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隐侯 第141节

  荀攸相貌虽然平淡,不突出,可是他这一辈子的丰功伟绩,却是不下于郭嘉等人,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可是……就如他的人一样,低调!低调的仿佛没有存在感。

  一生十二策,策策力挽狂澜!

  前世的他在曹魏集团中位列五大谋士之间,王佐之才的荀彧,鬼才郭嘉,毒士贾诩,老谋深算程昱,每个人都是响彻中原大地,流传千古的人物。

  只有他!

  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做!

  宁容知道,这是个值得尊敬的人,他的一生被荀彧的光芒所笼罩,他的许多计策都被安在了荀彧的身上。

  而唯一知道他功劳的钟繇,本来是打算写一本《荀攸与曹操二三事》或者《荀攸十二策》的书籍流传后世。

  可惜,不知什么原因,直到钟繇去世,都没有为荀攸扬名,就这样,荀攸在传记中被忽视了。

  宁容看着荀攸,突然想到了三国末年的钟会,那个和邓艾一起灭了蜀国的少年天才!他的用计风格和荀攸何其的相似。

  一生用计最擅灵活多变,敢用其险!

  也许……钟会的计谋就是在他父亲钟繇那里学到的……《荀攸十二策》。

  然而……

  宁容最佩服荀攸的并不是他的谋略,而且他的眼光。

  同是荀家的后人,荀彧是忠君爱国的典范,一生都为了汉家天下奔波,可荀攸却看的透彻。

  这一点,宁容很喜欢!

  管他谁家天下!天下太平为重!

  想到这,宁容赶紧起身,神情肃然的整理服侍,对着荀攸施礼道:“平原宁容,宁致远,见过荀先生!”

  看着宁容这凝重庄严的神色,曹操等人一阵错愕。

  啊?

  什么鬼?

  众人纷纷一愣。

  这……是怪才宁容吗?

  在坐的诸人,曹操,郭嘉,荀彧,程昱都是熟悉宁容的。

  不拘小节,恢度洒脱,整日里是玩世不恭的模样。

  懒的出奇!

  就是拜见曹操,都不见他如此有礼,怎么这会变性了?

  荀攸是第一次见到宁容,以往只是听过他的名头,自己的便宜族叔也没少给他说宁容的趣事。

  因此,在他的感官里,宁容应该是个恃才傲物的少年谋士。

  现在见对方突然见施大礼,荀攸微微愣神,眨眼间就恢复了平静。

  “荀攸,荀公达见过宁先生!”

  看着荀攸起坐间那行云流水般优雅的姿势,宁容不得不感慨,不愧是荀子的后人。

  就这礼节让人看的如沐春风,断然不是自己这乡下小子所能比的。

  “致远为何对公达另眼相看?”荀彧捻着胡须,笑盈盈的问道。

  宁容撇了眼郭嘉,曹操等人好奇的神色,坦然一笑,“公达先生乃是世间少有的玲珑剔透之人!容虽拙略,然而对于美好的品德总是向往的。”

  “……”荀攸平静的坐着,淡淡点头,没有高兴,也没有反驳。

  “看人家!学着点!”宁容悄悄竖起大拇指,侧身对着郭嘉撇撇嘴,“这就是高士的风度!”

  郭嘉两腮泛红,迷离着醉眼,打了个酒嗝,没好气的白了眼宁容,“致远就不要羡慕了,咱俩都不是高士,就凑合着过吧!”

  “呃?”

  宁容摸摸鼻子,尴尬的笑了笑。

  “哈哈哈……大家都莫要妄自菲薄,操能得诸位相助,扫平动乱,收拾河山,指日可待!”

  曹操爽朗的哈哈大笑,一句话把所有的事情拦到了自己身上。

  宁容佩服的看着曹操,这就是一代枭雄的霸气!这样的人天生就是领导的命!人家总能在恰当的时候,让自己成为主角。

  宁容有自知自明,脖子往后一缩,学着荀攸的模样,低调了起来。

  ……

  “文若,公达,仲德,奉孝,致远,尔等皆是举世无双的大才,操邀天之幸,能够得到诸位的辅佐,相信今日之谈必能传为一段佳话,然操所遗憾者,唯独今日少了一人尔,若是此人在,则堪称完美!”

  曹操神色有些动容,看着在场的诸人,心情有些激荡,这些人将来就是自己腾龙的资本。

  现在的他,再也不是东郡太守了,再也不是帐下大猫小猫三两只,武将只有夏侯曹的局面了。

  兖州之主!

  镇东将军!

  “主公所言可是戏志才乎?”荀彧作为文臣之首,当先开口。

  “然也!志才与元让尚在防备袁术,”曹操话音一顿,转而道,“不过,相信太平盛世到来那一天,大家很快将会齐聚一堂!”

  “喏!愿跟随主公,荡平寰宇!”荀彧当先表态道。

  “愿跟随主公,荡平寰宇!”众人紧接着起身,齐声表态。

  宁容低着头,暗自感慨,这些人就是曹操集团里的核心成员了,没想到自己来到这乱世,终究还是走上了这一步。

  宁容相信,这一天将会是历史革命性的一天,日后无数次重大的决定,都将是这个小团体在主导一切。

  看看和自己并列的这些人,无一不是智谋超群的老狐狸,宁容暗暗握紧拳头,自己一定要早做准备才是。

  “诸位请坐!”

  曹操意气风发的挥挥手,曹操集团的第一次党员大会正式开始了。

  “诸位,如今兖州虽定,然而却是疲惫不堪,百姓流离失所,庄稼颗粒无收,山贼强盗肆虐境内,周边诸阵亦是虎视眈眈,操最近是忙的焦头烂额,没有头绪,不知诸位何以教我?”

  曹操略显疲惫的问道,这些日子接收了刘岱留下的烂摊子,他还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百废待兴,却不知如何下手。

  众人沉思片刻,荀彧扫视众人,望着曹操殷切的神色,当先开口道:“主公,兖州人口凋零,田地无收,多是黄巾之乱,彧听闻致远在谷城强迁黄巾以补郡县,以为此法甚妙!”

  

第二百一十七章 谋士的重要性

  

  第二百一十七章 谋士的重要性

  “哦?细细讲来!”

  曹操浓眉大眼,盯着荀彧问道,宁容在谷城干的事他都知道,

  宁容撇了眼荀彧,暗自嘀咕着,这个荀文若,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郭嘉惬意的靠在太师椅上,毫无形象的邋遢着身子,拍拍两边的抚圈,很是感叹,真不知道致远的脑袋怎么长的,这太师椅坐着就是舒服!

  荀彧停顿片刻,继续讲道:“据彧所知,这妙处有二。

  其一,分散黄巾与各郡县,可以瓦解他们的势力,形单影只的黄巾势必会安分守己,不敢生事。

  其二,黄巾多为青州之人,兖州本地百姓必然对他们保持戒心,如此二者相互监督,也可保境内安宁。

  而当务之急,就是派遣官员奔赴兖州境内的陈留郡,济阴郡,山阳郡,任城郡,东郡,东平国,济北国等各郡县,恢复吏治,安抚百姓,协和诸民,劝课农桑,使各郡县尽快安定下来。”

  听着荀彧的分析,宁容不得不感叹,荀彧不愧是有王佐之才的名头,对于处理政务的熟练,老辣,正是自己应该学习的地方。

  宁容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大的方面出出主意还是可以的,若是真让他去做?只怕他治下百姓,一年就民不聊生,三年就揭竿起义,第四年……

  “嗯!文若此言大善!”曹操赞同的点点头,想起宁容之前告诉自己的,打仗打的就是人,打的就是人心。

  没有人,又何来的人心!

  荀攸默默的坐着,只等曹操示意他发言,这才轻飘飘的说道,“回主公,在下以为,兖州乃是四略征战之地,纵横南北的要塞所在,兖州就像是一条玉带,东连青徐二州,西挂司隶关中,北靠河北冀州,南接豫州,视野开阔,无险可守,不可为王霸之根基,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囤积粮草,整顿军马,以备再战!”

  荀攸的话轻飘飘的,可是听到众人耳中却是振聋发聩,恍如黄钟大吕,敲醒了得意忘形的曹操。

  曹操深深的打量了眼荀攸,慢慢的点点头,脸上露出了凝重之色。

  宁容知道,曹操听进去了!也难怪曹操会有些飘飘然,他本是一个东郡太守,兵不过万,如今仅仅是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骤然拥有了一州之地,拥兵二十余万!

  这可比历史上节省了半年的时间,莫要小看半年时间,这段时间他们可以用来囤积粮草,秣兵历马,努力蜷缩起爪牙,等到再亮相之时,定然又是一方霸主。

  郭嘉撇了眼曹操,又晃荡了下酒葫芦,无言的对着宁容笑了。

  荀彧和荀攸分别从军政两个方面,为曹操定下了发展战略。

  可是……这并不是重点!

  “仲德,你可有要教操的吗?”曹操继续问道。

  程昱老谋深算,听到曹操的声音,就知道前面两位并没有说到他心中去。

  迟疑片刻,程昱缓缓说道:“回主公,在下也没有头绪,只是昱这些年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主公添为兖州牧,镇东将军,发号施令,自然是畅通无阻才对!”

  咦?

  宁容眼睛一亮,玩味的看着程昱,果然是老谋深算的程昱。

  听起来这番话仿佛什么都没说,可是细细想来就明白了,兖州虽乱,可都不足为惧,只要源头畅通,下面自然能够安定。

  而曹操就是源头,镇东将军府就是源头,只有把将军府的官僚衙署安排妥当,兖州下各郡县自然能够有样学样,慢慢的安定下来。

  说白了,程昱的话很简单,就是让曹操开府建衙!

  在场的都是人精,又岂会不明白程昱的意思。

  “这个……”

  曹操有些迟疑了,他自然明白镇东将军拥有开府建衙的权力,而这也正是他最在乎的事情。

  对于曹操来说开府建衙就意味着能够光明正大的任命自己的官员,培养自己的班底,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抱负。

  可是……也正是因为这个权力过大,他才不得不慎重。

  宁容知道曹操为什么迟疑,因为他的麾下人太多,太乱。

  是的!

  之前,他管理东郡,麾下就那么点人,根据以往的旧制就可以安排。

  可是现在,却不能那般随意了!要知道刘岱虽然死了,可他还留着一大批兖州的官员,更何况还有兖州的世家,豪强,这些人都在眼巴巴的等着分蛋糕呢。

  而曹操呢?自然不想用那些人,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怎么会放心把那些错综复杂的世家子弟分配到各郡县。

  到那时……兖州是他曹操的兖州,还是世家的兖州呢?

  更何况,前面边让就不满曹操,被满门抄斩,陈宫这个肱骨老臣也一气之下离开了曹操。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自然是进退两难!

  郭嘉吐了口酒气,悠悠的说道,“主公可记得汉高祖?当断不断,反受其害!更何况,开府建衙势在必行!”

首节 上一节 141/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