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284节

与此同时,之前其他根据地抽调出来参加对晋作战的部队,有不少都在战后直接划入了红五方面军的编制。

再加上部分改编后表现不错,被调来前线的原东北军,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红五方面军便仿佛吹气球般的急剧膨剧胀。

而且除了穆虎三指挥的12万人之外,在晋中和晋北一带,红军还布置了大约6万人的部队,相当于做好两手准备,最坏的结果,可能就是依靠他们建立第二条防线,在红五方面军失败后挡住日军对晋中和晋南的攻势。

相较之下,红军在别的地区布置的兵力就要少上很多了,现在土共所有的正规军加起来大约在50-60万之间,其中北方占了六至七成。

也就是说,这专门用于对付日军的18万部队,已经是全国红军三分之一的兵力,北方红军的二分之一,这些自然要挤占其他防线的额度。

所以在面对与日军同时进犯的果军部队时,红军能维持住守势就不错了,说不得还得继续收缩阵线,以保住不多的元气。

好在所有人都知道,无论是常凯申的遭殃军,还是各路军阀部队,他们的威胁其实并不算大,即便让对方占了些许便宜,将来只要挡住了日军的攻势,也迟早有讨回来的机会。

更何况那些军队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和共军作战,日本人在草原的动静已经快闹得人尽皆知了,而他们卡在这时候攻击共军,似乎有点考验一部分将士的良心。

无论果府那边如何掩饰,在共军正面临日寇进犯的情况下,果军不仅没有提供帮助,反倒选择乘人之危,实在是为人所不耻!

所以在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许多果军将士还没开拔前线便生出了几分羞愧之情,同时打定主意绝对不与共军下死手,若有条件的话,能多放水就多放水。

这其实也是一场舆论战,果府那边自然不会忽略掉军队中的抗日思潮,所以对日军在草原的行动,果府治下的媒体大都称其为日军对外蒙苏军的作战,顺带暗地里挑起夏苏之间的民族矛盾。

同样对于土共这边来说,要做的自然就是让更多的果军将士知晓事情的真相,然后借此机会争取那些愿意站到统一战线来的力量。

不过暂时来看都只是细枝末节了,土共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挡住日军的攻势,甚至最好还要给对方来次深刻的教训。

而道理对日本人也是一样的,拿下集宁后的共军已经可以和苏联建立直接联系,如果不抓紧在今年切断这条通道,未来他们的日子可不会好受,所以这次关东军才如此违反常规地选择跨域作战。

无论付出多少代价,只要能够攻下大同和集宁,然后借此掌控平绥线,那么不仅能够及时遏制住红色阵营的联合,对于日本的大陆战略也大有裨益。

这几乎可以说是无法调和的矛盾,既然如此,那就只有通过战争来见证胜负了。

这些年来,关东军确实打过很多中国军队,即便是给他们带来了不少麻烦的东北抗日联军,实际战斗力也不过寥寥,所以这次往草原投入4万主力,已经算是日本人对共军的高度重视。

只不过这些老鬼子们绝对不会想到,自己还没和共军正面对上,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按照日军一直以来的习惯,大多数野外和战斗通信都是使用由电话线连接的野战电话,至于无线电台一般仅在其他手段无法使用的情况下,用于建立直接通信,一旦野外电话线铺设完毕,无线电通信就很少使用了。

而且由于日军在无线电设备的生产上缺少标准化,这又引起了补给供应问题,所以很多情况下,日军在保持不同部队间的通信畅通上,也常常会遇到问题。

这些因素都使得日本人在部队内部和部队之间的通信方面,始终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水平。

但是这次作战很不一样,因为战场间隔拉得太大,而且草原一带的条件又太过落后,传统的电话线、传令兵乃至信鸽,都很难完全满足战争的通讯需要。

加上日本人也一直在追求新式技术,于是开始尝试在部队中更多地普及无线电台,可谁又能料到,这一切最后却给共军留下了可趁之机。

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该发生的战争

“さきいけ!”

高举手中的武士刀,半个身子探出战壕的日军大队长,呼喊着突击的口号,随着他的一声令下,这支步兵大队中尚且能够行动的士兵,也纷纷发起了冲锋。

对于鬼子军官喊出那些的“杀叽叽”的声音,对面的红军指战员已经并不陌生了,过去的两周多里他们不知听了多少遍,也确实见识到了鬼子兵的强悍实力。

从10月下旬到11月初,红军就和日军在这条漫长的战线上开始了殊死交锋,不过和国人一般的印象不同,作为守方的红军,并未呆板地驻扎在一条条防线上,等待敌人的进攻。

毕竟那明显是国内军阀的路数,过去几年里关东军就是欺负中国军队死板的战术,利用明显高出一大截的机动性,打造了他们以少胜多的不败神话。

像什么以区区4万人击溃20余万人的战绩,对于关东军而言都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地方,由此可见其嚣张程度。

所以从这点看来,日本人敢劳师远征地跑到草原中部和共军较量,似乎真没法说他们过于自大了。

归根结底,还是之前的中国军队实在太拉胯,以至于在日军当中形成了极深的刻板印象。

甚至于,面对在中国战场上屡屡取胜的共军,日本人已经尽可能地提高了重视程度,同时还适当地缩减了此次战役的目标,可谓是相当'客气'了。

另外,考虑到共军的特殊身份,关东军也做好了赤露直接下场的准备,前期只派出了4万正规军下场,就是因为还有大量部队需要满洲和赤露的边界地带作为警戒。

包括在后坐镇的第8师团,实际主要是为了提防赤露军队从外蒙南下,至于共军,不过是给予对方小小惩戒而已,派出一个第6师团作为主力,已经足够重视了。

从地图上,如今土共控制的集宁、大同一带,与此时的日控区相距甚远,即便迅速将共军击溃,除非转而向东拿下华北,否则对于日本而言,不过是占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已。

但出于切断赤色联盟的目的,关东军又不得不下场,所以他们的想法其实非常简单,透露着极强的“赌一把”风格。

只要能够将共军驱逐出这块地界,那么后面大可以在当地扶持一个傀儡,接着再缓缓渗透,像此时仍在华北游荡的阎西山就很合适嘛。

今年年初的时候,谁也没有料到阎西山居然会垮得那么快,若是他能够在晋北草原一带多坚持个半年时间,那么关东军也不用这么被动。

可惜那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好在共党到此地待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根基必然不稳。

加上作为后方的晋省同样纷杂不断,所以在日本人看来,这次行动与其说是进攻,或许更应该是一场武装游行才对,他们前期所做的准备已经大大高看那些敌人了。

但后续战事的发展,却彻底突破了日军将领想象力的极限,不仅未能演变成武装游行,反而呈现出了愈发焦灼的态势。

而且与过往日军依靠机动性轻松击败敌人不同,从交战之初起,居然一直是对面占据着主动。

甚至于说得夸张一点,那些共军部队总是会在日军未能预料到的地方出现,而且恰恰卡在了他们部署的软肋之上,仿佛己方的所有行动都暴露在了敌人面前。

平心而论,这时的时红军无论是火力装备情况还是战术训练水平,都很难和关东军的那些老鬼子部队相提并论。

能够勉勉强强达到对方的六七成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还得是红军这边培养已久的老部队。

像那些刚刚组建或混编出来的新部队,平日里或许看着还像那么回事,但是一到战场上,真刀真枪地跟敌人干起来,还是能明显看出两边的差距。

当然就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表现了,抛去那用来充数的4万伪军不提,红军在此算是以三倍兵力对阵关东军,如果12万人的后勤补给都能保证做到日军的六七成,那取胜简直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哪怕只是像现在这样,将物资集中在几支精锐部队上,只要能够发挥出足够的机动性,那么也可以在局部战场中确保优势。

更不用说红军这边还有一项制胜法宝,当日军各部队之间的信息传递全部暴露在红军指挥员面前时,兵力调动无疑是更加地游刃有余。

别说日军将领没有怀疑自家的无线电密钥已经被破译了,就算他们确定了这点,短时间内也找不到什么好办法,若是纯粹依靠传令兵来协调的话,布局只可能更加迟缓和臃肿。

而且穆虎三在这方面也表现了很强的灵性,首先他从来就没有深究组织上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同时在兴奋之余,穆虎三还尤为注意其中的尺度,只给敌人营造了一种自己料事如神的假象,而非直接仿佛作弊式地解锁战争迷雾。

也不知道此战之后,日本人会给穆老虎起个什么样的绰号……

短短半个来月的时间里,交战双方其实算是有来有回。

到底是现阶段远东地区的老牌劲旅,红军在鬼子兵手中也没少吃亏,伤亡数字很快就超过了一万,而关东军那边同样好不了多少。

原本日方是打算以张北县为出发基地,直接走坝上草原攻下集宁,可是这不过一百来公里的距离,硬生生拖到现在都还没走完。

反倒各式各样的战损已经开始超过先前的预想,以至于此时负责前线指挥的日军将领,只得全靠硬着头皮才强行撑下来。

11月8日,日军第6师团师团长香椎浩平中将收到前线战报,前日在距离集宁30公里的山区地带遭到敌军包围的那支步兵大队,现已确定全军覆没,同时玉碎的还有附近被派去支援的两支骑兵中队,以及一个团的协军。

这并不是香椎浩平收到的第一份坏消息,随着日军阵线不断向东延伸,原本只是略有损失的战报,也变成了大部溃败乃至覆没,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失去了将近一个旅团的战斗力。

日本陆军的编制一般为四单位制,也就是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再加上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兵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以及其他部队,总计算下来大概有两万余人。

所以若不是现在的香椎中将已经骑虎难下,两个联队的损失已经足以让他考虑是不是要再做打算了,而这次一整个大队的覆没,则更像是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向司令部发报,现在已是必须南下的时候了。”勉强沉住气的香椎浩平,终究还是无奈做出了这般决定,随后便瘫软在了椅子上。

本来,通过这条几乎没有多少道路设施的草原地带向敌人发起进攻,就不是日军所擅长的战术,以他们的后勤能力,做到沿铁路线前进就已经够不错了。

但目前的远东局势迫使日本人做出了这番吃力不讨好的方案,如果共军表现得羸弱不堪也就罢了,可眼下其战斗能力明显超出了日方的想象,再不改变的话,无异于让儿郎们继续向前送死。

当然坏事说不定也能变成好事,既然放弃了草原路线,那么南下张垣走平绥铁路进攻,无疑是个扬长避短的好办法。

只是在这种掺和了复杂政治背景的战争中,哪怕搬块砖头都是要死人的,而此时恰好就缺少那个用来背锅的家伙。

做出此番计划的参谋、最后拍板决定的高官,肯定不愿承担这一责任,唯有在前线拼死拼活寻求生机的香椎浩平才有这个“资格”。

即便倒霉到了如此地步,他还需要继续戴罪立功,同时承担必要的政治风险。

谁让这本就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呢?

第五百四十七章 意外的炮击

对于日军大部队径直从张北转移至张垣沿线,最无辜也是最被动的29军,其实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毕竟好几万的鬼子军队在头顶上悬着,又有谁的心里不会打鼓呢?

反倒当日军果真出现之后,许多人还就此松了一口气,起码不用继续担惊受怕了,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就这样吧。

当然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上说,他们其实并不愿做出这种撕破脸皮的选择,毕竟这必然会让他们在政治上陷于被动。

关东军能够突破先前的协定,向中国内陆投入重兵,自然是各方博弈妥协后的结果。

大概说来,就是金陵政府背后的西方列强,在见到一手扶持的遭殃军无力阻拦中国的红色势力扩张之后,转而将希望放在了日本人身上,同时又不想让后者占到太多的便宜,以免尾大不掉。

最后才形成了这般异想天开的作战计划,放着好好的铁路线不走,非得沿草原漫步,结果让关东军硬生生吃了顿好的——六七千人的战损可不是个小数目。

对此日本人自然不愿承认这是他们的战斗力不行,英米鬼畜从中作梗,金陵政府不够“大度”,才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这些便自然而然地促成了日军的“独走”。

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对付不了共军,难道还对付不了那29军么。

要知道,梅津美治郎的华北驻屯军,在和各方达成约定之后,就纷纷进驻到铁路沿线,兵力虽然不多,可打探点情报还是不在话下的。

借着最近几个月来保卫后勤线的经验,日本人当然清楚平津到张垣一带中国军队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共军是必然要剿的,如果走草原不行的话,那么就只能拉下脸面从果府手中“借”来张垣,转而沿铁路线进攻大同了。

这一思路转变对于日本人而言毫无心理负担,顶多就是挑出个把倒霉蛋上去背锅了,若是香椎浩平操作得当的话,说不定他还能逃过一劫?

至于果府还有29军到底是何想法,那就不重要了,以常凯申的惯例,或许首先会找几个爸爸哭诉一下,只是等到爸爸们作出回应的时候,估计仗都已经打完了。

在此之前,莫说‘从日方手中索要被强占的土地’这种压根不可能的事情,果府大概还会给北平的宋哲原下令,让其严格管束部下,切不可擅动边衅,以免无端破坏夏日两国的和平大业。

同时日本人从东北运来的战争物资,那也必须得保证原封不动地送至张垣,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如此一来,倒颇有一番日俄战争时,清政府坐视两国于自家领土上交战的味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其实也算是对华北等地民众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或者说考验,如果坐视日本人在自己身前经过,运输人员和弹药去前线攻打同胞,却毫无任何反应的话,那这种人也基本没啥值得争取的了。

再说回来,现在的主线依旧还是正面战场上的较量,若是红军最后失败的话,那剩下的工作也没有了任何意义。

必须得承认占据了铁路线的日军和草原上的日军,到底是不一样的,兵峰前进的速度以及投入到战场的火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而且依靠铁路附带的通讯设备,日本人的联络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起来,这都给红军接下来的作战造成了不少的麻烦。

对此红军也知道肯道定是急不来的,必须以退为进,一边尽可能地破坏从张垣到大同的铁路,一边派出部队在持续运动中削弱敌人的攻势。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之前主要提及的都是地面部队之间的较量,但在空中红、日双方的斗争也片刻都未停息过。

因为地处内陆的缘故,日本海军方面基本没有派出部队参与此战,即便如此,关东军的三支飞行联队,一百来架飞机也足够麻烦了。

如果置之不管的话,不仅开战后红军的任何行动都将暴露在敌人视线之下,原本就已稍逊数筹的火力也会愈发居于劣势。

所以为了掩护地面部队的作战,红色空军几乎派出了所有力量,包括一直在后方接受培训的新兵团也被调了上来,倘若一线飞行员们全部牺牲,就必须由他们上阵了。

这也是一直以来红空军存在的底蕴困境,飞机他们倒是不缺,只要有程刚在,总是能搞出来的,可具有足够驾驶经验的飞行员却没有那么好培养。

让经验不足的菜鸟直接上天送死,这并不符合红军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眼下都还没到最危险的时刻,必须留存足够的种子留待以后,应对更加严酷的考验。

所以目前被投入一线的飞行部队,主要还是龙闻光的第一航空师,以及从第二、第三航空师挑选出来的精英,在数量上稍逊日军一筹,但飞机性能又弥补了一定差距。

这同时也是红军第一次在实战中派出这么大规模的航空部队,若非事先从苏联那边购进了一批航空汽油,估计还真没法撑住这么久。

此外,还有件事情很让人始料未及,当了解到共军正在前线与日军飞机作战后,果军(主要是遭殃军)方面,居然有不少飞行员私自驾驶战机来到共党的机场降落,并志愿参加前线的对日作战。

他们当中既有部分原本隶属于东北军,后来被果府收编的,也有在钱塘苋桥航校学成入伍的,都是文化基础相当扎实,而且满怀爱国之情的年轻军官。

对此红军当然不会将人拒之门外,只是考虑到对方不一定能及时适应这边的飞机性能和战术特点,所以没有让他们第一时间参战。

而那些被顺带拐过来的飞机,额,抱歉,现在的红军还真看不大上,顶多编入训练团给学员们耍耍。

其实从这也能看出土共切实抗日之后所产生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正视这股势力,并且将希望寄托到了她的身上。

11月16日10点整,经过空中和地面的双重较量,日军终于在付出不小代价后,将战线推进到了阳高至大同一带,所有人都知道,双方在此必然有一场大战。

首节 上一节 284/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