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51节

“哦……”

“算了,给你分点吧,娃啊,叔我可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给你多吃点的,你可千万要记得这个恩呐!”

“嘿嘿,谢谢叔!”

被临时用来充当俘虏营的一处空地上,周围都是荷枪实弹的红军战士,这对叔侄,包括他们营所有的俘虏,都被关押在这里。

此时太阳已经下山,天色也愈发地昏暗,大多数被俘的湘军人员,这一整天就只中午吃过一顿,到此时也饿得差不多了。

本来以为还要继续饿着肚子,却没曾想红军居然还给他们安排了伙食,盛饭的木桶提过来之后,在红军战士的棍棒教育下,这些人倒也老老实实地吃了起来。

都是大头兵,战场上也没什么讲究,或是蹲着或是直接坐地上,哼哧哼哧地一碗饭就进了肚。

这些吃的主要是缴获自第四军的军粮,因为马上就要转移,此处临时仓库里囤积的大量粮食根本来不及带走。

虽然红军干部们已经在组织周围的村子安排人员前来抢运,但这么远的路,也不可能运回根据地,只能将其中的大部分发给当地的老百姓。

这样也有利于藏匿,不然即使找个地方放着,等后面红军一走,白军或者当地的民团也有法子找出来,只有依靠老百姓的积极性,才能避免敌人拿回这些战利品。

当然了,一方面附近的村落不多,另一方面因为战争的缘故,很多人都躲到了山里,想要把人组织起来,委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红军内部也得想办法消化一批,虽然都是些劣质糙米,但这时候哪里有什么讲究,能吃饱就已经很不错了。

对于红军全体指战员而言,今天的晚饭,混合着胜利的喜悦,显地格外的香甜,而且满足。

连带着这些俘虏,也享受到了一回别样的待遇,这一顿饭的量,抵得上以往的两三顿了,个个都吃了个肚饱。

唯有那位老叔的心情很是郁闷,他怎么会告诉侄子,前头藏包里的那些吃食,本来是他打算自己偷偷吃掉的,可偏偏正好遇到红军摧枯拉朽地打了过来。

当听到那阵喊杀声时,老叔就知道完了,心里头只想着该怎么找机会逃走,但左看右看,四处好像都不太安全。

这子弹不长眼,万一跑的时候被人来了一枪,人可就没了。

灵机一动,干脆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顺便还不忘抓紧处理一下包里的私藏。

其实也没有多少东西,就十来块银元和些吃的。

这当兵的虽然有军饷,但也不是时常能发下来。

发下来后,还少不得四处打点些个,要是再手痒控制不住去赌几把,或者管不住下头那玩意,基本就攒不住几个子了。

老叔还算是会过日子的,可四五年下来,除了寄给家里的一点之外,身上也就这么几块大洋,这次肯定不舍得丢了,指不定还得靠它买命呢。

至于那些吃的,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点心,但也算得上细粮,如果要问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

对军阀部队里的大部分士兵而言,公平买卖是不可能的,这辈子不可能公平买卖,自己做又不会做,就是或偷或强,再不济强买强卖,才可以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老叔自然也差不太多,毕竟军中的那点伙食就够填个肚子,想吃饱吃好那还得自个想办法。

这次出兵,他倒是利用好了机会,才有了这么点存货,结果又遇上了红军出山,眼下周围四处都是红军的喊话,直把他吓了个半死。

当时老叔就想着,这吃的要是被人家收掉,那可就太可惜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全给塞肚子里。

尤其是那个糍粑,又硬又干,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吃下去的。

可惜的是,老叔不知道红军的优待政策,从被发现到关押,整个过程都没人搜刮他的财务,一直到吃饭,包里的那些银元还老老实实地躺在那呢。

就是肚子有点撑,偏偏还舍不得那碗饭,心里头再郁闷,也得死命地塞进去,如此心情自然不用多说。

但不管怎么样,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第106章 手榴弹边界造

“程主任,好消息啊,李委员和王军长又在林县打了一个大胜仗,这回五路大军算是去了一路半,我们这边可就轻松不少咯。”

山下部队取得胜利之后立马就给山上发来了电报,此时正值傍晚,井冈山西北方向的敌军刚刚撤退,鹏石穿在收到这份消息后,顿时松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也落下了一半。

大汾伏击的第二天,北边甬鑫一带的第三路王捷俊部,就在总指挥部的催促下,加快了行军步伐,南下到了凝岗。

再加上进驻到毛平附近的第二路张兴仁部,两路大军共计两个旅及三个团,从西北方向的凝岗一带开始对根据地发动了进攻。

这几日,面对敌人猛烈的攻势,虽然留守部队还算是抵抗得有声有色,但指挥员鹏石穿实在承担了不小的压力。

再加上昨日南边的第一路剩下的刘士毅旅也从赣城赶来,南边的哨口同样响起了警报,如此南北夹击的局面,使得山上的兵力显得更加地相形见绌。

这个时候第四路吴尚旅的溃败,对于所有人来说,确实算得上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

眼下第五路刘建绪还远在桂东行军,尚未赶来,如此局势至少不会继续恶化,好歹能让人轻松些许。

“哈哈,我也收到了,从具体细节来看,李委员的谋划不仅完成了既定的目标,还大大超过了不少。

山下的同志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鹏军长,你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给敌人来一手?后勤方面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说。”

电台是程刚提供的,无线电人员也是他培养的,包括密码本都是他从后世抄来的,所以山下的消息,程刚其实知道得比鹏军长还要早一点。

对于李委员的能力,整个根据地中没有人比他更相信的了,所以他只管尽量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剩下的都交给那几位领导人来决策。

当然,无论是山上还是山下,所有人肯定不会忘了这位程主任在整个过程中出的力,只是眼下还未到论功行赏的时候,必须再接再厉,把敌人给打疼了才行。

“我确实有这个计划,现在我们的队伍在毛平一带抵抗得有些吃力,那里虽然已有不少工事,但毕竟地势还是不如汪洋界,我们需要防备的口子太多了,兵力就安排不过来。

好在李委员帮我们解了不少围,现在山上的部队士气还不错,就目前情况来看,守住现有阵地问题不算太大。

所以我正想抽出一部分力量,再加地方上赤卫队的配合,下山攻击敌人侧翼,扰乱其部署。

程主任,这边其他的都不缺,你这里有手榴弹没有,再给我弄些来。”

相比于历史上的守山过程,这次鹏石穿的压力要小上不少。

眼下作为红四军副军长兼红五军军长,他实际就是留守部队中军事上的最高指挥,在程刚以及其他干部的配合和安抚之下,勉强掌握了二九和三二两个团的指挥权。

得心应手谈不上,这段时间还是会不断出现各部队之间的配合以及上下级指挥的问题,但至少现在山上的兵力多了一个团不止,装备也好了很多,所以他也能够有余地布置更多的战术,而不是被动挨打。

这也容易理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是连把守关口的兵力都不够,弹药紧缺,粮食不足,又如何能够施展得了其他动作。

“援助的新式手榴弹已经没多少了,这次下山大部分存货都给了二八、三一两个团,前阵子各关口的分队又用去了些,这次剩下的你就全都拿去吧。

另外,军械厂现在已经成功仿制出了一批,性能虽说比不上援助的型号,但都是用的进口TNT,试验之后效果还不错,你也可以带去,到时候再组织战士们跟工厂的同志反馈一下使用体验。”

“哈哈,那就多谢我们的程大财神咯,不管是援助的还是自产的,有多少我要多少,来者不拒,也别管什么性能了,有也总比没有好。”

在这种山峦重迭的地形中,哪怕是重机枪、迫击炮这种相对比较轻型的武器,对于当下红军的运输能力而言都算是个不小的挑战,所以轻机枪和手榴弹,就成了各位指挥员们的最爱。

尤其是手榴弹,因为使用的能材性能较为优越(相比当前国内的化工水平而言),结构很是合理,委实算得上一件不错的利器。

近可用手扔,远可用炮打,百米左右的范围内,几乎没有敌手,前几次战役中就已经表现出了不俗的威力,而这次的反会剿,更是对根据地的手榴弹库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就算程刚的运力再大,红军也不可能完全依靠他从42位面运来的那些成品进行作战,一个是费效比太低,二个是不利于培养本土的军事工业。

前者其实还好说,运来的那些成品,其附带的木质包装箱好歹可以二次利用,放在各种物资都颇为紧缺的根据地,也算是不错的材料。

唯二的麻烦就是42那边需要费道功夫来清除包装上的标记——当然这个问题也不算太大;以及程刚得找到合理的方式将这些东西“运”进来——之前是利用的河运的借口,现在敌人封山,这借口自然用不上了,所以他就只能偷偷地把东西放进仓库里,如此以来运量肯定受限。

不过最重要的理由还是后者,需要尽快培养起本地的工业力量,哪怕仅仅是来料加工,也比啥都没有要强。

事实上,当下国内的大部分兵工厂,基本都是停留在来料加工的水平,无非产量多少不同,以及部分材料是否可以自产的区别罢了。

指望国内的钢铁厂、化工厂能够稳定提供所有的原材料,那还得先问问常公以及他背后的买办集团愿不愿答应。

所以就目前根据地军械厂的规模来说,虽然在程刚看来仍然是一个家庭工坊式的跛脚小厂,但在其他干部眼中,已经算得上一个不小的奇迹。

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山沟里发展出这么一个每月可产子弹近万发(基本为复装子弹——受限于回收弹壳数量没有扩增产量),手榴弹千余枚,地雷数百颗,修理枪械千余支的工厂,也由不得大家不发自内心地感叹。

不过程刚眼中的跛脚也不是没得道理,如果没有他提供的原材料,这看似不错的产能至少得砍掉一半还多,质量更得下降数个档次。

可换一个角度,也正是因为有了他提前储备的这些优质材料,以及专门在42位面定制的简易动力机械和加工设备,才能够在工人技术水平不达标,废品率极高的情况下,支撑得起如此庞大的产量。

若是让奉天、汉阳等工厂的老工人们看到这里的新手是如何糟蹋那些昂贵的进口原料,哪怕是脾气再好的人,那也得毫不留情地扇上一巴掌,还少不得再颇为可惜地骂上几句。

但程大财神自然不会在意这些,至少现在不会,不管用上什么手段,先培养出一批自己的工人再说。

井冈山这边地理条件不好,政治上的影响力更不够,没办法从全国招来熟料工人,顶多引来些附近矿场的矿工或修理工。

后面几年估计也差不多,所以他肯定不会等到几年后再发展,只能有什么用什么,别管那些代价,先搞起来再说。

就目前而言,军事是第一要务,因此军械厂也成了程刚的工业计划中的发展重点,能够生产出勉强合格的手榴弹,算是现阶段的一个小小成就吧。

写完调配物资的条子后,程刚送走了鹏石穿,又重新进入了忙碌的工作中。

虽然有奋老的帮助,但他这个后勤部主任也少不了各种各样的事务,何况有些事情,也必须得有他插手才行。

此外,一场战争所耗费的物资实在太过庞大,仅就粮食一项,若是继续按照现在的烈度打下去,恐怕要不了几个月山里的粮仓就得见底。

而以这片地区的发展潜力,即使有了他的补药,也很难再支撑其更多的反围剿,所以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都希望这场战争尽快结束。

第107章 俘虏政策

1月14日下午,下山的红四军主力,取得了大汾堆子前伏击战的胜利,随后向西横穿洛肖山脉,经历三天三夜的艰难跋涉后,大多数人员成功于17日抵达了目的地。

随后经过1天的隐蔽与休整,同时也是为了等待合适的进攻时机。

18日下午,这支部队配合作为诱饵的三十一团两个营,成功发动了对敌第四路吴尚旅的反击,并顺利将其击溃。

现在时间已经推进到了19日清晨,经过昨天傍晚的清理,原本的战场上,只留下了些许痕迹,还记录着昨日战场上的硝烟与鲜血。

1月的湘省东部,白天只有10小时左右的时间,大概得7点前后才会天亮,李润石昨天晚上安排战后收尾,又差不多熬了一宿,此时还在呼呼地补觉。

不过相关的事宜都已经准备妥当,按照既定的计划,红军干部们把昨天一整天收容的俘虏,全部拉到了一处空地上。

也不管这些俘虏心里到底会怎么想,同志们先是宣读了一下红军的俘虏政策,表示如果愿意加入红军的,自然大加欢迎,但若是不愿也不强求,还会发放路费。

路费不多,每人两枚银元。

最后出来讲话的是三十一团的团长朱运清,虽然作为诱饵分队的指挥员,他已经被敌军围困近一周的时间,昨日又带领分队同志继续奋战数个小时,晚上也只是稍微打了个盹。

但到了今天早上依然还是那么神采奕奕,毕竟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精力旺盛得很。

朱团长的话讲得很直白,同时这也是每次俘虏会上例行的措辞,基本所有干部都能够背出来。

大抵就是:“天下穷人是一家、放下武器就是兄弟的道理,希望他们回家之后,种田的种田,做工的做工;如果仍旧当白军,再和红军打仗,枪口不要对着自己的兄弟。”

同时,虽然不在根据地,传单来不及印刷,但还是发动了不少湘省的战士,来到俘虏当中宣传红军的政策:

“白军弟兄们,不要给地主资本家卖命。你们流血牺牲,家里照旧受穷。”

“参加红军吧,红军官兵平等,不打不骂,经济公开。”

若考虑到此时白军士兵的识字率,这样操作的效果其实也不错,同时揭穿了白军军官向这些士兵声称的所谓红军要‘剥皮抽筋’的那派胡言。

当然了,即便如此,真正选择加入红军的人其实并不多,毕竟这些俘虏的老家基本都在湘省,那里还有他们的亲人。

若是加入了红军,万一被那些回去的士兵给举报了,恐怕还得连累到自己家人,对于一般人而言,很难放下如此顾虑。

面对红军如此大度的政策,不少俘虏确实有些难以置信,包括一些曾经被俘放回去,又被第二次抓住的士兵,从昨夜起他们就一直低着头生怕被认出来。

但是红军将士们都没有和他们计较,这也是时间有限,马上就要撤离此地了,所以只能选择尽快释放俘虏。

否则的话,若是在根据地,还少不得把他们收整起来,该治病的治病,同时做好宣传工作,最后再礼送回去。

这样的流程,大家已经进行过很多次了,也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要李委员还有程主任一定要坚持推行这一政策。

就像是上次反围剿时,因为敌军装备良好,训练有素,所以算是打了一场硬仗,各方面都有不小的损失,面对战友们的牺牲,红军战士们的心里是又沉痛又气愤。

结果却有战士发现,这次抓到的白军俘虏,其实有不少就是上次放回去的那些人,又如何顺得下那口气,于是就有人指着俘虏的鼻子说:

“这回一个不放,放回去还当反动派!”

“消灭一个少一个!”

“为牺牲的同志报仇!”

首节 上一节 51/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