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来时不纳粮 第468节

  举报者将获得逃税税款的20%-35%,同时通过账本倒查,所有购买了无印花酒水的酒馆也必须补缴税款。

  当然,这不是一个完美的过程,而是带有动态博弈的过程。

  如果金额较小,自然不会有人因为这点小钱去得罪分销商;但如果金额较大,最多也就是拿了钱换个城市生活罢了。

  不可避免地,会有人夹带少量走私品,但相比于大额税务,夹带的那部分,霍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毕竟,这部分的税收成本大于税收收入,赔本买卖他可不干。

  “这份预算,我大体同意。”墨莉雅提不知不觉间与霍恩交换了位置,坐到了霍恩对面的报告席上,“但还有很多地区没有实现百户区化,你准备怎么办?”

  “老地区老办法,新地区新办法。”霍恩一摊手,“反正到明年夏季,整个千河谷应该都已经通过永租权了。”

  “那明天的财政会议呢?”

  “还是老剧本,我先压价,你不服,然后我们吵起来,你愤然离场,我也离场,凯瑟琳来请我,让娜再过去请你,如何?”

  “估计那几个老头子都要吓坏了。”墨莉雅提忍不住笑了起来,“钢铁行会的那些矮人矿主和工坊主,都指望着你的农具订单呢。”

第626章 千河谷的财政

  这场发生于10月金秋的财政会议,一共持续了4天,可谓精彩纷呈。

  先是两位郡长争抢预算未果,其中一人怒而在夜间勾引了竞争对手的妻子,被发现后双方当庭斗殴。

  接着又因为路桥债券的发债权被分配给布萨克的福音庭,一位美格第豪商被剥夺了代理权后,试图夜袭布萨克的宅邸,结果走错路去了杰什卡宅邸,被当场击毙。

  随后就是两名保民官因为路桥局和关税的问题来回拉扯,拍着桌子对骂,甚至闹到了各自愤然离席的程度。

  不过有了先前啤酒馆暴乱的例子,政斗不扩散的政治共识下,双方都还是斗而不破的状态。

  他们两方阵营中都有明白人,各自推举了二号人物从中说和,这才压制了这场争端。

  最终结果就是成立“路桥局”管理关税,由枢密院议长凯瑟琳兼任路桥局局长,一方面负责整体道路和桥梁的修建,另一方面则负责关税的分配。

  要不是第二天送来了统计好的财政报告,参会的郡长和枢机主教们都差点忘了这场会议是干什么的了。

  与送来报告和真理报的僧侣礼貌地道别,希尔维斯刚转过身,屋内的一名男仆就迅速上前,继续为他整理衣冠。

  一边喝着热牛奶,希尔维斯一边快速地翻阅着财政报告,偶尔停留就会发出啧啧之声。

  待整理完毕,他并没有急着看真理报,反而端起了茶杯,穿过长廊,去找居住在客房的赫曼。

  这次跟着墨莉雅提一起到圣械廷的,除了赫曼外,就是山地郡的几个郡长。

  这些郡长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全都是北芒德郡贵族出身,属于扛着鸢尾花旗进飞流堡把这辈子活全干完的飞升鸡犬。

  他们都被安排在了圣座大厦的客房内,圣座大厦有近100个房间,其中有30间客房专门用来安置外来的贵客。

  就连霍恩自己都是住圣座大厦的,唯有周末才会去机械宫度假。

  作为老牌贵族,北芒德郡的百年老伯爵,希尔维斯得说这座宫殿新则新矣,但到底过于朴素。

  走廊脚线没有花砖,头顶没有穹顶与绘画,两侧更没有陶瓷花瓶和壁画,更不要提这个没有铺地毯的大理石地板了。

  相对于一个千河谷牧首,或者是平民眼中的教皇,这里更像是一个新兴贵族家抠抠搜搜的新家。

  毕竟如果既想要美观坚固,又不想花太多钱,那不就只好怠慢一下内部装修了。

  “早上好,愿圣主保佑您,赫曼阁下。”敲开黑马骑士赫曼的门,希尔维斯毫不客气地坐在了硬木椅子上。

  坐在窗户旁,赫曼双手捏着一叠真理报在阅读,仅仅三五天,他都快养成习惯了。

  自千河谷独立后,真理报就开始从救世军内部向外扩张,并迅速得到了市民阶层的欢迎。

  通过活字印刷术,真理报以每周一刊的频率发行。

  主要刊登的内容包括时事新闻、官方通告、神学科普、评论文章、诗歌笑话等五个版面,其中还夹杂着例如航运时间表、交易广告等等。

  起码在郎桑德郡的多个市镇,看真理报已经成为市民阶级最时髦的行为。

  腋下夹着的真理报更是成为了市民们的时尚单品,因为这意味着你既识字而且非重体力劳动,可以有闲看报的。

  有些工匠大师不识字,甚至都会买一份报纸,叫小学徒读着给自己听。

  可见这种报纸的受欢迎与普及程度。

  在这个信息闭塞的时代,通过一份小小的报纸就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和掌权者的态度,对于市民阶层来说是相当吸引人的。

  “您看了最新的财政报告没有?”将真理报摊在膝盖上,希尔维斯率先问道。

  一起看报纸是他们几个随行人员的固定活动,与其说是聚众看报不如说是聚众聊天,报纸只是提供话题用的。

  但今天希尔维斯显然有不少其他话题。

  “看了。”借着从窗口射入的晨曦,赫曼翘着二郎腿坐在窗边,翻阅着真理报,“今年差不多亏空了10万金镑,还好只是暂时的。”

  “太可怕了。”希尔维斯忍不住啧啧,要不是有从飞流堡教会抄家抄出来的金镑,恐怕千河谷独立的第一年就要财政破产了。

  根据报告结果来看,1446年本年度支出居然149000金镑!

  好在其中包含有欠债利息以及大量一次性支出,所以会议预计能在明年将支出缩减为90000金镑。

  而1446年的年度收入就比较惨了,霍塔姆郡差不多2万金镑,下瑞佛郡和卡夏郡加起来只有1万金镑,而山地五郡加起来才1万金镑。

  外加一些杂七杂八的庄园地产和贸易收入,千河谷在1446年的财政收入大概是55000金镑。

  千河谷每年给莱亚王室缴纳的贡金约在60000金镑上下,55000金镑看似只减了一点,但实则是腰斩。

  因为千河谷如今不必向教会纳税了,也就是说给圣座城教皇输送的那至少60000金镑的税金不必再缴!

  按照当前税册来分析,假如千河谷能够足额收税的话,应该能有超过12万金镑的税收。

  但没办法,千河谷战争把经济都破坏完了,更别提贵族们还在边界封锁道路,试图阻止千河谷对外贸易了。

  “战争啊战争。”希尔维斯不无嫉妒地说道,“要说战争之中,唯一没被影响的,大概就是这个郎桑德郡了。”

  因为在财政报告中,减少了大量中间商和税收链条,救世军今年的税收达到了足足25000金镑。

  像地产与资产收入、商税收入等等,霍恩提交财政报告中没说,但希尔维斯估计都有20000金镑上下,那么总计就有45000金镑。

  这一个郡加起来都快赶得上其余八个郡了,以前的郎桑德郡只是中不溜。

  这短短两年时间,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富庶了。

  不过这钱希尔维斯他们就别想了,因为这属于教皇冕下的教会收入,基本就可以算是救世军的独立收入。

  “这百户区真能对税收起到那么大的效果吗?”翻阅着真理报,赫曼漫不经心地问着。

  赫曼只是随口一问,而希尔维斯则是憋了一肚子的话:“赫曼阁下,我觉得百户区就是修会的幌子,把一百户编为一组又如何?

  说是能收更多税,可今年的税反而少了,倒是那些修会靠着倒卖羊毛和纺线大赚了一笔,只是这钱我们又拿不到。

  现在又要成立什么路桥局,我本来还想着靠设卡收税从羊毛里捞一杯羹呢,如今是彻底没指望了。

  唉,赫曼阁下,我都有些后悔了,早知如此就不该那么配合,我的名声都在贵族里臭大街了,谁都不愿意靠近我。”

  听着希尔维斯的话语,赫曼只是淡然一笑,光知道卖可怜,怎么不提提他趁机整死了好几个世仇家族呢?

  希尔维斯话虽这么说,可就算早知道了,他还是得老实配合。

  在这种任命制度的官僚体制下,他的权力比先前更大更集中。

  但如果他干得不好,墨莉雅提就有无数理由将他拉下台,而等待他位置的人可就多了。

  他不干有的是人干。

  不说别的,那位连郡长之位都没捞到的桑波利伯爵就是牢骚满腹。

  “都是为了千河谷嘛。”赫曼仍旧专心致志地看着报纸。

  希尔维斯还是没有继续读报,而是眼珠子一转,向着赫曼发问道:“赫曼阁下,您对路桥债券怎么看?”

第627章 路桥债券与自愿修路

  所谓的路桥债券,就是这次财政会议上,由凯瑟琳阁下设置的债券。

  在这个土地使用权被霍恩剥夺的千河谷,贵族们迫切地需要一个新的稳定的收入来源,来维持他们的体面。

  于是便瞄上了现在的债券,由国家发行的债券,花的钱不还是从他们领地上收来的?

  那他们买债券就相当于买地嘛,他们还是贵族,就是和那些泥腿子不一样。

  不少贵族就是这么自我安慰的,希尔维斯则同样把目光转向了债券。

  他比较属意的,是这次新出的路桥债券,有足足6%的利率。

  虽然这个利率不如工业债券,但问题在于工商业不稳定啊,希尔维斯要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收入。

  工商业不好混,这些年的百年老店有多少?大浪淘沙后还剩多少?

  一场火灾就能亏麻,买工业债券都是那些要钱不要命的赌徒才做的。

  而路桥债券则是以关税为担保,管你工坊搞得好不好,买卖总是要的。

  只不过希尔维斯害怕的是,路桥局还要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还包括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懂的人都知道这里面门道有多深!

  希尔维斯家曾经试图修过一条引水渠,他自认为对领民够好了,不仅包食宿,甚至每周还有3第纳尔补贴。

  可就这还是拦不住领民们偷懒和逃亡,就那么一条引水渠硬生生修了十年。

  而根据他得到的消息,路桥局似乎是要和各级百户区合作,让农夫们自己去修建。

  有监工修,都修了十年,这没有监工了那还得了?

  修路修桥啥的倒算了,毕竟这样货物流转速度更快,真理报上都解释过了。

  可要是把他们的钱都白白地散给农夫,而且还是没有监工,这就是个无底洞啊。

  可希尔维斯又舍不得这个路桥债券,这才没法找到赫曼打听消息。

  他虽身为郡长,但毕竟还是不如赫曼常在中枢,消息灵通得多。

  这一次赫曼终于抬起了头:“我当你这几天,天天找我来闲聊干什么,原来就为这啊?”

  希尔维斯讪讪地摸着脑袋笑。

  “你就放心买吧,一买一个不吱声。”赫曼翻到第二页,抖了抖报纸,“这些钱都用作修筑大型农业设施,包括小型运河、乡间道路等等,方便农产品运输售卖。

  那些村子百户区里头的水利设施啊,顶多给买点工具建材啥的,让他们自己修。”

  “自己修?”希尔维斯重复了一遍,“您是说,他们自带粮食,不要工资,就能自己去把道路和灌溉渠修了?”

  赫曼弹了弹了手中的真理报:“

  希尔维斯赶紧放下了茶杯,拿起了真理报开始阅读起来。

  在《隔着千里,圣孙冕下用石子射死孔岱亲王战马》的文章下面,希尔维斯迅速找到了这篇评论,可是他看了一遍,却还是没懂,只能将求助的目光看向赫曼。

  赫曼只得再次停下读报,无奈地说道:“有了永租权,种的越多收的越多,有了百户区,就有了更多空闲做副业的时间。

  如果能有引水渠,那么田地收获就更多,如果修好的道路,那么就有更多商人来实行来料加工。

  或许他们虽然没钱雇人来做,可他们在减租减税下,他们自己就有一些存粮。

  出钱的愿意没有,但出点时间和力气来修点水利与道路的意愿不仅有,而且大得惊人。”

  希尔维斯这才恍然大悟,趁着赫曼谈兴起来,他再跟着趁热打铁:“还有最后一件事,就是这修路了,又不准设卡收钱,那路不白修了吗?”

首节 上一节 468/9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