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抢了虎符,逼袁绍出家 第107节

  华佗感慨了一句,却让袁谭有些意外,听上去,马超和华佗,竟是旧识?

  马超摸着头,罕见露出了一点赧颜,还带着一丝感激的说道:

  “昔年,我在羌人各部游历,磨炼枪法的时候,曾经和华神医有过一面之缘。说起来,华神医与我,于羌人各部,都有大恩呢。”

  “哦?”听到这话,袁谭不由一愣,这则逸闻他可未曾听过。

  华佗摆摆手,淡然说道:“老夫只是借花献佛而已,昔年的药方,并非老夫所创,乃是我好友张仲景所制的药方。”

  原来,当年马超年少游历羌族时,正好赶上羌族一次疫症爆发,很多部落都被波及。

  马超身在羌族领地,自然也未能幸免。

  他虽然身体强健,但到底是少年人,筋骨不壮,本以为自己就要没命了。

  却是赶上华佗游历天下,来到了草原上,在检查众人的病症后,给出了药方,众人按方抓药。

  最后果然药到病除。

  自此一遭,非只马超对华佗格外感激,就连羌人中,都有不少牧民,为华佗立了生祠。

  听完马超的话,华佗有些汗颜道,

  “太过了,老夫只是尽了自己一份绵薄之力而已。”

  袁谭微微颔首,华佗果然不愧是后世四大神医之一,单是这一份医者仁心,便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如此一想,袁谭早前的一个构思,却是再次提上心头。

  他麾下本部三万人马,精锐归精锐,但并非全无折损。

  一战下来,伤亡在所难免,只是多寡的差别而已。

  早在没有遇到华佗之前,袁谭就曾经想过,尝试在军营中,设立医官营。

  进而以此为基础,培养出专门培养医师的医学院,乃至分立在各州郡的医院!

  但,想法很美好,可现实却骨感的让人头疼。

  即便袁谭有系统之助,可单靠一个系统,显然没办法让他从无到有,建立起一个医院体系来。

  但华佗的到来,却如同天赐良机!

  以袁谭的威望,和袁绍的势力,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整合”到一批医师出来。

  不管是威逼利诱,医师这种在东汉,也就只比匠人地位稍高点的存在。

  找是肯定能够找到。

  可问题在于,这样的做法,等同于竭泽而渔。

  医师也好,匠人也罢,在古代,最大的一个特质是什么?

  敝帚自珍!

  一门手艺,那是不仅要吃自己这一代,还要够儿子吃一代,孙子吃一代,乃至重孙、玄孙……

  总之,单靠强硬手段,的确可以收来一批医师。

  但却不能够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将手里的医师技艺,传承下去。

  除非,这个还只是构想中的医院,有一位足够分量的名医坐镇山头!

  只要这位名医愿意将他的心血分享出来。

  那么,那些散落在大汉各地的医师们,必然会蜂拥而至!

  而华佗,就是袁谭眼中,那个未来坐镇山头的名医!

  千金马骨,不外如是!

  说干就干,袁谭当即邀请华佗,前往营帐中一叙。

  华佗对此并未推拒,左右他只是名医,无论哪个诸侯遇到,都会以礼相待。

  “袁谭将军,想要留我为袁家效力?”

  听到袁谭的开头几句话,华佗便起身摇头道:

  “还请将军恕罪,老朽生性散淡,受不得拘束,更无甚大才可以安邦定国,所学技艺,不过于乡野之中,救一二小民罢了。”

  华佗之前就曾听说过袁谭的一些传言。

  有说袁谭好的,也有说袁谭坏的。

  是真是假,华佗并不在意。

  但他确确实实,没打算在任何一个诸侯帐下效力。

  他的想法很简单,在他还能够走动的时候,尽量多走走这天下,多救几个病人。

  也能够让他的医术精进,了解的病例,也会更多。

  等到他走不动的时候,再将他所积累一生的医术经验,著写成书,不奢求能够名传后世。

  只要能够让后辈医者,在遇到那些疑难杂症的时候,不至于束手无策,有个前例可依。

  他华佗也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还未等华佗拒绝的话说完。

  袁谭却已经笑着说道:“先生不必忙着拒绝,不如,先听我说完,再做决定也不迟。”

  袁谭说完话,却是缓缓起身,走到了他座椅后面,一扇屏风上。

  这扇屏风可以自由展开画轴。

  至于那些画轴中的内容。

  则是袁谭早前记录下的,关于他曾经的一些构想。

  而此刻,袁谭轻轻一拉,一张展开足有五尺的画卷拉开。

  上面,一个虽然在华佗看来,极为陌生,但在后世人眼中却熟悉无比。

  即便是在这三国乱世,也依旧是相当直观的“古风版”PPT。

  展露在了华佗面前!

  “咚!”

  在看到那副画卷内容的第一眼,华佗便按耐不住心中的惊色,从椅子上猛然起身。

  竟是连他的椅子倒了,都未曾反应过来!

  “叮,你的医院构想,震惊了华佗,经验值+7999!”

第一百三十六章:兴奋的华佗,拦路的男子

  “袁谭将军此举,实在是闻所未闻,若是能够成功,于天下生民,都是万幸啊!”

  再次启程之后的大军中,已经多了一位老者。

  不过,不管是军中将领,还是寻常兵士,对于这位突然加进来的老者。

  皆是无比尊敬。

  唯独,除了袁谭。

  原因无他,实在是华佗被他以医院的构想说服后,当时就好像点燃了他内心中早已沉寂的理想。

  整天都在缠着袁谭,询问医学院和军医营的详细构思。

  身为医者,谁不曾想悬壶济世?

  尤其是这等军阀割据混战的乱世,每一个医师,在初学医术时,内心多半都会想着去救济万民。

  可真正开始走向实践,去真的救治病人的时候,才会真真切切感受到。

  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

  救济万民?

  即便是名医华佗,行医几十年,也不敢说自己救治的病人,有超过万名以上。

  而这个数字,对比这天下,因为乱世、瘟疫、寻常疾病,而导致死去的百姓军士们来说。

  实在是差的太远了些!

  两者完全无法比较!

  是以,纵然华佗心志坚毅无比,可随着时间流逝。

  还是渐渐放弃了,昔年的那个救济天下生民的梦想。

  然而,袁谭的出现,和他对于医院、医学院的构想。

  却如同一道光,照亮了华佗早已暗淡的内心!

  以华佗的见识,和对东汉同行们的了解。

  只要这个医院,能够有一个雏形。

  再加上他华佗这些年在医师界积累的名望、人脉。

  短时间内,或许不能够见到多大成效。

  可只要第一届从医学院中毕业出来的医师们出世。

  这大汉百姓们的疾病苦痛,必将会大大缓解!

  这是一个极为长远而宏大的目标。

  华佗,已经做好了为此奉献余生的准备。

  不仅如此,他甚至已经开始写信给他的那几位好友,传信他们,尽快赶到袁谭他们此行的目标。

  扶风一会。

  对于华佗的这一行动,袁谭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别的不说,单单看到华佗提笔写的第一封信的收信人。

  张机,这个名字,后世人或许会有些陌生。

  但如果提到他的字,基本上就连小孩都知道他是谁。

  后世的医圣,张仲景!

  单单是一部《伤寒杂病论》,就足以让其名传青史!

  毕竟,华佗虽然名气大,可他的《青囊书》,却是不幸失传。

  而《伤寒杂病论》可就不同了。

  可以说,这部医书,是中华王朝千年历史长河中,对抗疫病,特别是大规模疫症的奠基之书!

  至于说,为何一向沉稳的华佗,只是见到袁谭给出的一个“东汉版”PPT后。

  就对袁谭,信服无比,甚至愿意为了这医院的构想,联系起他的那些好友徒弟们?

  原因说来,其实并不难理解。

  除了这医院的构想,正好对了华佗昔年所立下的雄心壮志之外。

首节 上一节 107/7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