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抢了虎符,逼袁绍出家 第246节

  眼下泰山军,实际上也已经走到末路了。

  不知道是不是袁谭这只越来越强力的蝴蝶,扇动了翅膀,改变了方向。

  在原本的正史上,发生在建安七年的这场大旱,对于已经结束了官渡之战,回师许都,安定南北的曹操来说。

  固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远远没有眼下那般大。

  而彼时已经依附在曹操帐下的臧霸,也获得了曹操那边分出来的粮秣支援,撑过了这对于中原生民来说,都是相当艰难的一年。

  但还是那句话,随着袁谭的横空出世,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

  最直观的一点就是,早在建安三年随着吕布败亡,就已经依附在曹操麾下。

  并且随着时间推进,同曹操部结合日益加深的臧霸部,在这个时空,依旧保持着一个相对完整的独立姿态。

  这种姿态有好有坏,好处自不必说。

  泰山诸将,哪怕是最不堪大用的昌豨,在这多出来的数年磨砺下,单单论能力。

  比起正史上都要高出一截。

  而如臧霸、孙观、吴敦这些,本来就相当拔尖的人物,更是靠着山中制服流民的经验。

  成长为了相当不错的,内政和军事并重的将领。

  毫不客气的说,若是以具体的数值来展现当下泰山三将的能力的话。

  臧霸的统帅和政治,前者估计已经突破了九十点大关,而后者没有九十,至少也是八十往上走。

  至于吴敦和孙观,则都是统帅政治双八十的人物。

  无论是拿去当做副将,助阵大军,还是放在城中镇守安抚一方,都是上佳之选。

  至于说坏处。

  那就是泰山军坚持到建安八年,也就是现在的定安元年,已经彻底到了强弩之末。

  任凭臧霸等人才干再高,终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得不到了一个做出选择的时刻。

  而能够做出的选择,其实算来算去,也无非是江东孙策和徐州袁谭两家。

  而江东的孙策,自始至终只是遣人送来书信一封。

  反观袁谭。

  不管是单人独骑上了云钟山亲身驾临,劝说众将也好。

  还是所说的那个什么建设军团构想,都证明了这位年轻的齐侯,是确确实实想要将他们泰山军收归到治下。

  并且做到相对的一视同仁。

  而非如刘表、曹操那般,只是将他们当做对抗孙策亦或袁谭的一次性消耗品而已。

  所以,即便昌豨这边还是有着诸多怨言。

  在定安二月的末尾。

  已经从泰山辗转来到云钟山的数十万泰山军,开始了浩浩荡荡的下山之旅。

  原本臧霸还担忧,贸然下山,很可能导致徐州那边粮草接应不上,导致泰山军人心浮动。

  稍有差错,只怕便会酿成营啸亦或反叛之类的事情。

  然而等他们下山之后,看到早已接应在那里的两万五千徐州府兵。

  准确的说,是看到了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八十万石军粮,按照每人两石,依次发放到手之后。

  手中有粮,常年吃糠咽菜的泰山军。

  对于投奔齐候袁谭治下,再没有半分抵抗的心思。

  而早已在徐州等候多时,只等流民到位,便按照袁谭的构想以此开始计划的诸葛瑾。

  虽然对于袁谭一口气支出八十万石军粮多有诟病。

  但当他看到那数十万流民浩荡西来。

  头疼于人口不足的诸葛瑾,却是再也顾不上去纠结那什么粮草的问题。

  用喜上眉梢来形容这位徐州的民部郎中,可以说是相当贴切。

  ……

  总之,随着定安元年二月末泰山贼正式被齐侯袁谭招抚。

  整个徐州,在三月播种季节到来之时。

  便开始了浩浩荡荡的翻新工程。

  以工代赈,这样的策略对于诸葛瑾来说,并不算陌生。

  徐州城久经战火,多有破损之处。

  除此之外,原本的将作院以及革新官制之后,各类衙署的建造也都提上了日程。

  甚至连齐侯府,都是经过了一场大翻新。

  毕竟原本的齐侯府,只是仓促建成,随意在徐州城中找了一处被族诛的世家宅邸,稍稍翻新了一下,袁谭就搬了进来,

  长在红旗下的穿越者袁谭对于所谓的鬼神之说并不在意,也不忌讳这些。

  但荀彧也好,陈登、诸葛瑾也罢,却都自觉地认为,主君这是在以身作则。

  毕竟当时徐州粮食紧缺,财赋不足,身为齐侯的袁谭若是大兴土木,即便士林中没有人敢非议这位齐侯。

  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肯定逃不过士林的非议。

  所以荀彧等人对于袁谭的姿态,都是相当感激。

  而当江东那边,运送来大批粮秣,极大缓解了徐州粮食压力之后。

  这三位袁谭的心腹重臣一合计,便是在徐州城中开始了浩浩荡荡的翻新工作。

  也算是给新建成的徐州生产建设军团找了一个新的活计。

  浑然不觉自己无形中的行为又为自己的臣下增添了几分忠心的袁谭。

  对于这些事情并不在意,像是什么翻新齐侯府之类。

  他虽然热衷于享受,但其实说到底也就那样,对于这些住宅之类,袁谭可谓兴致缺缺。

  但荀彧等人一片好意,又摆出一副主公久居凶宅恐怕于名声不利,长此以往不利于主公平定天下的架势。

  袁谭也懒得去拂了他们的好意,也就任由他们去施为了。

  总之。

  随着三月的到来,整个徐州六郡之地,可以说都是笼罩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之中。

  万象初新,对于这个词,袁谭之前体会并不算深。

  他在劝降泰山贼之后,便将这摊子事情交给了诸葛瑾等人去处理。

  而他自己则去徐州另外几个郡城转悠了一圈。

  春耕在即,堆肥处理处收集的肥料,可以说是此次春耕的重中之重。

  他自然不能含糊,而这一圈转下来,袁谭倒也是比较满意。

  不管这些官员们怎么不理解,最起码,对于他安排下来的任务,都是用心去做了。

  至于那些流言,袁谭并未放在心上。

  反正,等到秋收之时,一切自会见分晓,不需要他去费口舌解释。

  更何况,现在他解释那么多,万一真让那些人听信了。

  到秋收的时候,自己找谁收割震惊点去?

  说到震惊点,袁谭却是拉住了战马的缰绳。

  手中轻轻向怀内一探,却是摸出了一枚青铜令牌。

第三百一十八章:气候渐成

  令牌古朴无华,入手冰凉,其上标记着一个矿字。

  这便是袁谭此前以一万震惊点入手的矿山改造令牌了。

  按照系统的说法,当袁谭选定一处山脉,确定为矿山改造之地后。

  这枚令牌便会自动消失,取而代之的,便是一座万吨矿山。

  这等常人听来匪夷所思的手段,对于如今的袁谭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

  毕竟比起凭空变出数千件诸葛连弩、合金战刀之类。

  好歹这矿山建设令牌,还需要袁谭亲自去验看究竟徐州境内哪座高山合适才行。

  终究还是要合乎常理些,不然,万一这矿山也和诸葛连弩那些兵器类似。

  凭空变出来。

  袁谭不仅要头疼这万吨铁矿山占据那么多田地该怎么处理。

  还要纠结如何去给自己臣下解释这陡然多出来的一座矿山。

  这半个月转悠下来,倒也不是一无所获。

  袁谭最终选定的地方,便是云钟山。

  毕竟这座山毗邻徐州,而且山下就是如今正在整编的徐州生产建设军团的驻地。

  将矿山放在这里,也方便接下来的铁矿的开采。

  在袁谭的视野之中,此刻青铜令牌上,浮现着一行倒计时。

  目前还有二十七个小时。

  当这倒计时归零时,令牌便会消散,而云钟山也将被改造为一座富含万吨铁矿的小山。

  没错,不要以为万吨铁矿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

  那些真正富含铁矿的,现世中存在的矿山,一座座都是连绵不绝的山脉型分布。

  以现有的技术,想要开采出来,难度相当大不说,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袁谭选定云钟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云钟山算不得大。

  改造完成后,即便开采铁矿,还是需要挖掘山体,但比起开采那些现有的矿山,需要开挖数月功夫才能够接近矿脉。

  云钟山的矿脉,可要明显太多了。

  “君侯将云钟山,列为自家的山林了?”

  徐州州城内,这几日可以说忙的焦头烂额的诸葛瑾冷不丁看到这条奏报,摇摇头便将其放在了一边。

  袁谭此举在诸葛瑾看来可谓多此一举。

  整个徐州都在他的治下,如今的徐州又是百废待兴世家凋零,剩下的几个家族都是战战兢兢,连奴婢都不敢蓄养。

  生怕有一点做得不对就被齐侯抓住错处举起屠刀,来上一个抄家灭门。

首节 上一节 246/7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