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来时不纳粮 第465节

  “没有幽默感。”霍恩耸了耸肩,“怎么样?梅森教区的暴动如何了?”

  “都已经平定了,不过还是有三名巡游修士和五名助理僧侣伤亡,至于梅森教区按照您的要求,停止了该地区百户区改革。”说到这,波讷德问道,“明明咱们压制了他们,何必又停止呢?”

  “强扭的瓜不甜,等他们见过隔壁教区的日子后,自己就会想要改了。”霍恩从波讷德手中接过卡夏郡的报告。

  淡黄色的阳光斜射在地毯上,霍恩单手捏着报告,仔细地阅读起来。

  随着霍恩地方修会制度的推广开,与之一起推广的,就是这种少见的表格和饼状图构成的统计册。

  要知道,哪怕是当初教会的税册都是相当杂乱,纯文字版本,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看都看不清。

  地方修会在霍恩逐渐托管后,还能保持这么高的行政效率,与这种信息管理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按照霍恩制定的报告格式,第一页应该是摘要与概括内容,方便总览,需要细节的时候,再根据目录翻阅。

  而第一页便是卡夏郡的百户区与永租权推进情况。

  卡夏郡约有14万户,大约82万人,其中约有11万户从事农业并居住在乡村,占据总人口80%。

  在这句话最后的注释上,明明白白地写着预估总人口为16万户,换句话说,起码还有2万的隐户落在伯爵和大修道院手中。

  甚至修士们都已经调查出来,就是没法真正地收回,起码在内忧外患结束前,没法真正地收回。

  这11万户绝大多数都已经签署了永租权协议,并加入了百户区,组成1180个百户区,17个司铎修会,预计税收3-4万金镑。

  由于今年的战乱和百户区带来的改革,估计只有2万金镑,甚至还要补贴一部分粮食。

  虽然其中也爆发了不少冲突,伤亡了15名修士,但和南芒德郡25个伤亡修士相比还是相形见绌。

  要知道卡夏郡人口是南芒德郡人口的五倍,结果南芒德郡改革中修士伤亡居然是卡夏郡的接近两倍。

  “南芒德郡的情况汇总出来了吗?”

  波讷德将一份薄薄的简报递了过来:“正式报告可能得等到冬天,这是现如今情况的简报。”

  和卡夏郡的报告相比,这份简报只有两三页纸,放在卡夏郡的报告里只有第一页的摘要和概括内容。

  可霍恩仍旧打起精神,仔细阅读起来。

  南芒德郡则有3.2万户,大约16万人,其中2.8万户从事农业,比例比卡夏郡还要高,已经接近90%。

  除去梅森教区的2000余人400多户外,绝大多数都已经签署了永租权加入了百户区,预估能有324个百户区,5个司铎修会。

  至于今年的赋税,能有2000金镑就不错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卡夏郡与南芒德郡今年的税收腰斩,就是整个千河谷都因为兵灾、洪灾、水利设施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而税收腰斩。

  唯一能逆着大势做到增长的,恐怕就只有郎桑德郡及其周边几个乡了。

  而千河谷的第一届财政会议,就要在圣械廷举行了。

  “专制公阁下到了吗?”

  “已经到贞德堡了,预计明后天就能到达。”

第621章 圣械廷的一条街道,足以震撼整个千河谷

  在圣械廷召开第一届财政会议可不是乱开的啊,是有备而来。

  首先,就是郎桑德郡具有的特殊地位。

  虽说南芒德郡的本身的税收只有不到2000金镑,但仅仅三个月,在羊毛不饱和的前提下,他们就为霍恩提供了3000金镑的收益。

  由于这些人的主业是农夫,所以并不是一直有时间花在纺线上。

  所以一年下来,靠着这套羊毛织物生产链,霍恩在郎桑德郡的成衣工坊每年预计能获得9000-10000金镑左右的收入。

  这个收入几乎就和糖粮贸易差不多了。

  算上郎桑德郡本来的税收2-3万金镑,带上羊毛生产链和糖粮贸易线,预计一个郡的年收入都能达到5万金镑左右。

  其次,霍恩作为所有基层修士的顶头上司,不仅仅是宗教上的领袖,更是地方乡村行政上的中枢。

  虽然墨莉雅提能调动的资金,包括郎桑德郡以外的所有地区的收入。

  可并不是所有钱都要运到霍塔姆郡,需要的时候再运回去,那样损耗就太大了。

  所以在司铎修会收到税后,会统一收缴到郡治所的国库中,并且靠着复式记账法与东西两位保民官对接。

  郡长能使用的只有城市地区的,由乡治安官直接收取的关税和消费税。

  如果墨莉雅提想要郡长做什么事,就是批一个条子给郡长,让郡长拿着条子去找司铎长要。

  但问题就是司铎长是霍恩任命的,虽然司铎长不能拒绝墨莉雅提的命令,但假如霍恩递个话,在手续上卡你一下,你就说难受不难受吧。

  所以为了杜绝内耗,霍恩还希望能形成一个可靠的预算制度,对未来财政有足够的规划。

  想要保证可靠高效的财政,就得把钱花到刀刃上。

  双方聚集起来,根据未来发展方向,决定优先支出领域,具体花多少能给多少,双方心里都得有底。

  正好墨莉雅提本来就该拜访一次圣械廷,撞上了圣械廷内部的财政会议,那就干脆一起办吧。

  将几份简报收好,霍恩一边穿着夹袄,一边拿着日程表走出了房间。

  “佩蒂埃,叫马夫过来,咱们去机械宫,看看希洛芙的新式泥煤提炼术到底怎么样了。”

  “好的。”佩蒂埃迅速走到了房间的一角,在十个黄铜管道中,他找到马厩的那个,打开盖子,将写着准备好马车的条子签字丢了进去。

  等到霍恩与佩蒂埃走到楼下时,负责安保的圣铳骑兵和一辆朴实无华的马车就停靠在圣座大厦后巷中。

  车轮在砖石和砂浆混合的道路上骨碌碌地滚动,很快就从阴暗的小巷来到了中央大街上。

  霍恩将车帘掀起一角,朝着窗外看去。

  随着神圣轴心的建立,大批的炼金术士、巫医和巫师沿着伊贝河来到了圣械廷。

  在他们的帮助下,整个圣械廷建设速度快的像是一个奇迹。

  从官邸广场出来,从中央大街一眼看到头的,就是伫立着足有45米高的,哥特式风格,被细柱尖拱包围的时钟塔。

  它的表盘直径约4米,外围镀了一层铜圈,里面则使用了马赛克式的彩色玻璃,而在玻璃后则是一圈黄色荧石。

  这样哪怕是在夜间,人们都可以通过指针和刻度上不同颜色的荧石来判断时间。

  这种东西看似高科技,内里实则是用一组上百公斤的重锤来驱动,每周都要十几名工人一起转动绞盘将重锤提上去。

  而通过中央大街朝两侧观瞧,原先不多的店面此刻已经被填满。

  随着千河谷神圣君主国的建立,圣械廷和郎桑德郡迅速成为了流民与劳工的应许之地。

  正巧圣械廷-贞德堡的砂浆路建设完毕,几乎每周都会有七八百的流民移民从黑蛇湾或者外地迁徙过来。

  不管是从瑙安河还是从伊贝河,他们统一的走线路线就是在贞德堡下船,然后沿砂浆路前往圣械廷。

  有的在贞德堡工坊区或者乡间的土砖窑找到了工作就留了下来,有的则干脆在码头当起了建筑工和搬运工。

  每个月真正到达大泽乡秋暮岛的,估计就2000人出头。

  尤其是鹿角乡的毒巫沼泽,大量的当地的农夫被迁徙到了大泽乡。

  因为接下来随着两条河流的疏浚完成,毒巫沼泽极有可能变成一片湖泊区,并形成一条新支流。

  于是霍恩提出了拆迁还房还发田,将足足6000名居住在毒巫沼泽的农夫移民到了秋暮岛乡间。

  这就导致秋暮岛上足足聚集了3万多的人口,而圣械廷的人口则在半年内从11000人暴涨到19000人。

  有赖于秋暮岛是砂浆产地,砂浆价格低廉。

  维特为了补充市政收入和提供工作岗位,疯狂在外围建设四层楼高的因苏拉公寓。

  其实这种因苏拉公寓就霍恩看来,基本就是农村那种自建房的技术水平,甚至更差。

  起码农村自建房还会捆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立柱,维特小出生设计的房子,地基是只有一米的,墙面是裸露不粉刷的,楼板是木板拼接的。

  上次霍恩去视察过,三楼的人走路一楼听得一清二楚。

  可相应地,这样一座因苏拉公寓,20个建筑工两个月就能建一栋。

  维特在四个月里一共建了110栋因苏拉公寓,大概能容纳6000人。

  虽然房子质量差,但每个房间的价格大概在8金镑,如果是普通劳工要买需要五六年,如果是工匠只需要两三年就能买到。

  就算买不起也没关系,每月15第纳尔就能租住,每个房间都能住两到三人,平均下来就是每月5第纳尔。

  如今圣械廷最低日薪都有1第纳尔,每个月5第纳尔差不多是六分之一的收入。

  而且如果连续租住7年后,只要缴纳一笔低廉的购房税就能直接买下这套房。

  所以这些因苏拉居然是爆满,每个月都能给圣械廷市政厅提供150金镑左右的稳定收入。

  砂浆工坊、山铜工坊、水力和齿轮纺纱机等一系列工坊提供了丰富的第二产业岗位,又移入了大量人口。

  外加此处作为行政中心的特殊地位,第三产业自然就丰富起来。

  圣械廷到处都是工作机会,负责送信的邮递员,负责卖报的报童,负责扫大街的清洁工,负责维护排水和公共水源的水务工。

  厨师、理发师、抄写员、马车夫……再再不济,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不会,这不是还有建筑工吗?

  中央大街两侧的商铺数量和种类变多,就是非常自然的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底层的流民,最近逐渐有一批金河乡伊贝乡的库什骑士开始在城市附近物色土地和农场。

  毕竟阿尔科家老祖母都看出来了,一旦南芒德郡河道疏浚工程完成,羊毛纺线能直入秋暮岛后,这里的地价将会得到如何恐怖的提升。

  随着马车驶过狭窄的木桥,霍恩从车窗中探出半个脑袋,土丘上机械宫的围墙和四个角上的皮革炮炮台就映入了眼帘。

第622章 圣械廷科研区划

  马车从河流到机械宫这段荒地废墟走过,眼前便是两排被围墙和杂草包围的小院子。

  每个小院子都占地半亩到一亩多,门口还挂着旗帜,插着标牌,一溜看过去,有【龙语炼金学会】【晶体炼金所】【水力工程院】【飞梭研究所】【神圣轴心炼金开发局】等等。

  这一片就是霍恩划拨给学者们的“科研区划”,专门负责科研产出。

  在桥头甚至还有给这些炼金学者与工程师们免费使用的公共马车。

  按照维特的说法,城内将会在因苏拉区两侧再修建一批七层的砖石住宅,专门供给这些学者和炼金神甫们居住。

  像【龙语炼金学会】【晶体炼金所】就是主攻炼金方向的科研,而【水力工程院】则是除了要研究设计水利设施外,还要研究如何制作水力工业装置。

  例如霍恩的卷轴纺纱机水力版,就是他们在发明和研究。

  毕竟在未来,大泽乡两条向外的河流疏浚打通后,肯定能提供充沛的水力。

  到时候正好能利用它作为转轮圣机的补充,毕竟星铸齿轮数量有限。

  而【飞梭研究所】则是主要负责研究织布机上的飞梭,这种通过弹簧自动回弹的小装置,能够大幅度提升手动和转轮圣机织布的效率。

  霍恩以为搞个弹簧嘛,能用多难,但事实证明非常难,这个小小的弹簧,科技含金量是真的不低。

  像发条就是用低碳钢锤好,然后鎏一层山铜就能用了。

  而弹簧根据矮人们的测算,就需要高碳钢外加特殊合金,普通钢鎏山铜都没有什么好效果。

  倒不是说以矮人的锻造技巧造不出来一个弹簧,而是成本太高。

  放下车帘,霍恩低着头回忆起了家乡弹簧钢的制作方式。

  在霍恩的家乡,能够大规模批量制作这种弹簧钢需要等贝塞麦转炉法普及后,才能生产出这种合格的弹簧钢。

首节 上一节 465/9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