话,就抢先一步打断了对方,并适时地把自身先前所思所想说了出来。

  如果之前的时候,曹仁、徐晃、张郃三人的脸上都是不耐烦。

  那么在贾诩开口之后,三人的脸上也就只剩下了茫然。

  因为,他们直接就被开了眼界。

  同时,也还明白了,原来自己不会打仗。

  要不然的话,打仗之前考虑的为何那般片面?

  而贾诩考虑的可就全面太多了。

  他不仅算到了对方的援军,还在琢磨怎么快速破城,之后甚至也考虑到了破城之时,将会出现的哪些问题。

  因此之故,直接被贾诩爆杀的三人,此时也就只剩下了满脑子的问号。

  而贾诩好像觉得爆杀几次还不够,在说完了之后,还一脸谦虚地询问曹仁道:“将军以为如何?”

  此时,曹仁的心情正处于一种奇怪的阶段。

  说起来的话,大概也就是……

  ‘我真的会打仗吗?’(×)

  ‘我跟莽夫有什么区别?’(√)

  亏得曹仁之前还以为,自己大概就是曹氏集团最聪明的那一撮将领了。

  直到现在,他是真的不敢这么想了。

  他就是一个莽夫啊。

  “咳咳!”

  不过曹仁好歹也经历了不少,格局方面还是很不小的,因此虽然呆滞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他最终还是勉强跟上了贾诩的节奏(对话)。

  “错非先生,仁险些便忽略了魏延这一路强军。”

  曹仁额头见汗地摇了摇头,同时感慨道:“另外,仁更是没有想到,襄阳只需数日时光,就将化作龙潭虎穴……”

  他不得不惭愧。

  因为就在之前的时候,他的想法还很简单。

  甚至下意识地觉得,只要带着人扑过去了,或许就有机会获胜,从而再度把襄阳夺回手中。

  直到听完了贾诩的分析以后,他才忽然发现,自己想的实在是太简单了。

  简单到离谱。

  简直如同莽夫一般。

  “多谢先生提醒。”

  因此之故,曹仁在渐渐反应过来之后,当即便十分诚恳地对贾诩行了一礼,同时满脸惭愧地摇头道:“若无先生,仁恐怕就要再次大败了。”

  徐晃跟张郃则是在憋着。

  毕竟来说,他们不是主将,刚才也没决定出兵。

  所以两人站在一起,随之也就出现了‘你不说是吧,那我也不说’的局面。

  “????”

  贾诩则是惊了。

  因为他万万没有想到,曹仁的脑子会简单到这种地步。

  简单到别说是看到其中的胜机了,仿佛没有直接退出樊城,都已算是他胆子够大了。

  可问题在于,他说的是这些吗?

  他的意思难道不是在表明,陈逢可能还有别的算计,同时……如果曹仁非要打的话,其实也不是不能打,只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其实还是有可乘之机的?

  关键在于,曹仁好像压根没有看出来啊。

  他就只剩下后怕了。

  因此贾诩直接就陷入了沉默,满脸无话可说的模样。

  他毕竟是贾诩,翻遍了历史都找不出几个的被动型谋士。

  所以曹仁既然一副不想再打的模样之后,他也就不想多说了。

  ‘可惜了,原本还以为能跟陈逢过过手,如今看来……’

  思索间,贾诩内心不由感慨道:‘算了,不打就不打,这年轻人确实很厉害,就算是我,也不敢保证能胜他,既是如此,我又何必自找麻烦呢?’

  没错。

  贾诩内心里,其实是想跟陈逢斗一斗的。

  这大概是出于智谋之士的……同性相斥。

  因此当他看到这种机会的时候,直接就在方才的时候,故意将魏延等人的作用放大了。

  而他如此说法,主要便是想让曹仁知道。

  虽然陈逢的谋划很厉害,后面的援军更厉害……但只要你能抓住机会,再加上我的一臂之力,也还是可以打一打的。

  至不济,也不会落得大败。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曹仁听完之后,就只剩下后怕了。

  如果是其他谋士,当此之时,大概就要说一说自身破解了陈逢的一些谋划,不论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那都是很厉害的。

  只要将军愿意信任,我xx就一定可以帮将军……云云。

  但作为一个被动型谋士,贾诩显然不会这么说。

  因此之故,他一句话没说,在顺势让开了曹仁的礼数后,就又重新坐回去拿起一块茶饼看了起来,眼神之专注,就仿佛茶饼上面有着一个宇宙似的。

  曹仁对这一出倒是没有任何的看法。

  因为在他的认知当中,贾诩一直以来都是这么低调的。

  从不居功,也不自傲。

  哪怕立下了再多功劳,也都只是默默地当一个小透明。

  所以他在郑重地向贾诩抱了抱拳以后,转身就看向了之前劝说他不要出兵的徐晃跟张郃。

  接着,便是一阵夸赞。

  夸赞的话,大概也就是……

  你们很坚强,哪怕是在我的威严下,也没有屈服,照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很佩服。

  因此,如果以后有了机会,我曹仁肯定不会忘记你们俩的。

  二人则是一脸惭愧地表示,将军也很厉害,只是输的太多,急于立功,不过都是为了大魏(主公),将军这么做也无可厚非,换到他们身上之后,他们可能会更加激烈……云云。

  当然了,他们说的话都十分隐晦,肯定不会是这么直白。

  不过这里也就不多赘述了。

  因为相比于双方之间的客套而言,他们本心的想法,其实才是此次出不出兵争议的关键点。

  也是重点。

  那么他们本心是个什么想法呢?

  说起来,倒也简单。

  对于曹仁来说,他确实输的太多了,不仅仅在赤壁让曹操失望,之后在江陵时,表现的更加差劲,到了襄阳之后,表现方面虽然没得说,但输了就是输了。

  所以,他必须要有一场大胜了。

  不然的话,很多不该有的声音,可能都会出现了。

  虽然这些声音,怎么也不可能影响到他独自领军,或者是对他的升迁造成任何牵制。

  毕竟来说,他是曹家的人,曹操的亲信,别说是输三次了,就算是输三十次……咳,只要不是太过分,曹操自然都是只能原谅他的。

首节 上一节 201/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