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抢了虎符,逼袁绍出家 第362节

第五百二十章:世家的未来(上)

  身在蓟镇的袁谭,对于正在邺城发生的一切都并不知晓,但这并不影响齐侯大人的忙碌。

  不要误会,袁谭并不是在忙于防备乌桓。

  河北世家的反击虽然已经开始,但却不至于快到前脚跟在邺城密谋完成,后脚跟乌桓这里就能够接到消息开始进攻。

  这中间的反应时间,即便没有两三个月,起码也需要一个月的光景。

  而对于袁谭来说,这一个月的光景,足够他做许多事情了。

  既然无法摆脱世家的影响,又需要借助到世家的力量,而且自己已经放出话去,要给世家一条新的道路。

  袁谭自然不会开一张空头支票出去。

  他的计划很简单明了。

  世家这玩意不就是喜欢奴役人吗?不就是喜欢圈地吗?

  要说这种游戏规则,千年之后的大航海时代兴起之后,西方有一个国家玩的可比世家们熟练太多,也残忍太多了。

  如果没有记错,那个国家应该搞出来一个“羊吃人”的说法吧。

  袁谭的嘴角掀起一抹冷笑,他站在城墙的望楼上,看着草原的方向,淡然一笑。

  羊吃人的格局太小了。

  对于现在还不是“热情好客”“载歌载舞”“多才多艺”的草原朋友们,袁谭表示,大家的格局应该放的高一点。

  仅仅只发展羊毛、羊肉产业怎么行。

  要齐头并进啊!

  草原上养不出猪,没关系,广阔草原,大有作为。

  大家可以养牛养马嘛。

  羊吃人不是袁谭的目标。

  毕竟草原太大了,而草原上的异族也太多了。

  未来的五胡乱华,可不单单是五个少数民族,而是一个泛称。

  对于这么多的草原朋友,好客的齐侯认为,至少要牛、羊、马齐头并进,一起“开吃”,才能够解决草原朋友的威胁,满足世家的需求才对。

  袁谭的计划也相当简单。

  世家为什么自始至终都将目光放在自己家里这一亩三分地上,从来没有想过去外面,尤其是北方的草原上索取?

  除开草原上的气候不定,只适合游牧而并不适合耕作之外。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牧畜蓄养技术太过落后,而且能够生产出来的利润又太过微薄。

  一个牧场,一旦有一头牲畜出现疫病,哪怕发现的再及时,很可能发现之后,就已经感染了好几头牲畜了。

  而且越是大的牧场,出现疫病的损失就越大。

  一头耕牛在大汉的价格就是数千甚至上万钱,绝对不比一匹健马便宜多少。

  甚至还要更加昂贵。

  尤其是袁谭所推广的新式耕犁,虽然大大提升了农业的耕作效率,但同时也更进一步加大了对于耕牛的需求。

  这就进一步助推了耕牛价格上涨。

  别的地方袁谭不清楚。

  但他治下的徐州,就在去年年末,根据陈登报上来的市场价格统计数据显示,一头耕牛的价格已经被炒到了两万钱一头,还是有价无市的情况!

  换句话说,一旦牧场出现疫病,哪怕只病死一头牛,就是两万钱的损失!

  即便小牛犊的价格会相对便宜一点,但一旦有疫病发生,至少也是三五头耕牛病死,多的话很有可能是十余头乃至百余头,这就是几十万钱的损失!

  即便是到了后世,一次牲畜的疫病都有可能导致养殖户血本无归,何况是古代?

  但古代和现代相比,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异就在于,这个年代的疫病还没有那么多花样。

  除此之外,便是袁谭最大的底气来源,那就是……

  世家的底蕴,可不是现代的养殖户可以相比的。

  几十万的损失,对于单个或是小部落来说,可能是从此一蹶不振的打击。

  但对于世家来说,不过是一次投资失败而已。

  如果硬要类比的话,袁谭准备在草原上开展的“牛羊马吃人运动”,应该用更文明更现代化的名词来形容。

  那就是“大企业联合养殖生产计划”。

  一次疫病会导致几十头乃至几百头牲畜死亡,损失数十万钱?

  没关系,这个牧场出现疫情,只要隔离就可以了。

  其他牧场确保牲畜无害就ok。

  一个世家只有一个牧场的话,的确容易出现损失太大血本无归的情况。

  但以世家的底蕴,哪怕只是一个中型世家,怎么可能只会有一个牧场?

  自然是多个牧场甚至十余个牧场乃至数十个牧场同时作业,即便有大规模的疫病流行,损失均摊之下,也不至于损失大到连世家也承受不住。

  除此之外,就是袁谭现在正在琢磨的法子了。

  “禀报君侯,您让我们准备的东西都已经做好了,还请齐侯移步,前去过目。”

  就在袁谭沉吟之际,身后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官吏带着敬畏的表情小心翼翼的登上城墙,不敢走到袁谭身边。

  在距离袁谭十余步远的距离后就站定,恭敬的弯下身子禀报道。

  对于蓟镇的大小官员们来说,这些天绝对是噩梦一样的日子,每天都有同僚被眼前这位淡然的青年将军手下拖出去。

  罪名?

  自然是被牵连到乡间豪强谋反或是四大豪族叛逆的案子中去,最好的下场,也是被抄没家产,剥夺官身。

  最坏的结果,比如说在袁谭下重手推行均田令的时候,给地方豪强通风报信啊。

  鼓动地方豪强反抗下乡推行均田令的士兵甚至挑起纠纷乃至武装冲突啊等等。

  做出这些事的人,那下场就更惨也更简单了。

  直接一个字,斩。

  但唯一让这些官吏们心中安慰的一点,就是自始至终,袁谭都没有搞打击扩大化。

  不搞株连,哪怕是妻儿,至多也就是被剥夺家产赶出家门,甚至还容许他们投奔娘家人,得以保命。

  这也是为何袁谭这些时日下狠手收拾了那么多不安分的豪强后。

  蓟镇的官府还能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秩序继续运转。

  听到官吏的禀报,袁谭回过神点点头,说道:“好的,辛苦了,还请头前带路。”

  听到袁谭温和的声音,那名官吏心中一颤,却不敢有丝毫的杂念,连忙转身为袁谭引路。

  一路上都是提心吊胆,唯恐有哪里触犯了这位君侯的忌讳,步了自己那些同僚的后尘,直到引着袁谭进入到那被袁谭这些时日专门腾出来用作器械研究的独门宅院后。

  才如释重负的舒了一口气,看着宅院紧紧关闭的大门,不觉心中有些嘀咕。

  也不知道这位君侯,这些时日在这里究竟倒腾什么东西。

  神神秘秘的,让人实在猜不透。

第五百二十一章:世家的未来(下)

  被官吏认为神神秘秘的小院内其实并没有搞什么冷兵器改革实验。

  这里有的只有一架又一架木质机器,大部分已经散架,那是实验失败的残次品,只有零星的两三件是完好的姿态。

  但很明显其中的零件构造还有不少瑕疵,属于勉强能用的半成品。

  真正让袁谭参观或者说验收的是一件在后世人眼中无比熟悉,但在这个时代的大汉人眼里绝对不亚于神器的工具。

  纺纱机……或者说一个比纺纱机更加原始同时也要更加复杂的玩意儿。

  这玩意儿按理来说将在千年之后的西方出现,但托齐侯大人的洪福,在千年之前的大汉朝,这台新机器便成功问世。

  它在袁谭的前世历史进程中起到了无比重要的作用,直接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且促成了羊吃人的壮举。

  其名为……

  “这个应该叫做马钧纺纱机比较好。”袁谭看着马钧踩在那台纺纱机上,旁边放着一匹匹整理好的羊毛,一刻钟过去后,一根又一根细密的丝线便成功问世,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便缠满了机器后方的十六个纺锭上。

  马钧的脸上写满了兴奋和激动之色,尤其是在听到袁谭准备将这台机器用自己的命名后。

  更是当即折节下拜,躬身说道:“钧多谢主公!”

  袁谭扶起马钧,笑着说道:“先生不必多礼,若是没有先生帮助,恐怕这机器想要问世,即便没有千年,也要数百年呢。”

  袁谭说的话把马钧听得一愣一愣,最后只能装作没有听到。

  马钧想不明白,主公怎么会突然说起胡话来了。

  这马钧纺纱机虽然将纺纱的效率大大提升了近十倍,但真正究其根本,制造起来也没有多难啊。

  怎么就变成千年之后才能出现了?

  袁谭看着一脸不解的马钧,淡然一笑,说道:“有些东西并不是制作起来简单,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制造出来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人想到这一点。”

  需求,只有需求才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

  如果没有需求的话,就不会有人想到技术的革新。

  前世的纺纱机出现,是建立在飞梭的前提上。

  所谓飞梭,听起来相当的玄妙。

  其实说穿了,就是将原本的纺布用的梭子,加上了一个小轮,并且在原本的织布机上。

  再加装上一个滑槽,而滑槽的两侧则放上弹簧,让梭子可以极快地来回穿行。

  比起传统的手工织布,飞梭的速度要快上不止一倍,足足数倍的织布效率提升,这才促进了人们对于棉纱的需求。

  进而促成了纺纱机的出现。

  但现在,袁谭直接以手中的权柄,强行催动了这种新技术的革新。

  飞梭这玩意,袁谭还没有研究出来,倒不是说飞梭的技术有多难。

  主要在于,飞梭的开发需要用到弹簧。

  而弹簧这东西,看似小,但实际上却需要用到许多近代的工业科技。

  就袁谭的记忆中依稀所记,真正符合后世近代化概念的弹簧,最早也是要等到十八世纪,也就是一千多年之后才会问世。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全然没有办法了。

  虽然现在找不到合适使用的弹簧钢,但袁谭却知道,这个年代的投石机也好,抛石车也罢。

  这些在战场上被经常使用的大杀器,其实也用到弹簧,不过这弹簧就不比后世的弹簧要结实耐用了。

  如果要分类的话,这弹簧应该归为原始气弹簧的一种。

  但……袁谭并不急于就将飞梭开发出来。

首节 上一节 362/7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