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第190节

  不然的话,他们也活不到今天。

  不过这是另外一种情况,这里只论及县令、长、丞、尉这一级的,情况自然也就有所变化了。

  他们一来不带兵。

  二来大多都在本地有着极大影响力、政绩。

  最后来说,背后还有着一个堪称巨大的‘亲刘’派系斡旋。

  也就是说,只要不动这些人的话,他们的影响力,那可就直接归了曹操了。

  最起码在刘备反攻倒算之前,这些人都可以帮着曹操稳固地方。

  试问,就这样的人而言,谁又会主动去动呢?

  曹操吗?

  显然不会。

  因为以曹操的政治行为而言,他既然容了冀州、幽州的那些老臣,自然也就会容下荆州的这些老臣。

  最为关键的是,只要他能保证前线不失,这些人便都是最可靠的地方管理人才。

  当然,他显然没有想到刘备这么快就会反攻。

  可以算是失策了。

  不过历史上曹操在荆州的策略,其实也算不上太高明。

  如果真的高明,关羽在发起襄樊之战后,也就不会到处都是响应的人了。

  就连荆州刺史、南乡太守都投了,谁敢信?

  要知道的是,这个荆州刺史,那可是曹操亲自任命的,并非是荆州土著啊。

  但这俩人还是投了。

  虽然是在于禁战败投降之后,但他们却为蜀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他们都死在了襄樊之战以后的曹魏反击战中,便是铁一般的明证。

  话说回来。

  似宋忠、张存、时绪这样的人,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就没有太大的作用。

  最多最多,也就是在关键时刻响应一二。

  但让邓芝很欣慰的是,如今便是关键时刻。

  只要张存一响应,同时前线失利的消息又传了回来,那么编县也就能轻易拿下了。

  除非,曹仁早已把防线建立了起来。

  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曹仁如果建立起了防线,此时徐晃就该后撤了。

  可他现在都还在死撑,便只能说明……曹仁的防线,仍然没有建立起来。

  这时候如果能够得编县响应,那对于战局的影响就太大了。

  而这也正此战当中‘无赫赫战功’的陈逢,提出来的一项策略。

  陈逢对此很是自信。

  甚至在看着邓芝率兵离开的时候,直接便跟刘备拍了胸膛。

  “若无太大意外,两三月内,玄德公就能进入襄阳了。”

  “那就好。”

  刘备脸上出现了笑容。

  当然,他脸上的笑容很快就消失了,因为他要夸陈逢。

  “此战……子吉辛苦了。”

  说这话的时候,刘备满脸的古怪。

第191章 胜机已现!

  刘备的脸色之所以古怪,并不是因为陈逢没有做事。

  事实正与之相反。

  陈逢做了很多事。

  比如说,一开始的时候,说服众人一同北伐……那时候,谁能想到曹操留在荆州的力量会这般虚弱呢?

  陈逢却敢断言!

  不仅断言了,而且还甩出了很多个论点来进行支持。

  事实最终证明,陈逢的判断没错。

  这便是一份大功。

  再比如说,支持刘备强攻当阳……虽然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当阳拿下了啊。

  襄阳的门户,也就这么打开了。

  还比如说,刘备几次出错,甚至之前还想亲自下场时,都是陈逢拉着不让的。

  这就更难了。

  如果有人根据之前到现在所发生的一切,写出一本历史著作的话。

  那么陈逢将在其中占据极大的比例。

  最起码也是‘逢曰’,而非‘或曰’。

  光是这一点,便足以让他彪炳史册了。

  因为自古以来的聪明人很多很多,但他们往往在某些关键时刻到来时,成为了或曰。

  然后,那个某某曰就显得很牛掰了。

  而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也就是张良跟萧何了。

  他们每每出场,几乎都是‘良因说汉王曰’、‘何因说汉王曰’。

  跟他们恰好相反的,则是那些‘或曰’。

  有一说一,这些记载当中,虽然更加显眼的是刘邦这个汉王,但他们却都成了数千年的楷模。

  比如,某些比较知名的君主,在遇到人材时,往往便会用他们做比。

  如荀彧,便被曹操来了一句:乃吾之子房也……从此之后名声大噪。

  虽然这其中有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荀彧自身的能力够强,但吾之子房这四个字,却同样有着极大的重量。

  而在此战当中,陈逢便扮演了这么一个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堪称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一个角色。

  但与此同时,问题也就来了。

  “子吉若能全力助我,何愁不能匡扶汉室?”

  这便是刘备的心里话,同时也是一句隐藏了很久的感慨了。

  “……”

  陈逢沉默片刻后,苦笑道:“玄德公太看重我了,实际上来说,我虽然有几分才华,但相比于……”

  “你住口!”

  刘备当即瞪圆了眼睛,语气不善道:“天下人皆称陈子吉聪慧,为何你要如此妄自菲薄?”

  “莫非天下人都是瞎子?我刘备……也是瞎子?”

  “不不不,我并非这般意思,只是……”

  陈逢还想再说,但刘备却是不想再听了。

  “不论如何,子吉你在我心中都是天下第一,便是比之张良、萧何,亦是不遑多让!”

  “不!”

  刘备打断陈逢之后,恰好看到了运来的粮草,不由吞了口唾沫,坚定道:“应该说是远远超出。”

  “小小的一个江夏郡,只是被你稍稍改变,便让我军多出了百万石粮……钱逾数亿。”

  “而且,这还是随时可以调动的。”

  “最为关键的是,你这般做了以后,竟是没有影响到百姓丝毫……如此行径,我当真从来没有听说过。”

  说到这里,他看向陈逢的目光,不由再度变得灼热起来。

  因为到了这一刻,刘备突然觉得自己说出的那一句话,实在是很有道理。

  若非天助,陈逢这般英才,又怎会恰巧出现在了他当初如厕之时?

  更为关键的是,那时正是他心中郁闷,发出髀肉之叹的时间。

  于是乎,刘备就这么认识了陈逢。

  再之后,他便如同梦幻一般快速强大了起来。

  这一系列都让刘备怀疑,天命这种东西是不是真的存在。

  如果不存在的话,那为什么陈逢会来到他的身边?

  除此之外,当初他所看到的画面,又为何会突然出现?

  别忘了,那时正是他最为危险的时候。

  那个时候的他,虽然表面上还保持着平静,但实际上……内心里早就慌成了狗。

  小小一个江夏,甚至还不到,只有江夏的一半,怎么去对抗曹操大军?

  这是刘备想都不敢想的画面。

  因此之故,那时候的他几乎都已经想好了,就算孙权提出再怎么过分的要求,他也要答应下来。

  可是陈逢却劝他不要太过谦让。

  他很强。

  刘备当然是不相信的,或者说是不敢相信的。

  毕竟来说,那时候的他,甚至都还没有刚刚从徐州战场出来时更强。

  最起码,那个时候他还能投靠袁绍。

  二次徐州之战以后,他更是直接获得了汝南一部分的力量。

  在江夏时,他有什么?

  除了陈逢、诸葛亮、徐庶、孟建、石韬……关羽、张飞、赵云、陈到、魏延、文聘……之外,几乎什么都没有了。

  兵不过数万,还是刘备在樊城时受陈逢劝说发展起来的。

首节 上一节 190/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