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674节

洪鸣起就如此被值殿将军拖出了武英殿,殿上也恢复了平静。

小皇帝的目光扫过殿上,众官员不由心底一寒,原来他们一直顾忌张居正,但今日天子借士子叩阙,惊动圣驾之事,突然露了这么一手,是不是皇帝要一步一步收回自己权力。

是啊,士子叩阙,虽有洪鸣起处置不当在先,但也说明读书人对大臣不满,除了要求释放卢万嘉他们,还有要求废除禁止讲学的政令,故而直诉天子。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他们的脸面何在?

这时次辅张四维出班道:“此次士子惊扰圣驾,刑部虽有职责,但其因全在国子监监生挑头所至,臣肯请陛下彻查此事。”

众官员点点头,眼下洪鸣起责罚完了,代表天子对士子有了交待,眼下要追究士子的责任,否则颜面尽失,朝廷如何能忍。

这是官场上一贯各打五十大板的作法。

张四维此言一出,林延潮神色一动,在宫门前自己矫旨,赦免士子之罪,就是为了士子们求一道护身符。

林延潮也知凭借这道护身符作用太有限,但终能缓一缓。但政治就是这么无耻,这边朝廷刚温言劝退士子们,那边就迫不及待地算账。

这是打了自己的脸面啊!自己在宫阙前,前头刚说了天子赦免士子,后头朝廷就将带头士子尽数捉拿。

林延潮看了一眼张居正,他虽然当初是答允过自己,便宜行事没错,可是天子却不知道啊!

小皇帝心底对士子闹事,怎么能不恼怒,毫不犹豫地同意道:“这是正理,既是如此就交……”

小皇帝话音刚落,这边周子义就出班道:“陛下,此次士子闹事,全由微臣约束太学生不利所至,所有职责都在臣身上,故而恳请陛下治罪臣一人就好。”

周子义再度一人力扛此事。

张四维道:“此一码归一码,周祭酒约束太学生不利,确有其责,都责不尽都在周祭酒。太学生有狡诈艰险之徒,利用读书人不满的情绪,挑拨煽动士子闹事,这才是原因所在。臣以为朝廷应该治每一个有罪之人,不使其漏网,也不该枉罪于每一名无罪之人,让他无辜受冤。”

张四维的话,顿时得到了大多数官员们的赞同。

小皇帝也是点头道:“次辅所言有理,赏惩严明,方显朝廷之信。周祭酒朕知你爱护学生,但上千太学生中,难保没有一二宵小。这等品行不佳的士子,就算是圣贤也是教不好的,所以周祭酒不必尽揽其责。朝廷自有律法在,不会冤枉一人,也不会放走一个奸恶之徒。”

小皇帝这番话说得很漂亮,张四维领头,众官员一并道:“陛下圣明!”

小皇帝面露得色,周祭酒还要再说,但一旁与他交好的官员频频目视。

周祭酒丝毫不知,只是连连向天子叩头:“臣恳请陛下开恩!”

“陛下开恩,网开一面!”

周祭酒不住叩头,几乎将额头都叩青了,官员们虽于心不忍,但只能装着没有看见。

正当小皇帝要下令时,林延潮出班道:“陛下,臣有罪,恳请陛下降罪!”

林延潮这一举动,众官员都是吃了一惊。

小皇帝也惊道:“林卿家,今日你劝退士子,实有大功,朕还在想如何赏赐你呢,你怎么说自己有罪?”

林延潮道:“陛下,臣有矫旨之罪。”

矫旨?

小皇帝又惊又怒,林延潮居然干出这等事情来。

小皇帝几乎站立不闻,手指林延潮颤声道:“林卿家,朕真看错你了。”

“臣有罪!”林延潮叩拜道。

自古以来,失去皇帝宠信的大臣,比被皇帝厌恶的大臣下场要悲催十倍。

小皇帝定了定神,看向林延潮寒声道:“你是如何矫旨的,如实奏来!”

林延潮起身道:“陛下,臣为了劝退士子们,矫圣命,说陛下已是宽容了士子的罪责,故而士子们感念陛下之恩,故而才肯离去。”

原来如此。

小皇帝气稍消了一些,但仍是余怒不减道:“朕从未说过要赦免士子,你如此矫诏,虽是从权,但朕若再责士子,不是自食其言吗?”

话刚说完,小皇帝忽觉不对,若林延潮真是矫诏,如此大罪,为何方才洪鸣起不在自己面前控诉林延潮,甚至当时在场的大臣,太监怎么也没有一个人在自己面前提到此事。

这其中有蹊跷啊!(未完待续。)

六百二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

官员间一般都有一个默契所在。

就是下面的事,尽量不捅到上面去,大家尽可能内部消化。

久而久之,就形成所谓官场文化,那叫欺上而不瞒下。

如林延潮这一次向张居正请说便宜行事,然后在宫阙前故意矫旨,假传圣意说赦免士子的罪责。

听闻此事的言官,都不会追究。

倒不是林延潮矫旨合情合法,因为张居正掌摄政之权,总揽国事,这一次处理士子叩阙之事,也可以临机专断的。但他毕竟没有授予林延潮矫旨的权力,这是皇帝才有的权利,譬如皇帝授予钦差大臣便宜行事,急事可不请圣命。

不过因一切事情紧急,大家也不会当真,毕竟确实张居正,林延潮临危受命,确实可以便宜行事。更重要的是,御使就此事弹劾林延潮,那不就是弹劾张居正吗?

哪个言官敢弹劾张居正?你不要命了?京察考核大权可是牢牢抓在张居正手中呢。

所以大家都会心照不宣地,不将此事奏报给皇帝。真要找林延潮麻烦,弹劾他私立学说,都比弹劾此事更好。

所以林延潮向天子陈情说自己矫诏时。小皇帝先是震怒,但转念一想,不对,矫诏是何等大罪,怎么没一个官员向自己汇报此事。那么唯一的答案就是官员们默认了此事。

朕虽是年少,但尔等大臣别以此忽悠朕,觉得朕很蠢吗?

小皇帝目光扫过殿上,众大臣都是很是心虚的垂下头。

好嘛,果真其中有文章。小皇帝心道。

这时张居正出班,之前他一直不说话,但这一刻却不得不出面。

林延潮看了张居正一眼,眉心一动。

“当初林中允向臣请求开城劝说士子时,曾请便宜行事,臣当时答允他了。”张居正向皇帝奏道。

原来如此。

首节 上一节 674/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